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侯,愚顽的我总想逮一只会唱歌的鸟。听长辈们说,天上的鸟飞着唱才好听,养在笼子里的鸟,唱得再好也听着难过。我不会去养鸟,却有探险和猎取神秘事物的野性。有一年的麦收季节,听说城墙上出现了一巢八哥,我在城墙下绕来绕去寻找。果然听到了一丝儿很稚嫩而清脆的声音,似出壳不久的雏鸡的叫声。顺着细微的声音找去,终于望见了在高高的城墙上一孔洞穴里,①四五张鲜红的小嘴正张着,像一束喇叭花悬挂在崖畔上,好看极了。我当下就想把它们掏下来。但壁立的城墙太高太陡,无法攀登。八哥的巢在城墙的上方,用梯子够不着,从城墙上抓着绳子垂下来一…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积累和运用1.按照原文填空①此去泉台招旧部,②南国烽烟正十年,③ ,人间遍种自由花。 ④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一·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 的人,一个 的人,一个 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爱国诗是我国古典诗词中最浓烈奔放的一朵奇葩,充分展示了我国历代诗人炽热的爱国情怀。爱国诗的内容极其丰富:有的揭露入侵者的残暴凶狠;有的热情歌颂民族英雄、爱国将士;有的直抒报国之志,表现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请你在下面横线上写出两句爱国诗的名句。 ①3.按照句子的意思概括成语。①在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②为了成…  相似文献   
3.
《夏》为苏教版“多彩四季”中的最后一篇课文,欣赏和品读写景散文的方法学生应该已经有比较多的了解,所以本课设计的重点一是学生合作进行欣赏和品读,重点二是学生自主制作“阅读卡片”。  相似文献   
4.
扫去了非典的阴霾,我们重新看到了明媚的阳光。就让我们认真书写以下成语,作为这次测试的开始吧!众志成城救死扶伤同舟共济自强不息一、语言的积累和运用。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侥幸(rǎo)诤友(zhèng)毗邻(bì)好高骛远(hǎo)B.谛听(tì)修缮(shàn)偃卧(yǎn)提纲挈领(qì)C.开拓(tuò)粗犷(guǎng)扉页(fēi)不无裨益(bì)D.誊写(téng)畸形(qī)隽妙(jùn)茅塞顿开(sāi)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名列前矛通霄达旦引人瞩目B.鳞次栉比不擅辞令杞人忧天C.巧妙绝伦鸦口无言笑逐眼开D.赏…  相似文献   
5.
没有用的事     
父亲很忙,但再忙也没忘了教育儿子。谁的儿子谁不爱呢?儿子拿起一本故事书,刚要看,父亲说:“不许看,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要干没有用的事,你为什么不听呢?”儿子嘴里嘟囔了一句,把书放下了。父亲说:“你刚才说什么?”“没说什么。”“没说什么你说了什么?是不是不服气?”儿子转身走开,把电视按亮,调到动画片节目。父亲说:“不许看,这也是没有用的事。把电视关掉。另外,你还没回答我的话,你刚才说了什么?”儿子不动。父亲走过去关掉了电视。儿子嘟囔一句,拿起一张纸,摆开画笔,准备画画。父亲说:“不许画,这还是没有用的事。你为什么总喜欢干…  相似文献   
6.
人格的提升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许多不平等或不公正,但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一介布衣,每一个人在人格上却都是平等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身处的世界其实并没有什么卑微,但却有卑鄙;也不存在什么高贵,但却有高尚。人所受的伤害最大莫过于心灵的伤害,所受的摧残最大莫过于精神的摧残,所受的侮辱最大莫过于人格的侮辱。这就需要我们有自尊,因为自尊是对人格的提升,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穷,要穷得像茶,苦中一缕清香”,这是自尊;“傲,要傲得像兰,高挂一脸秋霜”,这也是自尊。自尊与虚荣不同,自尊是对自己负责,追求的是踏实。虚…  相似文献   
7.
小时侯,愚顽的我总想逮一只会唱歌的鸟。听长辈们说,天上的鸟飞着唱才好听,养在笼子里的鸟,唱得再好也听着难过。  相似文献   
8.
金玉娟 《科技风》2012,(18):236+249
资金是每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生产可持续性发展的资金,企业将难以维持生产经营。如何正确认识并防范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风险,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铁路企业可能存在的资金风险的分析,提出了防范铁路企业资金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人物故事 [桃园三结义]汉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河北涿县,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偶然相识,意气相投,在桃园焚香祭拜,结为异姓兄弟,共创大业。三人从此生死与共,留下了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 少年时代在家乡私塾读书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了“钓鱼”二字,要求学生用对句的形式进行回答。年仅六岁的郭沫若,忽然想起不久前看过的木偶戏《杨香打虎》,便脱口对道:“打虎”。老师见他年龄很小,竞能对得出奇,心里就特别高兴。后来,老师见到他父亲,称赞地说:“这孩子出口不凡,将来必成大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