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 .2 83 3及S .85 2 1《文选音》残卷为一个写卷的两个部分 ,但内容并不相连。对于残卷内容的校理、研究极少 ,尚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本文将残卷与李善注《文选》及《六臣注文选》对校 ,并以《唐钞文选集注汇存》、《史记》、《汉书》及类书中所引相关文字与有关内容参校 ,凡得 3 2条  相似文献   

2.
敦煌本《六字千文》初探邰惠莉目前所知敦煌遗书《千字文》有真书、草书、习书及注本共38卷。①其中斯坦因11卷、伯希和25卷、北图1卷、目前所知俄罗斯1卷。②《六字千文》只存2卷,为S5467及S5961。《六字千文》没有传世本,遗书中只存2件都为残卷,...  相似文献   

3.
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从敦煌藏经洞劫走的五千多卷遗书中,有一张两面书残卷(参见封二图版),迄今中外学者均未知其书名,皆暂定为"无名本草".本文拟就"无名本草"略抒已见,求正于方家.残卷介绍残卷编号P.3822,现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为了讨论方便,我们把写有葱的正面,简称为A面,反面为B面.A面残存6行,B面存7行:每行大多29-35字不等,计384字.字体端正,清晰流畅,但有明显错别脱衍字(详见下文).每味药名上方,均朱书  相似文献   

4.
王淑民 《家教指南》2001,(4):129-133
伦敦大英图书馆藏敦煌写卷中,有四份残卷具有共同特点,它们是S.6245V、S.8289、S.9431V、S.9443V。首先,四份残卷全部残存写卷的下半部;其次,四份残卷的墨色、书法、行款均相同;第三,写卷所用纸质、色相相同;第四,书写的古脉法“平三关阴阳二十四气脉”的内容贯穿四个残卷中。据此,可将四份残卷连缀起来,并可统称为《脉书残卷》。  相似文献   

5.
敦煌出土的S.二○六○写卷,现存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院东方部图书馆。《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中刘铭恕先生编的《斯坦因劫经录》在该写卷编号下面注明:“《老子》,存第五十三章至第六十一章,有双行注。”可知是《老子道德经》残卷。但是注者是谁,却自出土以来鲜有论定,因此一直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笔者在研究道教思想史的过程中,通过考察敦煌道经写卷与检核《道藏》典籍,考辨认定这个卷子应是唐代四川的著名道教学者李荣所著的《老子注》残卷。李荣的《老子注》是道教重玄学派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成书于初唐,大约在元、明之际亡佚,仅在明朝编纂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敦煌遗书S.6014残卷的时代、名称,卷中所记槐里、汤台、龙泉三乡地望和武功县驿、祥瑞等有关问题,以及本卷在我国方志学研究方面的价值等做了系统的探讨.考得本卷为纂于唐高宗时期的<始平县图经>残卷.  相似文献   

7.
福州市人民医院校释的《脉经校释》中有69首古代方剂在注释条中列为“待考”,按语指出:“但其中丸、散、汤、剂,多属古代方剂,目前尚未知其内容,有待进一步考证。”敦煌遗书P.3287写卷,罗氏旧题“《脉经》残卷又二”。该残卷所载古代方剂有7首容易辨识,与《脉经校释》中待考方剂的名称及其主要内容相同或相近,可补王叔和《脉经》之未备。敦煌《脉经》前7行、后6行残缺,存3571字。周笃文先生从唐时避讳字推测,认为该写卷抄写于公元6世纪末的武周年间,距今1300年。敦煌《脉经》存古方剂名称计13首,从卷末文意推测,还载方剂及药物,惜已残  相似文献   

8.
《五脏论》,是我国古代以脏象为主要内容的一类医书.隋唐《经籍志》,录有书目:《宋史·艺文志》里.首次录有题名张仲景的《五脏论》一卷,另有托名神农、黄帝、耆婆等的多种《五脏论》,惜均已散佚.敦煌遗书S.5614的第7至10页为张仲景《五脏论》残卷(以下简称"残卷").笔者据缩微胶卷初步简析如下.残卷墨笔抄写,共83行,约1440余字.右下角残缺,余尚清晰可辨.卷首题"《五脏论》一卷,张仲景撰".正文不分段,全文均用"、"号标点.残卷为隋唐时所作,托名张仲景以自重.根据:1、文中"耆婆童子"及"四大五常,假合成身"的记述,是古印度医学传入我国的内容,也见于唐代的《千金方》、《外台秘要要》等书.耆婆是外来语译音,耆婆童子相传是印度名医,《外台秘要》卷三十一引《千  相似文献   

9.
BD.15345<春秋穀梁传集解>残卷为国家图书馆未公布的敦煌写卷,本文移录了全卷原文,并考定该写卷抄写于秘书省.又以<唐石经>及清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对勘,抉发了写卷之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敦煌残卷P.2555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唐代文学抄卷,此卷原藏法国巴黎图书馆,首经王重民和舒学先生整理,发表于1977年12月出版的《文史资料丛刊》第1辑。但这个整理本仅收"供名氏诗五十九首"和"马云奇诗十三首"共72首诗作,并以为这72首诗即残卷之全部。故后来高嵩先生著《敦煌唐人诗集残卷考释》(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便以这个整理本为底本进行考释。1983年,柴剑虹先生首次披露了P.2555残卷全貌,此卷除王先生校录的72首诗作外,尚有116首诗和2篇散文作品。这全部190首诗文作品,只有16首诗…  相似文献   

11.
肖瑜 《家教指南》2011,(2):114-119
对深藏于日本书道博物馆的《三国志·吴志·虞翻传》10行残卷之流传、公布、著录情况进行详细梳理,研究该残卷文字中分属于通假字、虚词和语篇的三处异文,指出其凸显古写本近古存真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玉篇》与喉牙声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篇》是我国第一部以楷书为主体的古代字典,为南朝梁陈之间顾野王所编撰。《玉篇》原书已亡佚。清末,我国学者黎庶昌、罗振玉先后在日本发现了《玉篇》残卷,并各自集佚成书刊行。经考证,残卷是唐昭宗以前的写本,“乃顾氏原帙”,极其珍贵。1984年8月,中华书局将黎本、罗本汇集影印成16开本,以《原本玉篇残卷》为书名出版,1985年又以《玉篇零卷》为书名,与《玉篇直音》一道收入《丛书集成初编》。《玉篇直音》是明樊维成汇编,可作研究《玉篇》古音的参考。《原本玉篇残卷》释义完备,例证丰富得当,引用了不少今已亡佚的魏李登《声类》等书的内容;词义不明时,还有野王案语。今存若干残卷,虽不及原书十分之一,但仍可据以窥其原貌,对于研究、发掘这部历史名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据《梁书·萧子显传》称,顾氏《玉篇》经梁萧恺等  相似文献   

13.
敦煌写本《文选》中的诗学文献指俄藏本Ф-242a(L.1452)和法藏本P.4884、P.2707、P.2543四截残卷。俄藏本从今六十卷本《文选》卷十九"诗甲·补亡"类束广微《补亡诗六首》起,到卷二十"诗甲·献诗"曹子建《上责躬应诏诗一首》止,这里讨论的是其中的诗序和曹植的《上责躬应诏诗表》。俄藏本有注。法藏本为今六十卷本《文选》卷四十六"序下"颜延之和王融两篇同名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法藏本无注。这两种敦煌写本《文选》虽为残卷,但俄藏本的注释和法藏本的原文都与今存其余各本《文选》有异,可以补注今本《文选》的原文和补充李善注与五臣注,订正今本《文选》的某些讹误,以作校勘之用。俄藏本的书写时间定在唐太宗时期比较可信。法藏本的书法与梁陈间的佛教经书书法风格似有相似之处,其书写时间可能在梁陈之际。传入敦煌的时间大致在"侯景之乱"和"江陵败亡"之后、隋代之前,因此具有比较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敦煌相痣书P.3492v残卷,记载了人体各部位黑痣及其所主命禄吉凶,是目前所见相痣类图书中内容最丰富、记载最详细的一部,客观地反映了唐代相痣术的发展及在民间流传的实际情况.本文结合传世文献的记载,并以其他卷号的敦煌写本相书为参照,从形式、内容等方面,对这件相书残卷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录日本石山寺藏古写本、英藏、法藏、辽博馆藏及俄藏等十号残卷,缀合后为九件,一一考定;析论《真言要决》的篇目、次第,参酌正仓院文书判定原书一部六卷,推测每卷二篇,凡一十二篇。今存卷第一第二篇的后半部;卷第二残存篇第三10行及“解执篇第四”13行;卷第三仅篇第五首部残缺,其余完整且有“辩伪篇第六”篇题;卷第四(仅存首部十行含“决疑篇第七”篇题);卷第五(亡佚);卷第六(亡佚)。S.6147、P.2213、辽博馆藏等未知卷次篇第归属。前贤拟为“残佛经”“失题道经”“道经”“释道相通论”“三教至理相通论”等均属未谛。又通过《新集文词九经抄》《文词教林》援引“要决”、“真言决”及“刘会”等条目,与《真言要决》残卷内容比对、印证,断定《真言要决》的编撰者为刘仁会,即曾注《老子》与《西升经》的后魏伊州梁县人刘仁会。作刘会者,乃双名单称。这些珍贵的遗存,可丰富三教融合的具体论著,提供三教会通发展之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京都市藏唐抄本《毛诗正义秦风残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京都市藏唐抄本《毛诗正义秦风残卷》存《小戎》、《蒹葭》凡67行,是珍贵的《毛诗》资料。在对残卷逐字校读的基础上,从《诗经》文献学和中日文学交流史两方面,论述了其可贵的研究价值。日本藏中国典籍古抄本多存唐代文献古貌,有必要展开文献学与比较文学结合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三)《双(燕鸟)子》谱舞谱残卷中标名为《双(燕鸟)子》的共计三谱:P.3501卷内一谱,抄在《遐方远》谱丙与谱丁之间:S.5643卷内二谱,抄在该卷的最后两页(即第7—8页)。1.各谱原貌  相似文献   

18.
敦煌研究院藏写本<国语·周语下>,存录<国语>正文802字,注文1190字.根据今传<国语>各本及韦注、贾注等与写本<国语>残卷正文、注文的对勘,发现写本<国语>残卷正文在用字等多个方面与今传<国语>有着诸多不同,且有正文脱漏、正文误植注文中等现象.写本<国语>残卷注文和韦注、贾注相较,互有优劣.通过写本注与贾逵<国语>注的辑佚条目对勘,完全可以断定残卷注文不是贾逵的.由于<国语>注唯韦注完整、贾注存世较多以外,其它各家注存世条目很少,无法与写本相关部分对勘,故无法确认写本<国语>注的作者.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就敦煌残卷《南华真经》、《庄子》及宋以后之流传本作比较研究。首先介绍敦煌卷子的残存情况,在此基础上就敦煌残卷的避讳实际,推断《庄子》称经当在唐初,借以驳正通常认为是玄宗时期的说法。文章的主要部分是将敦煌残卷与宋本对勘,举例说明残卷优于宋本,今通行本《庄子》文字上的扞格不通、费解处,多起源于宋本之误。以此证明敦煌残卷《南华真经》有较高之较勘价值。本文部分内容曾在1994年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大会发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0.
《毛诗正义》单疏本,可分为两大体系:唐写本和宋刻本。唐写本包括已发现的敦煌残卷以及保存在日本的残卷。宋刻本中,北宋淳化刻本早已亡佚,南宋绍兴原刻孤本残卷保存在日本,日本尚有和刻本,我国亦有嘉业堂影印本。此外,宋刻单疏本中还有蜀本,但已不存。《毛诗正义》单疏本,不仅有重要的校勘价值,而且还能够借以考索《毛诗正义》的原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