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力向市水务局争取资金,为老百姓打井,解决了农民的吃水问题。他多方筹集资金,在内三村建起了小学,为老百姓修好了致富路,受到老百姓的赞扬。他也获得了柏乡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
兰花一直是很多画家笔下的“宠物”,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就是画兰花的高手。郑板桥出身贫苦,后来中了进士做官时,很为老百姓着想,但也因此常常受到上司的指责。最终他拂袖离开了官场,长期住在扬州,以卖画度日。扬州是盐商巨富集中的地方,盐商把持专卖之权,和官府勾结,势力极大,奢侈浪费到了惊人的地步。其时,许多文人清客都奔走在这些阔佬的门下,郑板桥对此却不屑一顾。有一次,一个富商也想附庸风雅,就上门请郑板桥为他画一幅兰花图。郑板桥平时就很瞧不起这家伙,有意借此作弄他一番。于是铺开白纸,先在纸的一角画了一丛丛的兰叶,…  相似文献   

3.
清朝时,郑板桥和苏州的一个姓蔡的县令是好朋友。他俩经常一起到民间走访,了解民情,他们都很同情老百姓的疾苦。有一年过春节,郑板桥和蔡县令一起到大街小巷访贫问  相似文献   

4.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3,(10):32-33
主持人龙吟:郑板桥的父亲,曾带着年幼的板桥,辞家去教书。在成家之后,郑板桥也成为了一名"塾师"。江村执教的经历,不仅让他获得了养家薪资,也为他的诗文、书画创作积累了许多的素材。  相似文献   

5.
解读郑板桥诗书画作品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的郑板桥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画家.他的诗书画作品皆清新雅致、内涵蕴籍、格调超人。本文以事实为依据.通过鉴赏分析。详尽地揭示了郑板桥诗书画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魅力。解读了他刚正的个性品质、脱俗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6.
郑板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他充分认识历史文化的意义,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郑板桥喜爱探访古代遗迹,一方面是为了评古,发挥古为今用的历史文化作用,另一方面是出于他对历史文化的爱好。郑板桥注重文物的收藏与保护,注重古建筑的修缮和民间技艺术文化的记录,防止历史文化的损害与流失,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所以我们在关注郑板桥人文思想与艺术思想的同时,要关注其文化保护思想。  相似文献   

7.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3,(Z4):94-95
主持人龙吟:虽然才华出众,但郑板桥也不是一个完人,身上也有一些旧式文人用情不专、放浪形骸的恶习。本期中,黄玉峰老师不仅介绍了郑板桥的游历趣事,也谈及了他的浪荡生活。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为客观、全面地去评价这位富有才情的历史名人交友游历,对于一个人成才的帮助很大。一个足不出户、不善交友的人,很难成为大师级的人物。尤其是对于搞创作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晚年郑板桥自我总结时,说自己一生"酷嗜山水"。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所以郑板桥的游历生涯是从三十岁以后开始的,当时他的父母已亡。郑板桥的足迹遍及赣、湘、冀、鲁等省,喜欢游于古松、荒寺、平沙、远水、峭壁、墟墓之间。在庐山,郑板桥交了一位和尚朋友,号无方。他曾有诗句记录:"初识上人在西江,庐山细瀑鸣秋窗。"两人曾骑驴出游,谈得投机,不禁手舞足蹈,不料从驴上跌下,相视大笑。无方和尚精于禅学,"闲话亦深禅",也善书画。他曾经劝郑板桥和他一起隐居,但郑板桥留恋尘世,不愿归耕。在庐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对于板桥艺术的精进大有启发。  相似文献   

8.
在清代康熙至乾隆间,古老的扬州聚集了一批有胆有识,主张创造革新,反对仿古守旧的画家,形成了“扬州画派”.其中的代表人物有金农、罗聘、郑板桥、李鳝、黄慎、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等人,人称“扬州八怪”.“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晚年署作板桥老人.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十月,卒于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十二月,享年七十三岁.板桥一生喜画竹、兰、石、菊,尤爱为竹、兰传神写影;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将诗、书、画、印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更加完善更加多姿多彩的综合艺术,把中国文人画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写的竹,撇的兰,不仅为当时人们所喜爱和赞赏,还为当今国内外友好人士视为珍宝.总而言之,在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郑板桥是一位作出了巨大贡献,并留下了丰富的珍贵遗产的杰出画家.板桥其人、其言、其行、其艺,在我国历代众多的画家中,也不失为一个典范和代表人物.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今天,我以为郑板桥,是一位值得后学者学习和研究的人物.故就个人管见,浅谈郑板桥的绘画艺术,希望高明赐教.  相似文献   

9.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中声誉最高的一位,他天资奇纵超越流辈,诗、书、画有"三绝"之誉.他又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然而却只做了个七品官,一生故事不少. 郑板桥的画,声誉很高.但据传说,他从不给权贵作画.  相似文献   

10.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3,(18):32-33
主持人龙吟:正所谓峰回路转、苦尽甘来,一度卖画糊口的郑板桥.在年届四十之际似乎迎来了转机。他在科举考场上佳音频传,出仕有望。乾隆元年.郑板桥终于成为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读书人希望在考场上崭露头角,以此博取灿烂的前程。即便现在的学生也是如此,更不用说几百年前的清朝学子郑板桥了。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郑板桥大半生都在仕途之路上拼搏。在晚年《自序》中,他仍在说谋求官职"乃是正途",认为科举制度"其理愈求而愈精,其法愈求而愈密"。郑板桥的上述观点多少有些道理。现在,人们把科举制度一棍子打死,不免有些偏激。例如清朝的科举考试,基本上沿袭了明朝的一套规范,分童试、乡试、会试三种,乾隆二十六年以后殿试也成为了定制。童试即童生试,是取得生员资格的考试,所谓"进身之始"。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院试录取者即称  相似文献   

11.
郑板桥不仅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也是重要的的思想家。郑板桥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大力赞颂田园之美。他不与人同流合污,主张洁身自好、安享隐闲之乐。他欣赏桃花源式的生活,主张心思旷远,常怀止足之欲,控制名利和欲望。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龙吟:郑板桥从小羸弱,家里人为他取乳名"麻丫头",希望以低贱之名来消灾消难。虽然亲生母亲汪氏苦劳过度而早逝,但郑板桥的童年并不缺少关爱和温情,这或许就是他往后心怀仁爱、知恩图报的根由。  相似文献   

13.
郑板桥,1693年出生在江苏兴化,名燮,板桥是他的号,他是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因为他在所作的书画下款都题作“板桥郑燮”的字样,所以人们就称他为郑板桥。郑板桥爱竹,他称竹“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因此,他一生痴竹迷竹,对竹作诗,移竹入画,咏竹言志,画竹传情。在郑板桥的眼中,竹子一枝一叶总关情,因而他的笔端留下了许多关于竹的佳作佳话。以至于人们一提到郑板桥就想到竹,一说起竹就自然要想到郑板桥。郑板桥一生多画兰、竹、石。他以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常青,石万古不败,这正与他倔强不驯的个性…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龙吟:天资聪颖,一生好学,再加上多位名师指点,郑板桥后来终于成为了大师!在本讲中,黄玉峰老师将一一为我们引见多位大儒,他们不仅教给了郑板桥学识,更是在精神气质方面深深地影响了郑板桥。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虽然出生于书香门第,但因家境贫寒,成才之路充满艰辛。他的读书经历,对我们不无借鉴之处。古人重家教,不过即使是父兄学问渊博,一般都要"延师而教"。但郑家饔飧难继,不得不由父亲立庵先生承担起慈父与严师的双重  相似文献   

15.
这里讲两个故事。一是郑板桥尊师。郑板桥是清代大书画家,“杨州八怪之一”。有一次,他在一家画店看到一幅墨竹,落款“郑板桥”。这不是他的作品,但画得不错,他买下了。  相似文献   

16.
正主持人龙吟:通过前十讲,我们大致了解了郑板桥的生平,从这一讲开始,黄玉峰老师将为同学们介绍郑板桥的文学艺术成就,以及康雍乾时期的文化背景。郑板桥之所以能成就"诗书画三绝",当然与他的天赋、爱好、勤奋有关,不过还有一个条件是不能被忽视的,那就是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康雍乾太平时期,扬州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有爱好诗书画的乡风。郑板桥身边有一个朋友圈,其中有艺术水平极高的前辈,也有精于鉴赏品评的专家。在这个朋友圈里,他们互相切磋交流,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7.
正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字,写得妙趣横生,韵味无穷。这是他将真、草、隶、篆书融为一体而独创的一种奇特手法,有"乱石铺街、杂乱有章"之誉。据说,"难得糊涂"四个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有一年郑板桥到山东莱州云峰山观看郑公碑,晚间借宿于山下一老者家。老者自称是荒村野叟糊涂之人,郑板桥觉得其言谈举止高雅不凡,与他交谈得十分投契。老人家中有一块特大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美。郑  相似文献   

18.
郑板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他的作品创新根植于他超乎寻常的思维方式。郑板桥善于联想,由此及彼、睹物思人、思前想后是他思维的首要特征。他提出了乱丑为妙、宜少宜短、兰不排棘等观念,倡导开放思维、动态思维、多维思维等系统思维方式,并运用于文学与艺术的创作实践。郑板桥的成就不仅归结于他的文化艺术水平,更归结于他的思维创新。  相似文献   

19.
被人誉为画、诗、书三绝的“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1693 ̄1765),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郑板桥自幼聪颖,性格落拓不羁。早年家境贫寒,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历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除了做过十来年七品芝麻官之外,其居官前后,均在扬州卖画为生。有《郑板桥集》存世。郑板桥的家训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在外做官时写给堂弟郑墨的16封家书中。郑板桥52岁时才生了一个儿子,自己又在外做官,所以他对家人和幼子的训诲都是通过郑墨进行的。郑板桥在为刊行家书所撰写的《十六通家书小引》中说:“几篇家信,原算不得文章,有些好处…  相似文献   

20.
郑板桥是清代画家、诗人。他爱画竹,也爱画花,主要是兰花。他的咏兰诗词(主要是题画诗)中表现了强烈的护花意识。郑板桥反对在笼中养鸟,他也反对在室内养兰花,他认为兰花应自由地生长在野外。他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