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到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目睹了学校的课堂教学,聆听了专家的经验报告、深刻感受到了杜郎口中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去年11月,“全省农村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在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召开;今年3月,本刊以长篇通讯《开放,开放,再开放》对杜郎口中学创新课堂教学的经验进行了全面报道,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崔成林 《教师》2011,(24):5-7
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地处鲁西南的农村初中,15年前面临关闭,自1998年教改以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闻名全国,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40多项。到目前为止,杜郎口中学已接待来自包括香港、台湾等全国各省市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达50多万人次。成名之后的杜郎口中学在拥有鲜花和掌声的背后,社会对"杜郎口现象"质疑之声也不绝于耳。本刊一直关注这所处在中国教育改革风口浪尖的学校,多次刊登有关杜郎口中学的文章。作为一个教育界有良知和信仰的媒体,在"杜郎口现象"还处在被争议的尴尬境地的当下,是应该站出来做点什么。从本期开始,本刊连载山东省创新教育先进个人、山东泰山功勋教师崔成林老师一文,以飨关注"杜郎口现象"、关心中国教育的读者。  相似文献   

4.
黄鹏程 《教师》2013,(36):105-105
山东省杜郎口中学进行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大获成功之后,各地掀起了学习杜郎口经验的热潮,而后又大多销声匿迹。本文试图从解读杜郎口成功秘诀的角度探讨这一现象的根源,并阐述真正的学习借鉴之道。  相似文献   

5.
<正>这些年山东一个偏僻的农村初中——杜郎口中学,总是在不同场合被人们提起:学术会议上,谈到新课改,总有学者会以杜郎口为例;参加教研活动,教研员们也总会拿杜郎口说事;到中学听课,一线老师对杜郎口则表现出几分好奇。最近,借在聊城参加学术年会之机,走了一趟杜郎口,观摩了语文随堂课和展示课,听了崔校长的介绍,还买到了一本杜郎口中学的"内部资料"《杜郎口中学教案(语文)》。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研读了《中国教育报》2006年3月22日刊载的《到哪里去寻找我们理想的课堂?》一文,随后又到山东茌平杜郎口中学进行了实地考察,所见所闻,令人振奋,杜郎口中学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做法,使人看到了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作为教育科研人员,我在想:要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策划者、主持者和合作者,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真正的主人,我们该如何引导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杜郎口教改”的“还原”与“祛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郎口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本土化的教育实验与改革,作为一所乡村中学,杜郎口中学以课堂改革为突破121,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总结起来,杜郎口教育改革关键是三点:一是学习组织形式的变化,即分组学习;二是“10+35”或“0+45”,保证学生活动时间;三是预习展示反馈的环节。作为自主创新的成果,理应得到人们的尊重与保护,但是杜郎口中学的教改却遭到人们不同程度的误解与妖魔化。杜郎口只是杜郎口,对之进行“还原”与“祛魅”,能够清除人们认识上的障碍与误解,也利于杜郎口中学日后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听说杜郎口中学,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了。最近,《中国教师报》又重磅重读杜郎口中学,我们才发现,杜郎口中学已经远不是当年初出茅庐的“小牛犊”了。今天的杜郎口中学,更理性、更成熟,它带给我们的也更丰富、更深刻。  相似文献   

9.
杜郎口中学是山东省茌平县的一所农村乡镇学校,从1997年开始,在校长崔其升的带领下,从乡土学情出发,锐意改革,大胆实践,创造了杜郎口奇迹,在中国教育界刮起了一股杜郎口旋风。中国教育学会评价它是“课堂模式的革命性变革,创新教育的原创性典范,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杜郎口中学已被《中国教师报》确立为全国教师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10.
正在借鉴杜郎口中学成功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校开展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为了使改革落到实处,我校一直致力于杜郎口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本地化的研究,到目前已经历时三年有余。新课改最突出的变化,就是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的表现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为此我在自己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教学方式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回顾来时路,我的探索大致经历如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鲍成中 《生活教育》2014,(11):49-51
正崔其升,男,1962年11月生,中学高级教师,1981年中师毕业参加教育工作,1997年4月任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校长至今。办学理念为"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贯彻"主体教育、创造教育、开放教育"三大原则;全面实行"10+35"的时间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全面实行"课堂教学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实现教与学的根本转变。杜郎口中学在其带领下成为全国课改名校。  相似文献   

12.
一位好校长人们常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杜郎口中学近几年的发展,就是对这句话的一个最好注释。杜郎口中学有幸,在岌岌可危、不堪回首的 1997年来了一位好校长。他就是崔其升,原任杜郎口联合校业务校长,在1997年4月被县教育局调到杜郎口中学任校长。崔校长中等个头,一脸憨厚,就是这个大智若愚的校长,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使杜郎口中学由乱而治,由治而优,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催生了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令人耳目一新的课堂.它极大地释放了学习者的表达欲,解放了学生被束缚的学习热情、智慧和欲待进发的创造力。本文从课堂人际关系和课堂价值指向角度由浅入深地来分析杜郎口中学成功的表现,指出学习者在这样的课堂上才真正找回了长期失落的话语权和表达权。  相似文献   

14.
2011年5月20日有幸到山东省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感触多多。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彻底改变了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小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由于媒体的推介,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学校声名鹊起.这些学校通过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了升学率,让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缝中生存的许多学校似乎看到了一种希望.于是,有的学校今天学洋思,明天学东庐,后天又改学杜郎口,忙得不亦乐乎.如此折腾下来,老师们不仅什么也没学到,反而弄得不知道该怎么教了.毋庸置疑,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成功的,学习它们的经验是必要的,但这种取经一旦脱离了本校实际,就变成了一种盲目的跟风.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催生了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令人耳目一新的课堂,它极大地释放了学习者的表达欲,解放了学生被束缚的学习热情、智慧和欲待进发的创造力.本文从课堂人际关系和课堂价值指向角度由浅入深地来分析杜郎口中学成功的表现,指出学习者在这样的课堂上才真正找回了长期失落的话语权和表达权.  相似文献   

17.
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地处鲁西南的农村初中,15年前面临关闭,自1998年教改以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闻名全国,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40多项。到目前为止,杜郎口中学已接待来自包括香港、台湾等全国各省市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达50多万人次。成名之后的杜郎口中学在拥有鲜花和掌声的背后,社会对杜郎口现象质疑之声也不绝于耳。本刊一直关注这所处在中国教育改革风口浪尖的学校,多次刊登有关杜郎口中学的文章。作为一个教育界有良知和信仰的媒体,在杜郎口现象还处在被争议的尴尬境地的当下,是应该站出来做点什么。从本期开始,本刊连载山东省创新教育先进个人、山东泰山功勋教师崔成林老师一文,以飨关注杜郎口现象、关心中国教育的读者。  相似文献   

18.
何美炜 《中国教师》2009,(Z2):200-200
<正>"杜郎口"旋风席卷全国。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校就开设了"杜郎口"实验班,改传统的秧田式课堂为杜郎口中学"小组合作"的新型模式课堂。学生被分成6至9大组,分别围坐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即"三三六"或"10+35"模式是在推行新课改,践行学生主体地位,改革创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总结、凝练出来的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落实了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动了起来,激发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能动性和主体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学习借鉴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理解新课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实地考察杜郎口中学的教改实践,深感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很有特色。该校作为欠发达农村地区的一所很普通的初级中学,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教改之路。特别是他们在长期实践中提升出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可谓扎根本土、因地制宜、关爱生命、维系良好教育生态的一种有效举措,也是在一所农村中学整体推进校本研究的大胆尝试。它对处于迷惘之中的农村地区教学改革,是一种启示;它对缺乏改革信心的人,是一种激励。本刊发表的题为“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一,介绍了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经验,很值得致力于农村教育改革的人们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