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2012,(5):49-50
"当我们小学毕业的时候,开始义务教育了,当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毕业不包分配了;当我们工作的时候,单位不分房了……"这是早些年网络上流传的80后面临的社会"机遇"和尴尬,时至今日,这一话题很少有人再提起,因为已经成为过去,这一"机遇"和尴尬,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也被人们默认和接受。可对于南阳理工学院的诸多学子来说,似乎不是一种特定历史时期的被动选择和面对,而是一种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2.
从远古蛮荒时代到现代文明社会,从火的使用到遨游太空的宇宙飞船——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在我们憧憬和描绘未来的时候,回眸一下人类历史时期对宇宙和物质世界所达到的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人类不从现在节约水源,保护环境,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前几天在吃饭的时候,正好看到电视里在播放节约用水的广告,我非常震惊,要是真到了那个时候,小草靠什么绿,花儿靠什么红,我们又  相似文献   

4.
《当代学生》2011,(Z4):54
"历史与人物"这个主题,旨在揭示历史人物在他们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的作用或贡献。我们熟悉他们,了解他们,不只是熟悉和了解历史是如何演变的,人类是如何进步的,以史为鉴,同时也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重温历史事件,汲取鲜活的养料,帮助我们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时代的发展,又使得我们所面临的一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任,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生物学是六大基础科学之一,不管是在物质文明建设中,还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它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早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今后人类历史的发展将更进一步证明这一点。生物科学是孕育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摇篮”。人类从它在历史长河中诞生的时候起,就是靠生物科学来建设自己的物质文明的。我国第一部医学书籍《内经》里就写道:“五谷  相似文献   

6.
郭元祥 《今日教育》2008,(10):22-23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考察人类教育的发展历史,我发现,座最近五六百年来,几乎每到世纪更替的时候,都是人类教育变革最活跃的时期,也是重大教育思想论战、教育理论转向最激烈的时期。我把这种独特的现象称为“教育的世纪现象”。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从孩提时候起,我们就开始学习中国的文字。可是何时起开始有人抱怨:"电脑用久了,提笔就会忘字。"何时起,我们笔下开始错字连连。我们在关注信息技术为人类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应关注信息技术的不恰当或不合理使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文字再现能力下降就是负面影响之一。  相似文献   

8.
"田野"与"争战"看似毫不相关,但通过追溯人类战争的历史,你就会发现:战争之所以产生,究其根本,是因为人类之间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及其附属物的争夺。本期,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记录争战的英文词"camp"与中文字"田"背后的联系与秘密。人类战争的历史不可谓不长。应该说,自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人类之间的争战就没有停止过。战争的导火索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究根结底,战争的原因,无非是对于自身生存资源——尤其是土地及其附属物的争夺。土地的附属物不可谓不多——矿产、林木、鸟兽……这些东西都是人类赖以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远古时期指的是"文明社会诞生之前的史前社会阶段"[1]。苏秉琦先生认为具体指商代以前的历史[2],2016年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在编排上把远古时期划为夏朝出现之前的历史,即教材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包括《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原始农耕生活》、《远古的传说》三课。这一时期,由于文字还没有产生,史源主要来自考古学[3];历史人物多是群体而非个体;除了远古传说中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故事外,知识点没有情节性;七年级学生对这些历史内容不熟悉、难理解。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来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来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文革"时期是改革开放前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曲折阶段,对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民生思想还存在着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认识,厘清这一时期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发展脉络,对于正确理解习近平提出的"两个不能否定"思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加强大学生形象教育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杨国欣,杨宇(洛阳工学院)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了21世纪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光明前景:21世纪是亚太的时代,更是中国的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应该以什...  相似文献   

12.
正恐惧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性情感,能够帮助人们规避已知或未知的危险,有益于人类的生存。沃尔顿认为恐惧是人类"最为古老的情绪",当人类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抬不起头来直立行走的时候,他们生存的世界就是一个危险的所在,巨大的恐惧从一开始就如影随形。正是恐惧的存在,使得人类发明了各种方法来摆脱恐惧,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摆脱恐惧、与恐惧斗争的历史。教育也是人类摆脱恐惧的方式之一,通过教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18):141-142
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同样的,我们忘记了历史也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背叛",历史作为一门文科性质的学科,有其深刻的重要性,唐太宗曾经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从这句话看来,历史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所以我们要学习历史,铭记历史。作为中学生,正是接触历史的初步时期,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做好正确的引导使其对于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们可以更主动地开展自主性学习。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安身立命的重要命题。人与自然的对话是自人类诞生之初就不断发生着的历史过程。在《史记》宏大历史叙事中,司马迁检视"前轴心时代"文明的家底,还原人类早期人与自然对话的生态记忆影像。在"环境以地理位置的选择围绕人类生存"的夏、商、周时期,人与自然关系状态呈现出"天人合一"背景下矛盾共生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正很多时候我们都想做趋势的朋友,然后根本不去管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要等信号出现,然后在此之前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等待,很多时候,历史会重演,但那时我们只想告诉自己不会那么简单,在商品走在低价区的时候,我们还会反复强调一个事实,那就是过剩。《易经》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久则穷。""变"是市场的动力,我们不能作茧自缚,在该突破传统的时候抱残守缺,万事万物都有阴阳消长、盛衰循环的现象,在低价区时,为什么仍然会犹豫,仍然不积  相似文献   

16.
写下这个题目,我们想起了卢梭的一句话:“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事实也的确如此。在这个世界上。人类最关心的是自己,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最不了解的也还是自己。虽然我们每天都要在这个人的世界里与人打交道,并且我们  相似文献   

17.
笔者依据生态群落的物种共存研究①及人类的演化②,触发客家文学的"泛化"与"特化"理论(generalization-specialization)。"泛化"与"特化"之间并非绝对的拉锯,而是存在的质量多寡。依据历史发展历程分作三时期:泛化、特化不分时期,泛化时期,特化时期。客家文学的泛化,对"客家"概念是空泛、浮泛的呈现,缺点在无独特性,不切实,优点在具有普遍性。客家文学的特化,则标举出客家文学有别于其它族群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迈入 21世纪的时候,联合国环境发展署执行主任 Klaus Toepfer先生曾意味深长地阐述了在新世纪中,我们应该牢记的一个意识:"无论我们在地理位置、文化和经济上相隔多远,我们是紧密联系的."他强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容易看到我们与其他人群是如何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19.
"人的根本是什么"是人学思想的核心问题。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灵魂观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思维意识。在古希腊时期就流行"灵魂是人的本质"的这种观点,此观点是当时哲学家们的一个共同之处。在研读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的灵魂观和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彝族先民灵魂观之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性质——都是人学理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致青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致青春"。青春是年轻的同义词,你们就是青春的化身。青春时期我们想什么?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到底做过什么样的事情?想来想去,我发现,青春是犯傻的同义词,我们很难把"世故""老奸巨猾"这样的词语跟青春连在一起,也很难把正确和青春画等号。也许,青春最大的奢侈就是可以犯傻可以犯错误。犯傻,被人欺负,对于青春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就像在大学的时候,我们班一起上山唱歌通宵不归,两个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