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的小镇,在一家台资企业做了大半年.虽还算上是得心应手,但大城市的诱惑还是使我下定决心出走江湖.  相似文献   

2.
初来大城市上学,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举止言谈,都明显与这里的一切格格不入,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自卑,再也找不到家乡那个傲气十足的野丫头了。  相似文献   

3.
我家住在黄浦江畔。不同于周围的同学,我并不出生在上海。因为爸爸妈妈工作需要,我们一家人五年前来到了这个繁荣美丽的大城市,用时髦的话来说,我也算是个“小新上海人”了吧。我的故乡在祖国版图的北方,那里有会下雪的冬天,冻得可以玩雪橇的湖面,还有多得吃也吃不完的冰糖葫芦,可我还是渐渐地喜欢上了上海,这个四季并不分明,却常常可以看到美丽烟花的大城市。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不喜欢大城市的人。我生来就是一个乡下人,从小在金山长大,一直到初中还是农村户口。父亲在文革后考取华东师范大学,一开学就被检查出肝炎退学了。退学以后自学,最后还是拿到了大学文凭。父亲后来在农村的文化站工作,写作、摄影,我受了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不喜欢大城市的人。我生来就是一个乡下人,从小在金山长大,一直到初中还是农村户口。父亲在文革后考取华东师范大学,一开学就被检查出肝炎退学了。他退学以后自学,最后还是拿到了大学文凭。父亲后来在农村的文化站工作、写作、摄影,我受  相似文献   

6.
走出大山     
黄也 《青少年日记》2009,(10):23-24
今天,我这个山中的孩子,要走出大山了。去欣赏大城市的繁华景象了,去聆听大城市的“鸟语花香”了,去感受大城市的夏日风情了,去领略大城市的别一番风趣了!  相似文献   

7.
<正>每当看见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招聘教师的广告,我都感慨良多。"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优秀教师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是一种现实。我曾经到山东某中学考察学习,校长自豪地说,全国著名的某某语文老师就是从我们学校到北京的。我不知道这是这所学校的光荣还是悲哀。在一次全国性的校长论坛上,一位来自发达地区的名校长慷慨激昂地说,对一些不好好工作的教  相似文献   

8.
言论     
(教育)改革最关键的是什么。一些人可能认为条件最重要,因为十一学校的条件不错,但我不这么认为。条件并不是最重要的,一所大城市的学校和一所山沟沟里的乡村学校,同样都可以进行教育改革。当然乡村学校的条件没有大城市的学校条件那么好,但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天性来设计学校,充分挖掘自身的条件和优势,一定会比原来的办学效果好。所以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把握两个要  相似文献   

9.
一张贺卡     
刚刚来到附中,我对每个人都挺冷漠的.因为我听说过大城市里特别瞧不起少数民族,有的藏族学生到这儿还更名从汉姓.我认为在别人鄙视我之前,还是自己故作高傲的好.我的心里筑起了一堵挡刺耳话语的墙--最好的办法是闭上嘴.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大城市交通的特点,提出了模仿记忆方法的、针对大城市交通特点的智能路径搜索算法——词根算法,比较了该算法与其他常用算法(经典图论算法、遗传进化算法)的性能差别,选取最优方案,实现了上海市区内任意两个站点之间的优化路径搜索功能。  相似文献   

11.
这个大城市里不乏一些像STARBUCK的顶级咖啡特制零售商的连锁店。每每一走进就能嗅到浓浓的咖啡香味;当然,像我这种在经济上还是小农阶级的学生“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连靠近一点都怕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发展"双循环"背景下,内循环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内循环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消费市场的作用.夜经济在我国消费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长三角地区城市密集,整体发展势头强劲,区域内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发展水平显著高于Ⅱ型大城市,具有虹吸效应.发展夜经济,是长三角地区以泰州为代表的Ⅱ型大城市实现弯道超车的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不喜欢大城市的人。我生来就是一个乡下人,从小在金山长大,一直到初中还是农村户口。父亲在“文革”后考取华东师范大学,一开学就被检查出肝炎退学了。他退学以后自学,最后还是拿到了大学文凭。父亲后来在农村的文化站工作、写作、摄影,我受了他很多影响。父亲开车不行,还好这点我没有受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君 《教育与职业》2007,(31):46-48
10月7日,北京地铁5号线开通,以拥堵闻名的天通苑7年来罕见地未出现堵车现象.在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上,地铁的效应可谓立竿见影. 由于地铁具有运载量大、输送速度快的特点,并能拉动商铺、房地产的发展,从而形成商业经济圈,新一轮的地铁建设热正在全国各大城市展开.  相似文献   

15.
潘文军 《考试周刊》2007,(14):127-128
都市报是当今中国报业市场竞争的主力军,全国各大城市都有不止一份都市报在争夺同一块蛋糕。由于都市报自身的地域性特点和报业发展越来越注重本土化的趋势,本地新  相似文献   

16.
如今家长"陪读"已司空见惯,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学校的附近,都有家长在学校旁边租房陪读的现象.甚至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读书的便利,不惜代价,在学校附近买房陪读.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以致愈演愈烈?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社会、教育、家庭三个方面探究其"热"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从1950年至1995年,发达国家的城市居民增长了37%左右;在欠发达国家,城市居民增加了1倍以上;在最不发达国家,城市居民增加了2倍以上.全世界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已达到325座,超过1000万人超大城市有20座.预计到2006年,世界人口的一半将是城市人口.未来城市能否成为居住者的天堂,实现城市的个性化、数字化、生态化、最优化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资讯 声音     
《留学生》2014,(17):6-7
小城市好,为什么你不去住?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形成这个趋势,正在形成一些大城市群体,这是我们需要正视的客观规律。有人老说小城市非常好,甚至还有人说农村非常好,我就问你一个简单问题,小城市好,为什么你不去住?为什么你要挤在大城市里面,那一定是小城市提供不了大城市提供的东西,包括就业。为什么北漂?因为北京稀有一些机会。  相似文献   

19.
《广东第二课堂》2013,(11):47-47
平平姐姐:您好!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去年跟随父母来到广州这个大城市,在这里读书。我明显感到自己跟同学的差距很大。我的成绩在老家一直都是班上前几名的,可现在,都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了,还是处于中游,怎么样也不能达到我的理想状态。我很想赶上大家的步伐,也很努力,但为什么还是这样呢?我感到很沮丧很不甘心,难道我就不如城里的孩子吗?  相似文献   

20.
<正>住在大城市,一年到头都是拥堵的交通、低劣的空气和噪杂的声音,生活品质实在不高。但为什么大家喊了很久,真正逃离的人还是寥寥无几呢?其实大城市自有大城市的好处,这里聚集了许多中小城市无法具备的资源,无论是商业、医疗、教育,莫不如此;这里跳动着时代发展的脉搏,知识与技术的更新首先在这里发布,一个人除非是时代的隐士,否则他就免不了要与城市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