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模因论(memetics)是借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英语中的新词新语模因不断涌现。本文以模因论为视角探讨英语新词产生的过程和方式以及新词构建的认知理据,以使英语学习者加深对其产生和变异规律和特点的认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新词新语。  相似文献   

2.
词语模是模因论的一个具体运用,是指具有新造词语功能的各式各样的框架,这种框架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族群化衍生"构成新词成为现在流行词语的主要构词方式之一,即在固定一个"模标"后,在"模槽"中填入新的不同的语素,来构成新词,这一构词方式古已有之,所以可以从共时和历时角度来研究某一词语模的成因及演变。词语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变化,从社会因素这一角度研究词汇能对该词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规律的新理论,它是语用学的新理论。同时,模因论也为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本论文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以英语词汇教学为研究对象,运用语言模因论对词汇模因进行分析,主要探讨词汇模因表现形式和传播依据,以期提高学生英语能力,促进英语词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语言模因论是研究模因复制、传播和进化规律的一种理论和实证科学。模因论认为,模因是"文化传递单位"或"模仿单位"。从模因论的角度看,一种语言中所有已经确立的单词(自由词素)、词缀、词根、主要的构词法等都是词汇模因。本实证研究就是将模因论指导下的英语产出性词汇的学习策略运用到教学中,把这些不同层次的词汇模因以更有效的方式"复制"和"传输"给特定的目标群体,进而给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5.
词汇是英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该文旨在将模因论运用到英语词汇的演变中,从构词的角度分析其形式模因和含义模因.该文通过回溯单词的词根,对比其遗传模因和变异模因,由此来解读词汇的流变.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流行语层出不穷。流行语即某些群体使用的时尚流行的新词。其新颖的用法、独特的结构吸引了无数年轻人。从语用学的维度来看,这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模因现象。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引申而来,用来研究文化现象传播的规律及过程。由此以模因论为基础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热门的流行语及其传播过程、语用价值,以期丰富语言模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为研究语言提供了新的视角。语素是语言中的活跃分子,是构词的基本要素。语素本身也是一种模因。语素化的过程,即是语素模因产生和传播的过程。根据在构造新词过程中的自由程度,语素模因可以分为词缀类型的语素模因和缩略类型的语素模因。  相似文献   

8.
张婧 《英语辅导》2014,(4):72-75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利用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四个循环往复的生命周期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把语言模因应用于写作教学中,利用模因复制和传播的特点,结合模因基因型与表现型的两种传播方式,能为英语写作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语言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热门话题。从模因论的角度对语言在词汇、句法和篇章等层次上的变异现象进行分析,可归结为模因保留、选择、传播、变异及模因创新复合的结果。应该说,模因作用下的语言变异有利于语言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是一种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语言模因可以出现在语言的不同层面,其中词汇模因是最活跃的因素。在新词语当中,词群是一个庞大的、引人注目的类型。这类新词语往往以一个现成的单音节词或双音节词作为相当于词缀的构词要素,然后与另外一个单音节或多音节的语素结合为一种偏正式的合成词,有的是简称形式。以语言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和探讨新词语词群的构成,从而进一步探讨新词语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挖掘其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当下民众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仙游话、福州话和厦门话词语进行全面考察。提出仙游话有别于福州话和厦门话的三类特色词概况:一、反映仙游特有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的词语;二、仙游话与福州话、厦门话“形同义异”的特色词:三、仙游话与福州话、厦门话“义同形异”的特色词。并就其产生的原因作初步探讨。认为古闽越语词语的遗留是未能考本字和来源特色词存在的可能原因,宋代以来自成一体的政治经济生活是多数特色词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对陈第327首古体诗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的特殊韵字和特殊韵例,从中探寻陈第古体诗歌存在的拟古现象和体现出的方音影响。陈第的古体诗特殊用韵情况可能反映出了明代末年福州方言的某些实际语音情况:明万历年间福州方言至少有部分江韵字已经完成了韵母从o到ou的转变;庄组支韵字"史"在福州方言中押入鱼模部的时间较晚,到明代末年仍未完成;尤韵"妇"字和侯韵"母"字在福州方言中已经归入鱼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学生干部为研究对象,将学生干部类型进行科学划分,研究不同类型学生干部之间的焦虑情绪、生活事件压力及复原能力之间的差异与关系。通过定量分析,把心理健康与学生干部培养机制的构建相结合,深入探讨心理健康视角下,高校学生干部精准化培养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针对福州市房地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打造以海洋文化为内涵的福州房地产业发展新思路.认为福州有着丰富的海洋文化,应将海洋文化内涵中的经济特质很好地融入福州现代房地产发展中.以进一步促进福州城市的发展.文章从福州海洋文化内涵中的悠久性、开拓性、包容性以及移民文化等方面,结合福州房地产发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记录了大量的方言字音。从高本汉的描写中,可以离析出福州方言音系的整体面貌。文章重点介绍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所记福州音之声母系统。高本汉所记福州方言15个声母,与《戚林八音》、现代福州方言的声母系统基本一致,只是对“n、l”两个声母的分合看法有所不同,这是福州方言语音渐变的反映。另外,高氏还记录三个特殊音ts、c、c,经过分析,发现这些音标在书中仅有一两次用于描述福州方言,并不能作为福州方言声母系统的声母。  相似文献   

16.
运用极值理论中的广义Pareto (GP)分布,通过对福州地区1953~2013年每日最高气温数据进行分析拟合,得到了福州地区年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以及极端气温的重现周期和重现水平.表明该非平稳的GP模型符合福州地区极端高温的实际态势.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福州温泉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加强福州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做大做强省会城市,为提升福州城市知名度,福州需要制定温泉专项规划.福州温泉开发的核心在城市中心部.温泉专项规划应列入福州城市总体规划,并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战略、总体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突出“都市温泉”特色.  相似文献   

18.
福州会展业迅速崛起,在整个海西经济区会展城市排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2011年更一度成为海西之首。但随着会展经济的受益越来越明显,厦门、温州、泉州、汕头等海西城市都积极发展会展产业,与福州争抢会展市场,以至于这两年福州会展经济陷入低谷。文章通过选取厦门、温州这两个会展业发展相对成熟的海西城市与福州在会展市场、综合实力、内部产业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表明福州在发展会展产业上是具有比较优势的,然后利用钻石理论分析影响福州会展产业竞争力的因素,指出福州发展会展经济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最后从政府、市场、行业协会、企业、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以及机会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旨在提高福州在海西乃至全国会展城市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闽都行政文化的构建,不仅是提升福州政府政策执行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闽都地域文化建设、实现福州地域社会文化认同中的重要一环.闽都行政文化的研究以闽都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与闽都地域社会文化特征为出发点,探讨福州发展历史过程中的行政特点,挖掘福州行政历史中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品质,提出闽都行政文化所具备的商业精神、人文精神、知学重教和传承道统四个特质,并为实现闽都行政文化的构建、闽都文化的树立和闽都社会的文化认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福州因距武夷红茶区径捷,在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辟为首批通商口岸之一。福州的茶叶贸易在经历了开埠初期近十年的沉寂后,到1853年突然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并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极盛,成为弛名中外的世界“茶港”。本文拟从福州“茶港”的沉寂与兴盛的原因入手,从一个侧面揭示近代福州城市贸易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