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蒲松龄著作的流传过程中,其同乡孙锡嘏功不可没。他亲自整理的《聊斋志异》手抄本,出自蒲松龄后裔,弥足珍贵;他抄录的蒲松龄文集,后被耿士伟编选为《聊斋先生遗集》,是《聊斋文集》的第一个印本;他抄录的蒲松龄诗集成为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诗歌部分的主要依据。在其所撰《聊斋志异》跋语中,孙锡嘏还对《聊斋志异》作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在《聊斋志异》及聊斋诗文的保护与传播过程中,孙锡嘏可谓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2.
《促织》的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他出身于地主兼商人的“书香”家庭,十九岁时(清代顺治十五年)他“初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籍籍诸生间,(张元《柳泉浦先生墓表》)。此后却屡试不第,他曾愤慨地呼喊出“世上无人解爱才”的不平之声。他曾在家乡私塾冷板凳上度过了几十年清贫岁月,同时坚持文学创作。蒲松龄的代表作品《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一九六二年中华书局出版的  相似文献   

3.
百花园     
这是记者在淄博市蒲松龄纪念馆拍摄的蒲松龄石雕像。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是我国十七世纪的著名文学家。他一生著书颇丰,代表作《聊斋志异》脍炙人口。蒲松龄故居,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社,1980年扩建为蒲松龄纪念馆,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  相似文献   

4.
在对胡适有关《醒世姻缘传》作者问题考证进行补考的基础上,将《醒世姻缘传》与蒲松龄诗文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两者在婚姻、家庭问题上有共同的生活体验和思想观念;对农村灾异特征的描写及写作心态相通。《醒世姻缘传》与《聊斋志异》都表现出“志异”的相同审美个性;并对杨复吉《梦阑琐笔》记述的可信性进行考述,进一步证明《醒世姻缘传》的作者是蒲松龄。  相似文献   

5.
清朝时,侍郎毕际邀请《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和一个尚书到他家做客。宴席之上,尚书提议饮酒对诗,要求“三字同头,三字同旁,韵脚不限”。毕际是东道主,他见蒲松龄和尚书分坐在他的左右,便首先咏了一首:“三字同头左右友,三字同旁沽清酒,今日幸会左右友,聊表寸心...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山东淄川人,清代小说家。他出身于小地主小商人家庭,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明未清初。在科举杨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却屡考不中,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他满腹牢骚,情世嫉俗,便在其书斋——聊斋中著述他的志异小说,表达对现实社会的愤懑。[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正《聊斋俚曲集校注》由临沂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泰校注,九州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5YJA740064)的最终成果。此书以路大荒先生辑录、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6)的《蒲松龄集·聊斋俚曲集》为底本,参照蒲先明先生整理、邹宗良先生校注的《聊斋俚曲集》,盛伟先生编校的《蒲松龄全集·聊斋俚曲集》,同时参考了日本庆应大学相关藏本、  相似文献   

8.
坎坷功名路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出生于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外蒲家庄。蒲家祖上曾做官,到蒲松龄的父亲蒲盘时,开始还读书,后来因为家穷,下海做生意了,他有5个儿子,蒲松龄排行老三。  相似文献   

9.
卓佳 《语文知识》2003,(9):34-35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1640年农历4月16日出生于山东淄川县城东约七华里蒲家庄(今淄博市淄川区)一个书香家庭。大约11岁的时候,蒲松龄从父读书,19岁时便中了秀才,县考、府考、道考,连获三个第一。在时人眼里,蒲松龄中个举人应该是很容易的。然而,三年复三年的乡试,却成了他终身难度的“关口”。  相似文献   

10.
八木章好先生是日本聊斋学界的后起之秀。他除了在有关蒲松龄及其著述(主要是《聊斋志异》)的资料整理、甄别和研究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外,尤其专注于聊斋诗歌的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多有新见。  相似文献   

11.
三百四十年前,一位浪漫主义的小说家蒲松龄在淄川蒲家庄诞生了。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自号柳泉居士,他出生在一个世代业儒的家庭。他的一生可以说是贫困的一生,郁郁不得志的一生。蒲松龄生在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大起义和明、清易代之际,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非常尖锐。他十一岁时,在离他家乡不远的地方又发生了以于七为首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前后达十五年之久,清朝的统治者几次派兵镇压。尽管蒲松岭对农民起义不理解,但北兵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以下简称《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比之白话作品,当然会给不懂古文的人们的阅读带来困难,然而这却没有障碍它的流传。它一问世,就赢得读者深切的喜爱,其抄本之多,刻印本之繁,发行量之大,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实属罕见。清代评点过《志异》的冯振峦说:“柳泉志异一书,风行天下,万口传诵。”段(栗玉)说:“留仙志异一书,脍炙人口久矣。余自髫龄迄今,身之所经,无论名会之区,即僻陬十室,靡不家置一  相似文献   

13.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公元1640—公元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蒲松龄是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出生在没落的地主家庭,家境十分贫寒。蒲松龄从小就聪明过人,19岁那年,他在县、府、道的应试中,连夺三个第一,因而他很有名气。后来,他仕途不通,每次应省试,每次落第。始终只是一名秀才。  相似文献   

14.
一、生平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洪山区蒲家庄人。因蒲家庄东头有柳树成荫,树下有清泉,所以又号柳泉居士。他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1640年),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从他祖父蒲生纳开始衰落,到了他父亲蒲槃,因为生计所迫,早年就弃学经商,但也没有挽回他家境衰落的命运。蒲松龄就是生长在这样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里,由于生活地位逐渐下降,他在贫困的生活中渡过了早年.  相似文献   

15.
有个姓石的先生好卖弄自己的才学。一日,他写出一句“细羽家禽砖后死”,自以为是个想绝了的难对,特去向蒲松龄炫耀,让蒲松龄对出下联。蒲松龄说;"对对子要一字一字地对,我对一字你写一字吧。"说着念道:"细·对  相似文献   

16.
《狼》注译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县)人。十九岁应科举考试,连获县、府、道第一名。但后来屡次考试均受挫折,因此终身潦倒。三十一岁时,曾应聘为宝应县知县幕宾,不久,辞幕还乡。此后,便一直在“缙绅先生家设馆教书。”他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著作颇多,《聊斋志异》是  相似文献   

17.
1.为下面一段话拟一个概括性的标题。(不超过18个字) 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中可以看到:蒲松龄将魏晋风流性情层面的"真"发展为更加执著的"痴","痴于情"是他人格构成的基础,并在《聊斋志异》中塑  相似文献   

18.
蒲松龄     
《中文自修》2007,(12):F0002-F0002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清代杰出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更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灵誉。 蒲松龄一生穷困潦倒,却热衷于科举功名,但直到丰过七十才补上一个岁贡生。也正因为如此,他对科举制度的种种不合理有着深刻的体验。传世巨著《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穷一生精力的心血之作,共8卷,491篇,约40余万字。  相似文献   

19.
[人物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蒲松龄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参加科举考试,得到时人的赏识,一时文名顿高。此后,他与同乡学友砥砺学问更勤,不但研究经史、  相似文献   

20.
蒲松龄是清代文言小说的巨匠,他孤傲正直、清贫自守,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有一次,知州毕际有邀请一个尚书和蒲松龄到他家做客。宴席上,那个尚书提议饮酒作诗,但必须“三字同头,三字同旁”。毕际有是东道主,他见蒲松龄和尚书分坐在他的左右,便首先吟了一首:“三字同头左右友,三字同旁沽清酒;今日幸会左右友,聊表寸心沽清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