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宗教宽容思想是洛克对他所处时代的政治所做的回应,是他从理性、国家、社会安全等角度出发对宗教问题进行的阐释。洛克并没有局限于宗教宽容,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宽容原则问题,指出教会与公民社会在各自领域内宽容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宗教教育是教会学校的基本特征,随着教会中学世俗化的不断发展,其宗教教育目标也经历了培养宣教师、培养基督徒人才、培养有基督化人格的人才三个阶段。立案以前,宗教课教学曾是教会中学宗教教育的主要形式;立案以后,则为以青年会为主体的宗教团体及宗教课外活动所替代。教会中学的宗教教育对基督教传教事业、教会中学生的成长及近代中国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巴黎圣母院》中克洛德的爱欲追求,是主人公从宗教阴影下走出来的积极超越,自我超越和对历史的超越。它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抨击教会的精神禁锢和禁欲主义一致,是呼唤社会文明进步的艺术表现。克洛德的爱情追求,由于他不可能彻底脱下身上的圣袍,难免陷入人性复苏与圣职羁绊的尖锐矛盾。宗教与人性的根本对立,克洛德超越历史的叛逆行为,决定了他的追求既不被民众接受,又为社会观念所不容。他最终不肯放弃救世主的方式.当然得不到爱斯梅拉达的爱情。但是,克洛德以性欲为主的爱情追求,是对人性存在的合理肯定;其悲剧行为,深刻揭示了宗教与自我生存状态的荒唐。其进步意义,不在于克洛德做了些什么,而在于他以什么为起点,他的行为方式对旧社会秩序有一种什么样的震撼。  相似文献   

4.
进入20世纪后,教会学校得到了迅速发展,大批的教会中学和大学建立起来,学生人数也大量增加,教会办大学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20年代中国发生收回教育权运动,迫使教会学校向中国政府注册立案。抗日战争中,教会学校的规模有所减少.到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教会学校被取消,结束了其在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教会学校虽然是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一部分,但它客观上起到了为中国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基督教教会大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教会背景使得它们对宗教教育有着天然的追求,但它们毕竞生存在中国的环境中。金陵大学作为基督教教会大学中唯一的一所A类大学,是在华基督教教会大学的重要代表。对它的宗教教育发展过程的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基督教教会大学在中国土地上的生存状态及其对于中国现代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湛恩与近代职教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教育运动是近代民主主义者黄炎培先生发起的一场对于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改革运动。由于切中时弊,职教运动得到了教育界和文化界的普遍支持,其参与者中既有邹韬奋那样的左翼人士,也有刘湛恩那样的爱国基督徒教育家,从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试就刘湛恩和他主持的沪江大学与职教运动的关系,探讨这场运动对于二三十年代教会教育的影响。一刘湛恩,1896年12月12日生,湖北汉阳人。他的早年经历在早期教会教育培养的知识分子中颇具典型性。他的外祖父是浸会牧师,但他幼年时家境却…  相似文献   

7.
教会中学是教会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与中国本土中学相比,教会中学在办学目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宗教色彩浓厚、学生英语水平高、重视女子教育等.进入民国时期后,教会中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落的发展过程,本文主要从教会中学的发展概况、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以使人们对教会中学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教会中学是教会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与中国本土中学相比,教会中学在办学目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宗教色彩浓厚、学生英语水平高、重视女子教育等.进入民国时期后,教会中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落的发展过程,本文主要从教会中学的发展概况、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以使人们对教会中学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17世纪,路德宗逐步繁琐僵化,脱离实际,教会生活也形式化,失去了宗教改革初期的活力,成为一种新教经院主义。在此背景下,德国兴起了一场虔敬主义运动。虔敬主义在德国传播甚广,促使更多的人熟习《圣经》,培养出一种更有生机的虔敬生活,增进了平信徒参与教会生活的热情,并促进了用灵修方法研究《圣经》的工作。虔敬主义运动热心于慈善事业、新教的传教事业以及教育活动,还把民族主义感情和理论的许多必要成分引进德意志文化生活,大大增强了德意志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0.
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研究社会和认识论的哲学家。宗教宽容是17世纪欧洲热门的话题之一。宽容在洛克的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1685年,他写下了第一封论宗教宽容的信,在这封信中,洛克提出了他对宗教与政府之间关系的新的理解:政府不应关心灵魂的事;教会赢得人们信仰的唯一途径是通过说服而非暴力;暴力不是拯救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1.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简单的"双元制"模式和独具特色的课程及教学模式,更在于其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人本关怀、理性光芒和社会责任意识。对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若干启示:提升"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积极开展"人本教育"理念统摄下的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和评价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12.
政治修养观是德国古典大学修养观在政治教育中的体现,是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的指导性思想理论。政治修养观汲取了德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当代德国政治教育在历史反思基础上自我重建的结果,体现出深刻的人本思想、主体性思想、价值论思想和方法论思想。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的本质,也能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世纪向近代转向时期德国民族主义思想的萌芽为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发展和近代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启蒙运动时期德国民族意识觉醒,18世纪80年代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经济民族主义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政治民族主义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德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享有盛誉,"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是德国大学教育的核心,德国大学的教育中处处体现着这种"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5.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研究科学发展观与该文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自然观和世界历史思想的渊源,不仅对于加深理解该文唯物史观原理与社会发展规律、更好的定位其时代意义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德语时态教学一直以来主要以形式语言学语法时态理论为基础,强调各个时态形式与其对应的时态值或是时间值之间的基本线性关系来介绍德语时态体系的不同时态形式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用法。用这种方法介绍德语时态体系虽然简洁、明确,对于学习者也实用且易于操作,但是总让人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体会,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时态现象更是无法理解。借助时态特征而引入的时态视角的观点不仅为我们解释日常德语时态的用法而且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时态的"反常"运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把这种观点引入到德语语法的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学习者对德语时态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不仅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重要原理,而且也阐述了语言学的重要思想,其中包括关于语言的起源、深化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关于语言的内容等问题的论述。深入挖掘这些思想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语言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浪潮席卷全球,深处浪潮中的德国音乐教育界做出积极回应。德国高校音乐课程建设思路、教学资源的配置,希尔德斯海姆大学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向、音乐课程设置等,对我国高校音乐系学科与课程建设有着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理念的延伸,是地方本科院校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满足现代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广泛需求的需要。以合肥学院为案例,在剖析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理论和培养模式,开展的全面改革过程中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甄瑞 《时代教育》2010,(1):101-101
德国的教育体系分为多种教育形式,不同的教育形式又包含了不同类型的学校。本文通过在德期间真实的所见所闻所感,对德国教育体系各个阶段及不同教育形式进行了分析,旨在理顺德国复杂的教育体系构架,摸清体系中不同阶段和不同教育形式的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