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1]。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这也是生涯教育的意义所在。近几年生涯教育越来越引起大多数中学的重视,认为"要将生涯规划的理念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本学科的知识对于未来职业的价值"[2]。  相似文献   

2.
开设生涯规划校本选修课的背景 美国职业心理学家舒伯把“生涯”界定为:“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综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对于生涯规划,目前研究者普遍认同:“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尽其所能地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智能、性向、价值,以及阻力和助力的前提下,做好妥善的安排,并借此调整和摆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以期自己能适得其所。”  相似文献   

3.
一、生涯规划及其价值定位 教育要很好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成长的历程,关注生命的质量。关注生命生成的过程。所谓人的生命成长的历程,实际上就是“生涯”。人的生涯发展,既是一个自然生命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设计与创造的奋斗过程。 著名的生涯发展学者舒伯(Super)1976年下的定义: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的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台湾学者张小凤认为,  相似文献   

4.
正"生涯"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它不仅是指一个人的职业或工作,还包括一个人在生活中各种角色的担当。生涯教育不是传授死板的科学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自主地规划自己一生的教育,是一种真正将教育与生活串联的教育。那么,应当如何开展初中生生涯教育,本文笔者结合相关理论和自身实践分析如下。一、强化教育者生涯教育意识,明确基本任务国内著名的生涯教育研究专家杨忠建先生曾说过,任  相似文献   

5.
生涯教育是“学校内实施的.以达成生涯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手段”。它是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自主规划人生的教育.它把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需要。所以说.生涯教育是一门关乎人的一生发展的教育.是一门关注生命全过程的教育.是一门关注人的全角色的教育.它是直接通向人的心灵和成长的路径,是对人的深层关怀。并且,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13~18岁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社会,工作不再是寻求温饱的手段,而是个人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途径。职业的选择也因此成为复杂的历程。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缺乏清楚、明确的生涯及职业发展方向,经常出现焦虑、目标与兴趣模糊不定、缺乏求学动机、学生角色投入不足、学业成绩偏低、长期沉浸在前途茫茫的感慨中,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低,不利于适应学校。因此,针对学生的生涯发展问题,进行专业的生涯辅导,以提高学生的生涯发展自主意识和生涯自我规划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活动理念】“生涯”不仅指一个人一生的职业,也包括他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生涯注重的不仅是一个人的职业价值,更注重人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价值,重视生命的意义。生涯规划大师舒伯用“生涯彩虹图”将人的一生分成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生涯角色和生涯任务。高中生正处于生涯探索初期,在学生、子女、公民等多重角色中开始探索生涯任务,关注职业选择和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职业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看学习动机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学校学习气氛不足,学生学习动机缺乏是困扰职校教学管理的一大难题.尝试从职业学校教育负向功能视角出发.反思职校教育对学生角色的过分强化给学习动机带来的负向功能,并提出基于生涯发展的学习动机培养策略,试图从塑造学生未来职业人角色入手,通过生涯教育和生涯规划,激发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意识,转换学生角色意识,继而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的认同感、自信心、主动性及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正>相较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国内的生涯教育起步较晚,且多是在大学和职业学校进行以职业生涯教育为主的生涯教育,而小学阶段研究生涯教育则少之又少。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处于生涯发展的成长阶段,该阶段儿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开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在现实世界不断地尝试,修饰他自己的角色。因此,学校有必要通过生涯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通过探索社会、探索职业、探索生活,帮助他们掌握各种知  相似文献   

10.
杜浩 《上海教育》2014,(29):36-38
生涯发展(Career Development)是管理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学生要学习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更好地对教育、培训和工作做出计划和选择。生涯发展服务包括生涯教育、职业探索服务、职业信息的提供、职业建议和生涯指导。以前,澳大利亚的生涯发展教育主要针对高中和大学的学生,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涯发展规划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还未开始工作的青少年,而是变成终身学习的一个部分。任何人都需要通过生涯发展来规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因此,  相似文献   

11.
魏萍 《江苏高教》2007,(6):73-74
大学生在其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将面临: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及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他们虽已成年,人生观、世界观基本形成,但面对大学生活,面对社会,面对职场,他们仍旧是"新手",常常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本文主要从生涯辅导理论研究出发,结合角色转变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角色转变和生涯辅导的内在联系以及大学生角色转变实现的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生涯辅导是帮助学生依据每个人的特点认识自己,选择合适的职业的一项工作。它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以人为本的思想。它是从未来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个体一生,使个体了解社会职业变化的方向,规划和决定个体生涯发展的目标,是长期的帮助个体达到生涯成熟的目标,注重辅导与教育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辅导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的必要性在当今社会,工作不再是寻求温饱的手段,而是个人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途径。职业的选择也因此成为复杂的历程。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缺乏清楚、明确的生涯及职业发展方向,经常出现焦虑、目标与兴趣模糊不定、缺乏求学动机、学生角色投入不足、学业成绩偏低、长期沉浸在前途茫茫的感慨中,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低,不利于适应学校。因此,针对学生的生涯发展问题,进行专业的生涯辅导,以提高学生的生涯发展自主意识和生涯自我规划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涯发展可分为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衰…  相似文献   

14.
一、职业生涯辅导的起源和中外发展简介20世纪初美国职业指导运动开始发展。1908年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创办的波士顿职业指导局,率先开拓职业辅导领域。当时的职业辅导着重于职业信息的提供和心理测量工具的使用,包括对学员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舒伯又进一步提出生涯发展理论。该理论主要揭示的是,生涯统合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  相似文献   

15.
孙彦川 《中国教师》2012,(14):58-59,80
<正>生涯规划是指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充分考虑自己的能力、个性特征、客观条件以及要扮演的各种人生角色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职业世界、社会环境以及二者发展趋势的了解,确立其生涯发展目标,为实现该目标设计出审慎、长远的生涯发展计划,然后进行积极认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并根据反馈信息和外界变化及时、灵活、合理地加以调整[1],它是一个动态的修订过程。美、日等多个国家的生涯辅导实践表明,生涯规划对于明确个体的生涯发展目标、激发个体的成就动机、增强个体对未来的控制感以及提高个体工作和学  相似文献   

16.
职业生涯亦即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职务的发展道路。一个人的事业究竟应向哪个方向发展,他的一生要稳定从事哪种职业类型,扮演何种职业角色,都可以在此之前作出设想和规划.这就是职业生涯设计。  相似文献   

17.
新高考改革实施以来,中小学生涯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中小学生涯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十分必要,在引导学生向内探索、向外探索以及作生涯决策时有机融入理想信念、中国梦、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时代特征、国情等德育内容。这可以确保生涯教育的方向性、增强生涯教育的教育性和提升生涯教育的可持续性,缓解当前中小学生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虚热”现象,以促使生涯教育在中小学校园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安徽师范大学100名辅导员职业生活质量的现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活质量较低,消极感受强烈。主要原因在于低落的社会地位、学生的不理解、职业化路径的缺失、工作的繁琐、角色的模糊等方面。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包括:提升职业自我认同感,理解辅导员的工作特性,明确发展路径,运用生涯管理,开展幸福感讨论会,探寻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论教师的职业自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职业自我是个体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个体三个层面的自我概念中都得到了具体的体现。教师的职业自我包括职业自我意识与职业自我设计。职业自我意识具体指职业自我的认知与感受。职业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教师角色要求、教师职业生涯及发展规律的认识与自我认同;职业自我感受是指职业自我效能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职业满意、职业倦怠与职业危机等各种感受;职业自我设计是指教师在对职业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以及感受的基础上对自身职业发展进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高中数学教学与生涯教育全面融合,既可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又可以使高中数学教学回归实质,因此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以解析生涯教育概念和教学本质为基础,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涯教育的价值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涯教育的三大策略,即搭建高中数学与未来职业的联系,识别学生潜能,引导其职业化发展,引入职业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如此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高中数学回归育人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