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续上期,本刊摘录时有删节)六、建构主义理论与传统教学的革新⒈信息技术是建构主义应用于教学的先决条件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四大属性或四大要素即“情境”、“协商”、“会话”和“意义建构”。显然,多媒体技术与Internet网络的特性与功能最有利于四大属性的充分体现,例如:“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协商”与“会话”—协商与会话是协…  相似文献   

2.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教学“情境”的选择,是教学组织的前提和起点,它不仅会影响教学的规模和速度,而且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情境因素的职业教育教学组织模式是以情境学习的心理学和人类学研究为理论依据的,其突出特点是强调教学情境与真实职业情境的联系,强调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正>一、情境演学理解情境演学,是在民歌教学中,充分运用民歌的生活性、即兴性、文化性特点创设教学实践场景,引导学生学习民歌的一种教学理念与学习方式。在情境演学中,情境是指“真实情境”,演学是指向“创意实践”的学习方式。情境演学作为一种民歌教学理念与学习方式,其内在逻辑见图1。1.“情境”:真实情境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指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学习情境是指为了特定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学习任务、实践活动或问题场景。真实的学习情境并不意味着要把生活的原形搬进课堂,可以是现实中的真实,也可以是“可能的真实”“虚拟的真实”等。在写话教学中,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可以将写话任务转化为趣味任务,有效推动写话教学。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真实环境的创设和模拟,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可是眼下一些教师片面地以为只要创设了生活情境就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不管创设的情境是否适当,能否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教学中存在如下误区。  相似文献   

6.
“情境化”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将“情境”作为教学平台,让学生通过语言体验、意义协商、情感交流的方式来习得语言的教学过程。这种“情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1)学习要与情境相联系;(2)学习要与真实活动结合起来;(3)学习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的情境越真实,学生构建的知识就越可靠,学生就越容易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7.
<正>自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将“情境”作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构成要素之一之后,“情境”便成为近年来语文教学界反复讨论的热门话题,甚至还由此引起了较大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理解“真实情境”这个概念上。据统计,“情境”一词在新课标中共出现了34次,其中与“真实”相关的表述有:“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语言文字的真实情境”“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情境”“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说明“真实”是对“情境”一个基本的限定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一位英语教学专家说:“把英语课变成一个磁场,磁场中的一切就会变得顺其自然,也就会有自然的开口、自然的交流、自然的思考。”我想到了情境,情境是学习英语不可或缺的语言环境。在适当的情境暗示下,语言的建构习得就能像母语习得一样自然生成。因此,新课标也强调指出,要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习得语言。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具有真实意义,使教学无痕自然发生的情境是有效情境;  相似文献   

9.
<正>学习情境设置过于表面化黄华伟老师说:教师应努力让学生脱离那种“模拟的”“虚拟的”甚至是“虚伪的”情境,给他们的学习任务应该是在社会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或者在将来的生活中必然会遇到的……以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观察,当前部分教师的学习情境设置恰恰是虚假的。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所担心的,学生对课文特别是难度较高的经典课文还没有认真读懂,教师就奔着“任务”去了,真的屡屡出现。  相似文献   

10.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以“气体等温变化”教学为例,通过“提炼真实问题情境引入、真实活动情境设计和真实物理问题评价”的教学路径,让学生的深度学习持续发生,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情境是“素养为本”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对“情境素材”和“教学情境”的分析,提出精选优质情境素材,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实施路径;以“工业合成NH4NO3”情境素材为例开展教学实践,为高三主题式复习的情境化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创设情境任务是语文学习任务群高效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落实新课改的核心内容。当前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过程中,一些课堂情境任务出现了“不合宜”“不准确”“不真实”的现象,背离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特点。基于此,从紧扣教学目标、认知经验、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升学习任务群视角下情境任务创设的“效度性”“真实性”和“驱动性”。  相似文献   

13.
滕衍平 《小学语文》2023,(3):33-35+57
设计“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开展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然而,在一线教学中却出现了很多设计误区,需要教师准确理解“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内涵,揭示并分析设计误区;深入研读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明确“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的功能定位;确定单元整体学习情境,设计和运用单篇课文中的“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客观情境的反映,没有情境就没有语言的意义,语言的交流活动离不开语言情境。教师提供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材料,让学生有感而发。因此在高中英语作文教学中采用“情景化模式教学”,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5.
方传盛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Z1):160-161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深刻地影响、引导着数学教学实践的改变,作为教师也应随着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重新建立自己的数学教学方式。一、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投入问题的解决过程弗赖登塔尔称数学的美是“冰冷的美丽”,这是因为数学教学的内容都是经过抽象以后的“形式化”的材料。我们在教学中应让她回到“真实的情境”中去,以便让学生在解决这一“真实”的问题时,学会数学地思考,习得怎样学习的方法,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求知欲,进而创造性地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精心创设一个让学生置身于其中的情境。当学生的学习投入到了“真实的情境”中,他就会面向生活与实践,为解决问题而学习;形成主动寻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就会去自主地寻觅、探究和发现。学会怎样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  相似文献   

16.
周茜 《中学生物学》2006,22(11):30-31
高中生物新课程以“提高生物素养”为目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性学习。问题是探究的核心,学生的探究就是始于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展开的活动,没有问题也就无所谓探究。那么,问题从哪里来呢?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真正的、完整的知识是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的,学习过程中要提供能反映知识在真实世界中的运用方式的真实情境,提供真实活动,支持知识的合作建构。可见问题从情境中来,创设问题情境,是实现有效探究的重要保障。笔在近年来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为学生创设问题探究情境的有效案例,现整理成,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17.
传统教学是“去情境”化的,把知识作简单化处理,以便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抽象、概括的知识。去情境化的教学常常会脱离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的知识教条化、僵化而无法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迁移,更不能用它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强调把所学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挂起钩来,让学生解决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真实问题。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从中挖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辅以生产、生活、科学实验等实际问题,将其设计成有一定情境的生物问题,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情境与创作中的真实情感密切相关,强调带有感情的“环境”;建构主义强调的“情境教学”主张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进行教学,通过模拟情境吸引学生,使其投入到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语课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创设各种情境来组织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本无可厚非,但“乱花渐欲迷人眼”,有时不难发现,在教学中我们会为“情境”而“情境”,那些虚伪的、繁琐的、不真实的情境,没有达到我们预设的效果,没有真正地实现为教学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20.
宣雯 《小学生》2023,(8):58-60
情境能实现感情与环境的有效交互。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将人文情感融入到“真实情境”当中,与小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学互动。在基于情境视角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要强调“真实情境”的开发,利用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赋予学生更为出色的学习素质,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在综合性学习的引导下,设计学习、认知、交互多元合一的真实情境,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