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专业教育贯彻立德树人的重要表现,专业课程思政是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合的有力抓手。文章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数字化技术,探索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现实应用,旨在形成专业课程思政示范教学体系。课程教学设计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文章以“金融科技”课程教学为例,分析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活动以及评价等方面综合实践,希望可以提出新文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课程思政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的大背景下,整合各类课程资源,挖掘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各学科专业教学中,让学科教学最终回归到育人的本真目的。生理学是医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文章结合生理学课程特点,从修订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用好第二课堂等方面融入思政教育,旨在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协调统一,构建生理学教书育人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实训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文章结合电火花线切割实训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适时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形成教学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职业素养培养、科创精神培养、实干精神塑造、劳动素养培养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体系,将全方位育人与实训环节有机结合,达到预期的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完成价值引导的,是人才培养的必备内容。在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引入课程思政元素一直是教学的难点。立足于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以“流体力学基础”为例,对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的难点,并给出了解决难点问题的方法,研究了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途径;其次,以边界层分离为例,说明了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做到了将课程思政“如盐在肴”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达成“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引领;同时为了更有效地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教师需要注意紧密结合专业内容,并使其有机地融合,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专业课程是大学教育核心内容组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既是推进“三全育人”模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结合《自然语言处理》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归纳形成“学现状而强自信”“学发展而懂艰辛”“学前贤而知奋进”“学知识而报国家”等四个思政教育主题。在教学实施中,应着力强化思政元素的提炼与转化、思政渗透教学、全员价值共享以及多元化评价。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落实新时代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要求把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效。高校艺术教育应顺应课程思政发展新趋势,结合艺术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特点,确定艺术教育课程思政的价值定位,从教师队伍改革、实践平台搭建、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健全教学评价机制等角度探索艺术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硕士的课程教学,对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教育硕士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中仍存在教师课程思政意识薄弱、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课程思政实施方法落后、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本文结合国内数学教育硕士专业课程教学实际,提出破解思政教育融入教育硕士课程教学现实困境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8.
以“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为例,将工程教育理念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在课程目标中引入思政元素,确立含有思政环节的课程大纲。通过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并通过反馈持续改进,研究了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具体实施路径。从材料、工艺、模具三个要素挖掘思政元素;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类比法教学等多手段实施教学活动;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进行持续改进。通过课程思政的具体应用实施,形成了一套具有工程教育特点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思政内容。  相似文献   

9.
药理学是高职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为推动课程思政在该课程中的有效开展,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开展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还要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对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模块化设计,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思政教育全程贯穿于课程教学中。这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使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形成协同效应,促进医药类卫生人才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洁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11):111-112+118
以文科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为例,结合教学内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从课程内在逻辑中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找到思政元素与理论知识的契合点,将家国情怀、个人品格和科学观等思政内容与课程教学目标有机融合,建立课程思政目标,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发挥专业核心课程水轮机原理的育人功能,将高校思政教育理念、能源工程师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通过深度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政素养、创新教学模式、理论结合实践、注重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途径,将育人机制融入水轮机原理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所有教育教学环节中,所有的课程(不论是理论、实验、实践类课程,还是思想政治、专业、选修类课程)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也要起到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作用。与此要求相呼应,挖掘各专业必修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将这些思政元素巧妙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使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成协同效应,潜移默化地完成思想政治、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也是全过程育人的应有之义。通过挖掘“精细化工综合实验”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实验教学中,以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工程伦理、家国情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深入挖掘与提炼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体现"关键课程"及其作用的"不可替代",彰显中国特色,形成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需要思政课教师把学生"立鸿鹄志"与"敢闯会创"有机结合,注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靶向教学内容设计,挖掘价值逻辑、找准融合空间、创新方法手段,构建一致性的现代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方式和实践性教学平台,实现与思政课程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4.
装备测试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培养顶用、管用、好用的装备测试操作号手的重要途径。深入剖析课程思政的内涵,紧紧围绕装备测试操作号手的核心能力素养培塑,挖掘装备测试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完善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实施课程思政质量保障工程,从而重新赋予装备测试课程思政价值,切实提升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专业课的思政教育对全方位育人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植物保护”课程特色,明确课程的育人目标,充分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改革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知识点、思政元素、教学手段“三位一体”有机结合,思政元素融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专业课从“教学”到“教育”的转变,最终实现课程的立德树人和价值引领目标。  相似文献   

16.
徐宁  严玉波  夏军  邱忠洋 《教师》2023,(6):111-113
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化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作者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其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定位,结合课程特点及环境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深入挖掘该门课程的思政元素,构建了完整的思政教学案例体系,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以期高效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要把一定的价值观引领贯穿到专业课、实践课及其教育活动中,各类课程都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实现将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相结合,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的新格局。作者基于口腔材料学的课程特点,把“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口腔材料学课程教学中,实施“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行并重,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口腔医学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8.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是追本溯源、坚持教育“四个回归”的要求。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应围绕“重点教会、加强勤练和强化常赛”建设理念,聚焦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其具体路径是: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协同育人意识;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思政素养,优化内容方法挖掘,融入思政元素;立足学生学情,强化体育铸魂育人;完善教学评价,聚焦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从价值定位、元素挖掘、课堂融入、考核评估等几个方面,就课程思政建设中如何根据课程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深入挖掘提炼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等基本问题,提出初步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索在中职护生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途径,提出合理设定课程目标、充分挖掘教材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完善课程评价等教学建议,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有机结合,以发挥英语课程对中职护理人才的培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