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学无止境     
这是美国东部一所大学毕业考试的最后一天。在一座教学楼前的阶梯上,有一群大四学生挤在一起,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的脸上显示出很有信心,这是最后一场考试,接着就是找工作了。即将进行的考试他们知道只是轻易的事情。教授说他们可带需要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笔记,只要求考试时他们不能彼此交头接耳。他们喜气洋洋地鱼贯走进教室。教授把考卷发下去,学生都眉开眼笑,因为学生们注意到只有5个论述题。3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集考卷。学生们似乎不再有信心,他们脸上有可怕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考卷,端详着面前…  相似文献   

2.
最近看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一所规模很大的大学的毕业考试,在一座教学楼前的阶梯上,有一群机械系大四学生挤在一起,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的脸上显示出很有信心,即将进行的考试对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教授说他们可带需要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笔记,只要求考试时他们不能彼此交头接耳.他们喜气洋洋地走进教室,教授把考卷发下去,学生们都眉开眼笑,因为学生们注意到只有五个论述题.三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集考卷,全班同学居然没有一个人做完一个题目!教授放下手中的考卷说:“这正是我所预期的,我只是要加深你们的印象,即使你们已完成四年工程教育,但仍旧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日常操作中是非常普遍的.”于是教授微笑着说下去:“这个科目你们都会及格,但你们要记住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你们的教育才开始.”  相似文献   

3.
几名意大利游击队员从山上的掩蔽处走到山下科莫湖边寻找香烟。他们已经两周没有吸上一口烟,现在再也支持不下去了。 那一天是1945年4月26日。盟军的先头巡逻兵已跨过南边100英里处的波河。德国兵败如山倒;墨索里尼的萨洛“社会”共和国也已经完蛋,但这八名游击队员还不知道。 他们小心翼翼地走进小镇多戈索。到镇里才知道战争已经结束,他们欢呼雀跃,将镇上配给的香烟买走了一半,然后前往三英里以外的  相似文献   

4.
白卷     
这是大学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在一幢楼的台阶上,一群工程学高年级的学生挤作一团,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这是他们参加毕业典礼之前的最后一次测验了。一些人谈论他们现在已经找到的工作;另一些人则谈论他们将会得到的工作。带着经过4年的大学学习所获得的自信,他们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甚至能够征服整个世界。这场即将到来的测验将会很快结束。教授说过,他们可以带任何他们想带的书或笔记,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他们不能在测验的时候交谈。他们兴高采烈地冲进教室。教授把试卷分发下去。当学生们注意到只有5道…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平台曾转发这样一个视频:北京大学张海霞教授的一个演讲片断.她讲了一件事:2009年,她带着清华、北大、中科大等名校的二十几名学生到德国参加一个交流访问项目,期间正赶上有汽车界奥运会之称的法兰克福车展,于是便带学生去开眼界.结果,在这样知名的展会上,他们没有看到一家中国车企或者零部件企业参展;但几乎每一个展位上都有中国解说员,买豪车的中国人也很多.晚上,张教授和这些学生谈到车展感慨颇多,在演讲时张教授又忍不住流了泪.他们在出国前都是充满国家自豪感的,然而,面对国外的尖端科技,再回看我国的科技现状,这让他们感到很心痛.  相似文献   

6.
李信 《现代教育》2014,(2):115-115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班级的花名册上随便划出几个同学,然后告诉教师,这几个同学经过观察和测试是智商特别高、特别聪明的学生。受到这番话的影响,教师总觉得这几个同学特别聪明,所以一直以对待聪明孩子的方法对待他们。一年以后,这几个同学的学习成绩在班里遥遥领先。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相似文献   

7.
有一位教育专家王教授做过这样一项实验。十多年前,王教授曾要求他的学生毫无顺序地进入了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独自找个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捧,有的学生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学生似乎特别钟情于后面的位置。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十年后,教授对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教授还讲到他被很多大型公司视为"人才伯乐"的原因,就是  相似文献   

8.
《英语沙龙》2010,(6):35-35
“英里里程”是本·富兰克林关于殖民地联邦想法的组成部分。一个统一的殖民地议会如何说服其成员千里迢迢来赴会呢?他们如何因不同的旅行距离而得到公正补偿呢?富兰克林务实的解决办法是使用英里里程,即按每英里旅程支付一定数额的钱。这一想法在他脑子里肯定已存在了至少一年。  相似文献   

9.
教授在讲台上放了一个罐子,然后拿出一个拳头大小的鹅卵石。正好能从罐口放进罐子,教授把它放进去后,问他的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是……”下边有几个学生回答说。“真的吗?”教授笑着从讲台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然后又问学生:“现在是不是满了?”这次学生们都不敢答得太快,他们需要认真地思考来对付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最后,有位女学生怯生生地答道:“也许没有满。”“很好!”教授又从讲台下拿出一袋沙子,把沙子慢慢倒进罐子里。倒完后教授问:“现在,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没有满…  相似文献   

10.
这是美国东部一所规模很大的大学毕业考试的最后一天。在一座教学楼前的阶梯上,有一群机械系的大四学生挤在一起,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的脸上显示出很有信心,这是最后一场考试,接着就是毕业典礼和找工作了。有几个说他们已经找到工作了,其他的人则在讨论他们想得到的工作。怀着对四年大学教育的肯定,他们觉得心理上早有准备,能够征服外面的世界。即将进行的考试,他们知道只是很轻易的事情。教授说他们可以带需要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笔记,只要求考试时他们不能彼此交头接耳。他们喜气洋洋地鱼贯走进教室。教授把考卷发下去,学…  相似文献   

11.
李希贵 《师道》2007,(5):48-48
泰德·莱戈教授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专门研究尽快熟悉学生、记住学生名字的方法。 他认为,记住学生的名字是一门艺术而且值得为之付出努力,即使你同时教着几个班级。反复调查表明,学生欣赏那些把他们当作独立个体的老师,而不是那些把他们看作一个群体的老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恶作剧     
《小学生》2006,(11):46-46
一天,学生和教授一起散步,他们在小道上看到了一双旧鞋子,估计这双鞋是属于在附近田间劳作的一个农夫。学生转向教授说:“让我们给那人来个恶作剧吧——把他的鞋藏起来,然后躲到树丛后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大学,有一群自费游学的年轻人。他们不是为了考研究生,也不是为了考托福。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增长知识,修炼智慧。北京大学一位教授有一天突然发现,在教室最后排,他拥有着一群最忠实的学生。他们从来不会迟到,他们从不在课堂上打盹,他们的目光总是最坚定地越过众多晃动的头,和教授的目光对接。他们从不挑剔、苛求,教授的每一句话都会被认真地记到本子上。他们总是低着头走路,脚步匆匆。当一天的课业结束,北大的学生有说有笑漫步校园时,你就再也见不到他们的踪影了。北京大学门口的保安最熟悉他们,他们就是北京大学的“游学生”!  相似文献   

14.
卫星控制中心给我打电话时,我正在观察舱里写当天的进展报告。观察舱是从航天站的轴上凸出来的一个玻璃、圆顶办公室,好像是轮子的毂(!ū)盖。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理想的工作场所,因为视野太开阔了。我可以看到建筑队在距离只有几码的地方建航天站,就像在拼凑大型拼板玩具,他们工作的时候像是在跳慢动作芭蕾舞。下方2万英里外,欣欣向荣的蓝绿色地球在错综复杂的星云衬托下飘浮着。“我是站长,”我回答道,“什么事情?”“我们的雷达显示,2英里外有一个小小的回波。几乎是固定不动的,大约位于天狼星西5度,你能为我们提供有关这一物体的直观报告吗…  相似文献   

15.
一、人往往只想出一个办法就停止思考 蒂娜·齐莉格教授在斯坦福大学开设了一门关于创造和创新的课程.在第一节课上,她要求学生们重新设计自己的胸卡—— 我曾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们不准说话,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生日大小排成一排.一开始,学生们都露出“不可能”的惊讶表情.几秒钟后,有人站起来借手势表示自己是几月出生的,其他人便纷纷效仿,相信他们找到了不用说话就能完成任务的办法,很快就有人站好了.  相似文献   

16.
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古今中外历史上一切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美国前总统林肯为了练口才,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论辩,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一边模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教育专家王教授做过这样一项实验。十多年前,王教授曾要求他的学生毫无顺序地进入了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独自找个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学生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学生似乎特别钟情于后面的位置。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十年后,  相似文献   

18.
教授收了四个学生,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开学第一天,教授让他们解决一个问题:桌上有一只烧杯,杯内盛有水,比水面低一点的杯壁上有一个小孔,水从孔里不断涌出。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迅速采取办法制止杯中的水向外流,教授给了四位学生一天的思考时间。第二天要把各自的办法演示一遍。  相似文献   

19.
教授收了四个学生,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开学第一天,教授让他们解决一个问题桌上有一只烧杯,杯内盛有水,比水面低一点的杯壁上有一个小孔,水从孔里不断涌出。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迅速采取办法制止杯中的水向外流,教授给四位学生一天的思考时间,要求第二天把各自的办法演示一遍。  相似文献   

20.
初次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感觉有些莫名其妙。是的,这是我2006年参加全国远程教育培训时曾听教授讲过的一个案例:一位教师上语文课时,经常让学生质疑,并要求他们尽量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经过长期的训练,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得很好。前几天,上了一节公开课。课后,按惯例教师和学生进行总结,开诚布公地谈这节课的得与失。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尖锐地说:"我认为韩昊同学的问题没有一点价值。"下面杂音顿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