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图是艺术作品中对各种形式因素进行"安排"、"组织"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艺术作品的内部结构形式,构图具有一定美的表现能力.我们要充分考虑构图形式诸多内容.在训练中,要关注构图形式,培养自身对构图形式感的理解、体验;并在此基础上,从审美的角度,创造性地表现构图形式的意味,使构图形式的艺术表现力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构图是艺术作品形式中的重要因素,好的构图和构思是各项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框架,通过了解构图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会,掌握并应用于艺术创作,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的结合,创作出更多、更具新颖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贝尔的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艺术论题入手 ,论述了艺术形式的问题。认为艺术是一种关于具体和感性的思维 ,一种情感和形式的思维 ,艺术形式是一种情感的形式 ,只有有了具体的情感形式 ,才能使艺术作品成为“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理论是在形式主义日盛的情况下,对形式与内容矛盾关系的一种调解。贝尔是从形式出发来建构其理论的,其自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调解的结果不但使形式脱离内容,反而导致意味的消解。形式美的独立性成为“意味”消解的前提,形式因的能指性和转换性为消解性提供了可能性,主体心理图式的差异性和解读方式的多样性,则标志着“意味”消解的开始,并成为一股驱动力,进一步使消解走向高潮。消解的过程,是原有“意味”建构与解构的矛盾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艺术作品的形式美本身也受到了损害。  相似文献   

5.
构图是艺术作品形式中的重要因素,好的构图和构思是各项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框架,通过了解构图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会,掌握并应用于艺术创作,使艺术作品的内客和形式达到完美的结合,创作出更多、更具新颖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清朝末年号称“海上三杰”之一的画家虚谷,其花鸟画艺术风格冷隽,视角独特、构图奇峭、笔墨奇古,形式感强烈,具有现代构建意味,其意境更是空灵、静穆,迥出同辈,为一代画坛巨将。  相似文献   

7.
论艺术的形式美及形式美的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容与形式作为一对哲学范畴,它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艺术作品应该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有机统一,形式美既受内容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能动作用,有其自身的规律。“黄金律”、“有意味的形式”等,都是形式美规律的体现。形式美的创造则应遵循变化统一与化繁为简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8.
中国彩陶上的纹饰,大部分具有地区性,是氏族集体的象征物,是作为“有意味”图形而存在的,这类纹饰一旦产生,在随后的发展中都有成系列性的逐渐抽象化的考古性的报告。这类纹饰的抽象化,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说,经历了“有意味的内容”、“有意味的形式”和“纯装饰性的形式”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比较诗学角度出发,对中西方艺术表现理论具有典型意义的命题“意境”与“有意味的形式”作一比较观照,探求两音的契合与差异。利用“有意味”的手段描述“意境”,以期对以“意境”和“有意味的形式”为代表的中西方艺木表现理论有一再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一幅作品是一个整体,由技艺、构图和内容组成。通过技艺和构图,传达的是艺术家的信念——文化或艺术的认识。就作品的一个点、一根线来说,很难做出“美”或“不美”的判断。只有它以某种表现形态处于特定领域中,才会具有审美价值。德国诗人歌德说:“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的能力的统一体。艺术作品必须向人的这个整体说话,必须适应人的这种丰富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11.
构图的艺术     
构图是造型艺术的形式结构,包含全部造型因素与手段的总和。构图意识的培养是美术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构图教学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在美术教育中构建构图教学单元的必要性。理论结合实际,提出构图应该遵循的法则。从探求形式美法则、确定构图的基本形式、创新构图方法三方面进行构图意识培养,充分利用构图特点,更好地发挥其在艺术作品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阿恩海姆看来,艺术作品之所以具有表现性,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心理力和物理力的同构.这些同构性则要通过所谓视觉动力形式去实现,利用动态漫画的技术品性,从视觉动力出发,通过构建线条和颜色的新型组合关系,辅之以画面的动态和拟音效果,将各种形式因素通过不同组合,进而产生“有意味”结构形式.利用阿恩海姆所强调的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来探询动态漫画艺术表现,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动态漫画所承载的表现意义和意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力图通过西方美术史上诸多大师的艺术作品的基本构成和发展演变,说明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限定,探讨艺术作品中的双重价值的统一与背离的关系:构成艺术作品第一重美是图形、构图和色彩,其次是风格和形式──等待历史的认同;双重价值在第一重价值──审美价值确立的基础上实现其第二重价值即商业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 ,由马原、格非、孙甘露等人的“叙事革命”所引发的先锋小说运动 ,实际上是从形式的角度探索了现代小说的发展道路。小说形式之重要在于文学作为广义艺术之一种 ,它的形式无法与内容剥离 ,而决定一种文体的存在和发展的恰恰是它的形式而非内容。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品” ,叙事乃是“小说的实际构造” ,所以 ,小说形式的革命 ,其焦点在于“叙事革命”。马原、格非和孙甘露的小说代表小说形式探索的三个不同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与艺术品格跟创作者的艺术修养、文化积累、生活阅历息息相关。本文分析了曲湘建油画作品中的情感表达,阐述了情感化的构图、感性的笔触、抒情意味的色彩等三方面的情感表达与艺术品格之间的关系。将为当下创作优秀的艺术作品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剪纸是民间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充满着强烈的地域性特征和装饰性特点.陕西民间剪纸大师库淑兰的剪纸艺术作品,其总体造型特点、构图形式均具有浓厚民间文化特征,具有强烈的装饰性特色,反映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和淳朴追求.  相似文献   

17.
以卡西尔和苏珊·朗格为代表的符号论美学,其艺术鉴赏理论由本质论、创作论、鉴赏论几部分组成.体验“意味”与生命形式是鉴赏的内蕴,艺术“意味”存在于在艺术抽象基础上以幻象形式创作出来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品中,它不同于推论性符号形式,线条、色彩等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问的关系,以激起人们的审美感情,即“有意味的形式”。同时,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而情感的形式又是生命的形式。艺术品的结构与生命的结构极为相似,且有着象征性的联系。要想理解无法用语言言说的艺术“意味”,只能用直觉来体现。只有当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直觉能力发现观照对象与自身生命永恒一致的时候,对象才能给人以美感享受。当然,直觉又是一种基本的理性活动,是一种“定型”心理功能,它包合热爱、情感、理解等心灵机能的综合性感知活动。总之,符号论美学从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角度出发对艺术产生的本质原因和艺术鉴赏生成途径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但它忽视艺术实践因素的渗入,具有唯心论成分和形式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8.
艺术作品的美是通过具体形式传达给读者的。作为视觉艺术、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的美术,总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如线条、色彩、空间、构图和材质等形式要素及其组合关系构成的形式美作用于人的感观,使人们透过艺术作品的形式认识其内容,获得审美的感受。外在的形式美作为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给人以美感享受,所以艺术创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和掌握这些要素。  相似文献   

19.
“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理论家贝尔的一个理论假设,但他没有解释清楚“意味”的来源。李泽厚用物质实践解释艺术形式的起源,用生活积淀来解释“意味”的产生,从而对艺术的超越性做了合理的解释。由此可以知道“有意味的形式”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时间的流失,让人们忘却了内容;二是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把握了意味而创造了“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周志孝提出马克思没有把艺术作品归属于意识形态,艺术作品只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并由此反对艺术的意识形态性。本文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在讨论艺术的本性问题时应区分“艺术”与“艺术作品”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应该追问艺术的本质而不是艺术作品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