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杨卉 《文教资料》2009,(30):59-60
本文从散文翻译入手,结合许渊冲的翻译实践经验,考察了文学翻译的复杂性,以及文学翻译过程中涉及的创造性、忠实性原则、风格基调和文化因素,得出翻译活动中灵活处理译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温柔敦厚的散文风格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儒家文化的影响最深。这首先体现在传统文化对朱自表本人,即对其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影响上;其次还体现在传统文化影响下,其散文所选取的题材,所反映的生活上。传统文化对朱自清散文的影响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其散文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拘泥于传统,缺乏革新与开拓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学特性时,应以世界文学为基础,以该国家或民族的文学为对象,通过对该国家或民族文化的深入探讨并将其多种思想元素和民族观念渗透在研究中。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对日本文学所具备的民族性研究可从文学的思想结构、"物哀"为美的日本文学独特审美观、宇宙万物生命论在日本文学中的延伸三方面入手,以日本文化为基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周建川 《英语广场》2020,(15):14-16
卞之琳先生学贯中西,著述等身,成就卓著,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名。通过对卞之琳先生的散文译文进行研究得出,卞之琳先生的散文译文风格具备将"忠实"作为翻译思想核心、散文译文语言通达流畅以及散文译文作品艺术感染力强的特点,其翻译实践对于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遥远的魅影——王尔德与日本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尔德是在日本文化风靡欧洲时受其影响的。这种影响不仅反映在他梦想般的追求或审美想象中,也反映在他美学观念的形成过程中,更体现在他文学作品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6.
对于"日本文学与郁达夫的创作"这一课题,学界大多致力于从"私小说"对郁达夫创作的影响这一角度进行研究,几乎忽视了郁氏创作与日本文学更久远的传统之间的深层联系.郁达夫的情爱书写的独特性是受到日本文学好色审美传统影响的结果.日本文学好色审美传统的接受使郁达夫的作品更加丰富、更具张力的同时,也是造成郁达夫的情爱书写在大半个世纪的文学史中备受压抑和误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杨波 《文教资料》2009,(19):47-49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文化交际活动.翻译过程的进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文学翻译.社会环境、政治因素、翻译动机和译者能力等都会对翻译活动的展开和进行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就国内对日本文学译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翻译风格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格的翻译是高级阶段的翻译。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在译文中再现或表现原作的风格,保持原汁原味。海明威是“最有影响力的现代美国风格作家”。他一生都以文学风格的简洁而出名。本文从两个层面,即译文原味再现和译文原味失真,探讨陈良廷The End of Something译文中海明威风格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田淑媛 《英语广场》2023,(22):24-28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文化话语体系中的地位亟待加强。中国散文作为中国文学体裁代表之一,其翻译对于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张培基《白杨礼赞》英译本为例,从勒菲弗尔翻译三要素理论出发,研究意识形态、诗学与赞助者三大约束因素对翻译产生的影响以及译者在三要素操纵下对译文进行的改写,并证明勒菲弗尔翻译三要素对散文英译的指导性,以此为基础探究新时代散文翻译的方法,为散文翻译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朱沛杰 《海外英语》2011,(14):205-207
风格是文学翻译当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修辞又是体现风格的一种重要形式标记,因此对于修辞的翻译也是散文乃至文学翻译当中的一大难点。文章从选词、句式等角度,对《荷塘月色》三个译本中的修辞翻译进行批评与赏析。通过比较,文章发现三个译本都有其精妙之处和不足之处,并且尝试在此基础上对译文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1.
散文的音美、形美、意美共同构成其审美价值。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将散文的审美价值传递到译文当中去是文学翻译研究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文章以David Pollard英译郁达夫的散文《江南的冬景》为例,从这三个方面浅析散文翻译中的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12.
我国译界长期以来对“信达雅”研究有余,而对逆向研究不足,文化变化是文化常规的偏离。本文从语言文化、文本风格,译者心态和审美范式等层面的变形,来探讨文学翻译中译者在译文中是如何对原文的文化层面进行转换的。  相似文献   

13.
散文,作为文学的一部分,鉴于其自身的特点,翻译难度相对较大。散文翻译需要译者尽可能在译文中最大限度的再现出原文的审美价值。该文以《异国秋思》为例,从翻译美学角度对张培基的译文进行分析,看其是怎样再现原文的韵味和美感的。  相似文献   

14.
儒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自从传人日本之后,对日本社会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儒学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和影响着日本文化形成的全过程。纵观不同时期的日本文学作品,从中不难发现诸多儒学元素。日本文学在两千年的积淀与洗砺之中,融合各家之长,推陈出新,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风格。儒学对日本文学作品的影响大致可以从宇宙观、政治观以及价值伦理观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另外,20世纪的前30年,部分学者的儒学批判现象较为普遍,是比较罕见的排斥中国文化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文畅是在全国有影响的散文作家,其散文创作以关注时代、贴近生活、涵容文化见长。鲜明的审美特点、浓厚的文学性、深刘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他散文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文学翻译有别于一般的专业翻译,要求译者不仅具有较高水准的双语能力,还要对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都有深入的了解。此外,还需要具备对于所译文学作品及作者文学风格的读解能力、语言表现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自我认知度、身心投入度、生活阅历等等。可见,文学翻译不仅是一项语言活动,也是一项认知活动,更重要的是异文化间的传递。因而,译者算得上是跨文化交流的使者。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异文化信息,乃是译者应尽的义务。本文结合田山花袋《棉被》的1987年黄凤英?胡毓的中文译本,浅谈日本文学翻译中异文化的传达。  相似文献   

17.
吕玉元 《考试周刊》2008,(18):47-48
文学是一种文化发展到最富于活力的历史阶段所焕发出来的绚丽光彩,是文化、社会的反映.从大和时代至今的一千多年的文学发展中,日本文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气质.这其间有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大放异彩的时代,也有匮乏佳作、文坛暗淡的时代.平安时期成为了王朝女流文学的全盛期.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日本又创作了自己独特的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18.
村上是崇尚美国文化,讨厌日本传统小说中那种黏黏糊糊关系的作家。他的创作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尤其是美国作家杰茨菲拉德的影响。但本质上,其内心深处多方面受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村上除了关注后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状态,也优雅地传达了日本固有的﹑传统的文学精神。从日本传统文学角度对《海边的卡夫卡》及其他作品进行解读,展示村上作品中"和风"文学的特质:一物哀之美;二无常的生死观;三委婉细腻的描写手法。站在其他国家遥注日本,其实是想从更客观角度描述"高度发达的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19.
英文散文的节奏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文散文结构简练、语言简洁、文笔流畅 ,且十分讲究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给人以美的感受。在翻译时 ,充分体现散文的风格是至关重要的。译者准确把握散文在语言上的节奏美 ,并恰当予以转换 ,使译文与原文在风格方面相吻合 ,是很好体现散文风格的技巧之一 ,也是文学翻译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20.
"日本设计"一词,是指具有鲜明日本传统文化特质,同时又具有现代高科技含量,并在整体上形成了独特性和高品质的日本现代设计的一种称谓.日本包装设计独特风格规律的形成,追溯其深层的民族文化精神、审美趣味、传统材料、工艺继承和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