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语文课的学习一般总是由导入新课开始,再到初读文本,接着深入研读文本,最后总结提升等几个固有的环节。如第一课时的固有环节是: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有效初读文本,整体感知课文;学习字词,交流感知;切入重点,设置悬念;第二课时的固有环节有:品读词句,理解内容;指导朗读,体会情感;静思默想,领悟表达。而对每个环节到位的实践操作,是一节课成功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2.
朱瑛 《辽宁教育》2010,(5):31-32
语文学科特点与语文学习规律告诉我们,学习一篇文章除了执教者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环节外。一般总是由导人新课开始,再到初读文本,接着深入研读文本,最后总结提升等几个固有的环节。初读环节之于学习一篇课文犹如万丈高楼之地基,地基不牢,地动楼摇。但在实际操作中,初读这一环节并不被重视。为初读而初读,低效甚或无效的教学行为随堂可见。  相似文献   

3.
崔皓 《学语文》2010,(5):23-23
初读.指的是对课文的第一次通读,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文本形式和内容的初步印象。初读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我们发现这个环节在许多课堂上成了草草走过场的一种形式.不但时间上得不到保证。教师往往也没有很好设计,使初读完全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为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有必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初读。并切实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课堂中,初读感知是重要的学习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文本的开始,是顺利展开深入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初读感知,并通过创设初读情境、强调字词教学、示范诵读课文、提出阅读任务等途径,引导学生展开初读体验,让学生对文本形成初步认知,为进一步阅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在细读环节上绞尽脑汁,还要对文本的初读下一番工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凸显"趣"字,唤醒阅读兴趣;凸显"通"字,清除认知障碍;凸显"明"字,梳理脉络顺序,从而夯实文本初读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重视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时候,总会发现结果仍是那么低效.很多时候,被我们忽视的细节往往就是问题的症结,比如--初读.我们总是偏见地认为,反正初读也"初"不了彩,何不把它变成"粗读",省事又省力?殊不知,初读是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是为读懂文章奠定基础,是打开感悟文本的"门栓",只有真正确立好初读的基础性地位,注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整体感悟、积累与运用,精读环节才能按照你的设想有效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7.
文本初读,是阅读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让学生反复地阅读文本,这本身就是一种"教"、一种"学"。"读"到什么程度,可以因文本的长短而异,因文本的难易而异,因学生的学情而异,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应该坚持"不读透,不始学"的原则。在《湖心亭看雪》、《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中,采用了不同的文本初读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读,是教师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层层深入对话的过程。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初读——读通读顺读正确现实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刚开始学习课文时,教师只是让学生读一回课文,便急急进入讲解课文内容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整体感知,是初读课文阶段的举足轻重的一大教学任务,一般应主要关注如下几个层面: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课文的脉络结构;形成对课文的初步感受。有效的整体感知,是学生初次与文本进行对话之后,在文本内容、文本情感、文本形式等方面获得的初步的、整体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学生继续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的基点,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初读、钻研文本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一、初读环节,严把读音关 以往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起始环节——初读环节,往往只给学生极短的时间识记生字,在公开课或参赛课上,表现尤为突出。实践证明,学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有效识记生字。生字读音障碍未扫除,又怎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呢?  相似文献   

11.
读是理解文章的一种有效手段,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体会语言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阅读教学的不同环节,抓住读这一主线,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发现美,感悟情,能有效提高阅读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一、初读激趣,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实践证明:当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浓厚兴趣时,其学习  相似文献   

12.
所谓“初读”,是学生对课文的通读阶段,它是相对于阅读教学中的“精读”“美读”而言的。“初读”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文本对话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就需要学生自主积极地阅读那些  相似文献   

13.
施卓侠 《山东教育》2012,(26):48-49
语文不单单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体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履践"品读",就可为学生打开文本细读之门。何为"品读"呢?简单地说,"品读"就是仔细阅读、品味的意思。展开来看,"品读"则至少包含了三个层面:初读理解、细读分析、赏读品鉴。初读理解是对初读文本后的整体感知,细读分析则强调文本内容及情感等方面的深入把握,赏读品鉴更在意基于文本的品味赏析及由此而获得的启发与感悟。该如何把"品读"这种感觉实践到文本中去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胡适的《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以简约为理念,以扎实的读写训练为手段,追求干净、丰满的教学境界。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环节为"初读感知——细读探究——品读感悟";以"作者对母亲的称呼"为主问题;通过扎实的读写思训练,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通过品读关键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品味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感激之情。教学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传统初读教学环节作了深入剖析,指出其种种弊端,本着新课改倡导的理念,从“学生的发展、文本的特点、教学的设计”等角度,提出了“听读、自读、齐读、赛读、合作读、全文读、跳跃读、猜图读”等初读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初步阅读感知是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的必备环节。针对不同的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不同的初读感知,如检索式、鸟瞰式、质疑式、探寻式,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由于原先的知识结构和文本现实结构的矛盾,常常出现"误读"。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学生在初读阶段的"误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互动对话,实现课堂的动态生成呢?  相似文献   

18.
课堂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途径之一,能把文本学习引向深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收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效果。然而在众多的课堂教学乃至一些大型的公开课中,常常出现以下一些环节:在初读文本之后,教师提出讨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精读”、“品读”、“美读”,而“初读”却渐渐被教师“遗忘”了。其实,初读是整个阅读教学的“起步”,它对传递着课文的情感基调、理解方向、思路拓展、阅读策略等方面的主导信息,初读是阅读教学的第一站,是阅读的“蓄情”阶段。因此,初读在阅读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初渎呢?  相似文献   

20.
陈兰 《成才之路》2011,(32):35-35
学生与文本自主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主体,一节阅读教学课,尤其是中高年级,如果没有学生静静地与文本自主对话环节,不论看上去有多么完美,都不能称其为一节有效的阅读教学课。一般来说,阅读教学第二课时,在激活初读经验,导入新课之后,要设置一个学生自读环节,给学生充分与文本自主对话,尝试把读物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对读物作出解释、说明。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依据文本内容及文体特点,设计研读话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