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教学生做人之时,教给学生做人的本领——知识,简而言之则是把“做人求知”融为一体,与素质教育可谓不谋而合。陶老先生是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呢?经过在教育实践中的考察、探索、思考,他创立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今天仔细揣摩,仍很有道理...  相似文献   

2.
一、做人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做人教育 ,即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 :“教育就是教人做人 ,教人做好人 ,做好国民的意思。”他一贯坚持教育应“教会学生学习 ,教会学生生活 ,教会学生做人”。他认为 ,教人做人 ,做一个具有国民精神和崇高人格的人是所有教育永恒不变的宗旨。国际 2 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 :面向2 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 ,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其中两项都是做人的范畴 ,这标志着对教育的…  相似文献   

3.
一、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教会学生做人李岚清指出 :素质教育要“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面向 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是对做人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 ,强化了做人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这个战略性任务出发 ,学校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做人教育问题 ,必须教育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懂得做人之道 ,做社会主义社会公民之道 ,将来才能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更好地服务。如果不把做人之道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 ,即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如果他…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20世纪不可不提的教育家。作为构建中西合璧文化体系的教育家,林语堂的语文教育思想见解独到,富有远见卓识。“成为一个好人更重要”林语堂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做人,教育的根本是教人做人。他经常教女儿们读“五种遗规”“治家格言”“好人歌”“教女遗规”,理由是这些文章亲切有味,文字易明。做人道理也在里头,把做人与读书混为一谈。他引用恩斯坦的话说,学堂的宗旨“应当是期望青年离校时成个调和的人格,而不是个‘专家’”,不是学得专科知识,而是明辨是非及独立思想的普通能力”。林语堂特别强调作文与…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大学生价值观建设的基本要求。大学生不会“做人”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是长期以来推选应试教育、重智轻德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结果。“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做人”与“做事”是统一的;教育生学会“做人”,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会“做人”,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1940年,陈鹤琴在江西泰和创办实验小学时开始提出“活教育”这一主张。什么是活教育?陈老解释说:“活教育是在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新教育。‘活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反对已经埋殁人性的死教育,反对读死书的死教育,它要摧毁传统教育的锁链。”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方面: 一、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人”是爱国的起点。陈老认为实施活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做人”,重视道德品格和人生观的教育。他指出要从教育目的入手,把做人的道德观、爱国主义的人生观和国际主义的世界观三方面的精神,贯穿于各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做中国人”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陈老  相似文献   

7.
李惠珠 《云南教育》2002,(10):40-41
“做人———作文”教材实验是在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柳斌等同志的指导下,在全国开展的一项国家级的教育科研课题。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做人·作文》是这项课题的研究成果。这套独立的作文教材,是以邓小平教育要“三个面向”为指导,以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依据,以“做人—作文”的教学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为参考编写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适应21世纪教育形势需要的创造型教材。“做人—作文”鲜明地提出了作文要以培养学生做人为主,“为做人而作文…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的地方,我们培养的每一个学生无论将来成就大小,他首先必须是一个"人",也就是说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因此,做人教育应该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一、职业教育要重视做人教育长期以来,学校和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逐渐走入了误区:衡量"好学生""好孩子"的标准就是学习成绩,注重智育,而忽视道德素质教育;注重精神境界的教育,却忽视做人基本素质的教育,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导  相似文献   

9.
钱穆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教育家。他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研究和实践,在西方高等教育思想占主流的背景下,他在教育实践中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精粹,即“为学与做人同属一事”,这是对知识(专业或学问)至上论的反动。在他看来,教育实际上是德育,更为确切地说应是“中国人”的教育,而新亚书院时期,是他实施这种教育的最重要时期。他认为培养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要进行使命教育、理想教育、人格教育、挫折教育、事业教育、师道教育。他的大学德育思想对克服当前大学德育中的弊端,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认为“科学和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美国圣母大学校长赫斯柏认为完整的教育应同时包括“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两个方面.在他看来,“学会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会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日本的米山国藏说:“我搞了多年的数学教育,发现学生们在初中、高中接受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是出校门不到一两年就很快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惟有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1.
陆象山作为一个学派开创者所从事的教育活动及其所彰显的理论特色,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他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辨志”为先导,以“立心”为根本,以“做人”为归宿,三位一体,相辅相成,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其心学的个性,以及他为人为师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恽代英,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青年运动的先驱,党在教育战线上的无畏战士,为了革命事业英勇捐躯.他在给后来人留下无尽怀念的同时,也留下了诸多精神财富,特别是他的教育思想(观点),对现在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对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恽代英的教育思想首先表现在竭力反对一味追求“洋八股”教育,主张“让学生有一点时间学习做人、做公民的学问”.恽代英的让学生有一点时间学习做人、学习做公民的思想,仍然适合当前的学校教育.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是“小太阳”、“小皇帝”,甚至是“小霸王”.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便一俊遮百丑,对孩子则百依百顺,至于孩子是否懂礼貌、思想是否健康,往往重视不够.学校由于考试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对学生的要求往往也更偏重于学习成绩的好坏,至少学生做人处事、劳动习惯的养成、法制意识的确立、心理素质的培养等等,常常放在比较次要的地位.这实在是教育理念的严重偏差.由于现在学生的时间大都用于学习课本知识,无暇顾及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陶行知先生又针对中小学生教育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做人;学生不应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相似文献   

14.
黄玉峰老师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已经45年。45年来,黄老师奉行“大语文”教学的理念,始终把“读书做人”放在语文教育的中心.培养了一批批具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学生,并以他的言行影响着中国语文教育。本刊特编发“黄玉峰语文教育研讨会”专题,敬请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15.
旅美学者黄全愈博士在《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谈到他对“学会做人”的疑虑。他每次回国,在各地的学校看到的“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或“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发展”等标语口号。无论口号怎么变,“学会做人”这一条总有的,而且总是首条。对于黄博士的疑虑,笔者也深有同感。笔者所去过的中小学校大多也有类似“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这样的标语。当问及口号的来源时,学校十有八九振振有辞地说:这些口号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个性特点均表现和落实在作文教学之中。作文的最大特点是用语言这一中介来表达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其基本任务就在于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会做人这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统一起来。因此,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作文教学应将“人”和“文”有机统一起来,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使作文真正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只有借助于实践,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做人.高校学生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学生不知道如何做人引起的,这也是高校学生做人教育缺失的结果.作为道德教育范本的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从日常行为规范出发,列出113件事情来让人实践,用它来对大学生进行做人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做人教育的内容,还可以从细节入手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做人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有着很强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是一位在语文教学领域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三一贯”(读书、作文、做人一贯,语言、文字、思想一贯,知识、能力、习惯一贯)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今天,进一步研究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对语文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善读善写与做健全公民”的密切联系是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叶圣陶先生把“读书、作文、做人”联系起来,肯定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人们正确运用祖国语文来吸收知识、表达情意,从而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健全的公民。他说:“阅读和写作两项是生活上必要的知能。”(《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89页,以下简和《论集》)这就是说、阅读、写作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人要具备基本的读写知能以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综观鲁迅一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处处反映了他“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这一教育观,不仅体现在他的教学特点上,更体现在他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教育青年如何学习上。  相似文献   

20.
旅美学者黄全愈博士在《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谈到他对“学会做人”的疑虑。他每次回国,在各地的学校看到的“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或“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发展”等标语口号。无论口号怎么变,“学会做人”这一条总有的,而且总是首条。对于黄博士的疑虑,笔者也深有同感。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