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报》是近现代中国新闻发展史上著名的民营报纸,以出色的经济新闻报道见长。本文通过分析该报的办报理念及其经济新闻的特点,认为《新闻报》的经济新闻其报道对巩固自身发展、促进经济信息交流甚至对当下经济新闻报道理念及实践等都产生了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2.
经过充分酝酿和筹备,深圳商报社经济研究所近日成立。 与会专家认为,报社成立经济研究所是一项新的探索,此举有利于提高经济报道的理论水平,推动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增强报纸宣传的权威性,提高办报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改革是党的大政策。要宣传好改革,党报的新闻报道也必须进行改革。在整个新闻报道中,经济报道居于中心的地位。改革新闻报道,最关紧要的是改革经济报道。就一张综合性的报纸来说,经济报道改革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张报纸的质量、风格和面貌。经济报道怎样改革?根据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实践中形成、奠定的办报路线和传统,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新闻工作的新创造、新发展,以及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认为,增强服务性是改革经济报道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办好一张报纸,首要的是要明确报纸的定位,确定办报的指导思想。法制报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物,是我国新闻媒体中的一枝新秀,关于法制报刊的定位和办报宗旨,其说不一,看法不同。有的认为法制报刊多是由各省(市)司法厅(局)创办的,就应为司法行政系统服务,要把宣传司法行政工作摆在首位;也有的认为现在全国的法制报都归了政法委,它的报道对象就应该定位在政法部门,具体的说就是为公、检、法、司、安服务;还有的认为,法制新闻就是社会新闻,法制报刊报道的内容包罗万象,什么都可以报道。笔者认为,这些观点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深度报道在增加经济新闻的思想深度、理论色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与之相对应,短经济新闻却相对呈弱势,远未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新闻短不下来,短经济新闻难有理论深度,因而也就没有力度。基于这一认识,很多经济新闻越写越长,以致读者不忍卒读。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新闻实践表明,经济新闻能够短下来,短经济新闻可以有较强的力度。篇幅较长的深度报道在经济报道中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短经济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深度报道在增加经济新闻的思想深度、理论色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与之相对应,短经济新闻却相对呈弱势,远未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新闻短不下来,短经济新闻难有理论深度,因而也就没有力度。基于这一认识,很多经济新闻越写越长,以致读者不忍卒读。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新闻实践表明,经济新闻能够短下来,短经济新闻可以有较强的力度。篇幅较长的深度报道在经济报道中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短经济新  相似文献   

7.
如何发挥地方报纸的优势,服务经济生活,搞活经济报道,让报纸成为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结合我们近年来办报的实践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谈起经济新闻摄影报道,许多摄影记者都说难拍,原因是经济新闻一般适合于用数字、文字等形式表述,而难以用直观的瞬间形象说明。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新闻摄影就是对应和图解经济学中专业的或是抽象的名词。于是,报纸上的经济类图片总是一些印证式、经验性的照片,很少有新鲜的画面。 难道经济新闻就没法用照相机很  相似文献   

9.
在新民晚报搞经济报道,常琢磨各报经济新闻的特色。人民日报——政策导向;经济日报——宏观分析;经济参考——硬软交替;解放日报——综合报道;文汇报——思辨阐述……对比上述各类报纸,晚报经济新闻应有什么样的特色呢?关于这个问题,报社领导和富有经验的老一辈晚报新闻工作者曾有过多次精粹的表述。我们的办报方针“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同样适用于指导经济新闻的采编;“信息化、群众化、生活化”和“时令性、多样化、可读性”的不同特色,同样是对我们经济新闻的要求。但是,上述这些要求,如果要在版面上体现出来,又能抓准关键,落实到某一“聚焦点”上的话,我认为:社会化是晚报经济新闻的主要性格特征。强调晚报经济新闻的社会化,一是时代的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家地市级市民报纸,笔者认为,新闻,特别是经济新闻,它的本质依然是信息,但它的灵魂是服务,这和社会新闻有很明显的区别。过去做经济新闻是做理念,从思想深处改造人,帮助人,主题一般都比较重大。而现在,市民报纸做经济新闻就是要做服务,特别是地市一级的报纸,经济新闻的版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要做成信息服务的平台。笔者将这一新闻理念称为“小新闻”理念。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报道越来越成为党报宣传的一个重要内容。由此,经济新闻也理所当然成了各类新闻中最为热门的新闻。翻开每天的报纸版面,我们可以发现,占据重要位置的总是经济新闻。 在我们去年的一次读者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读者对报纸刊登的经济报道,并非十分满意,认为平淡、平常,甚至是平庸,分析这种平庸现象的由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经济信息?有人认为在经济活动中能够对人们的决策、生产、经营、流通和消费起引导、启迪作用的各种消息、情报、资料的总称;有人则认为经济信息是通过新闻媒介、利用新闻形式传递的一种有信息特征的经济报道。上述两种意见中,后者认为经济信息是一种新闻样式,而前者则认为经济信息是包含了新闻样式在内的一个广阔的含义。事实上,经济信息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经济信息指包含了新闻样式在内的一种信息。而狭义的经济信息指一种经济性的信息新闻或是信息性的经济新闻。我们通常所指的经济信息是一种狭义的经济信息。因为目前我们经常接触的、能够理解的是通过新闻媒介传递并以新闻样式出现的那种经济  相似文献   

13.
“立足税务,置身经济,面向社会。”这是税务类行业报大体趋同的办报思路。各报同行对此也努力探索在以专业报道为主的基础上,突破税收专业束缚,使报纸走向社会,走向更广泛的读者群,但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至今实践进展情况还没有大的改观。翻开同类报纸大多主题单一、内容重复、版面雷同、栏目相近、视角狭小等。如何打破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应在税务新闻的社会性上下功夫,以开拓税务新闻的报道空间。税务新闻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所谓新闻的社会性,一是新闻事实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现象、事件和问题;二是报道的内容关系到社…  相似文献   

14.
知识林     
50年来报纸理论的10点新认识1.进一步认识到政治是报纸的灵魂,重提政治家办报;2.引导舆论是报纸的社会责任;3.报纸的本质是信息;4.报纸的基本功能是传播信息;5.报纸是大众传媒;6.报业是产业;7.报社是企业;8.报纸是商品;9.报纸是文化积累;10.新闻是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传递。(据《经济新闻研究》)近年来兴起观点新闻报道观点新闻报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闻报道模式。观点新闻报道一般是对现实或理论研究中的各种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提出新的看法、见解、建议,经媒体报道后,常常会引起受众…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新闻的准确和深度报道,在与日俱增的报纸竞争中,正成为吸引和争夺读者的“筹码”和“法宝”,也是读者衡量一家报纸编辑素质和办报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如何让相对枯燥的经济新闻变得鲜活耐看并产生指导作用,《闽南日报》经济版的《焦点观察》栏目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新民晚报搞经济报道,常琢磨各报经济新闻的特色。人民日报——政策导向;经济日报——宏观分析;经济参考——硬软交替;解放日报——综合报道;文汇报——思辨阐述……对比上述各类报纸,晚报经济新闻应有什么样的特色呢?关于这个问题,报社领导和富有经验的老一辈晚报新闻工作者曾有过多次精粹的表述。我们的办报方针“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同样适用于指导经济新闻的采编;“信息化、群众化、生活化”和“时令性、多样化、可读性”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华每日电讯》的办报理念和新闻实践在业界和读中引起了较大反响。近日,河南日报3位记赴《新华每日电讯》学习4天,通过与电讯的同行们一起选稿、制题、跟版,亲身体会和见证了这份报纸每日的编辑出版历程,对这份报纸有了更深的了解。其间,与《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解国记就如何增加报纸高含金量的信息和如何做好正面报道、舆论监督报道等新闻业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现整理如下,以飨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家庭收入不断增加,市民对经济新闻越来越关注.而很多报纸在经历了“社会新闻化”和“娱乐化”的比拼之后,也开始思考如何在日益同质化的竞争中杀出重围,提升报纸品位、抓住中高端读者等问题.于是,增加经济报道和评论,成为很多报纸的选择.经济新闻与娱乐新闻、社会新闻不同,它对阅读者的知识储备有更高的要求.它必须有用,才有价值.经济新闻很难“有趣”,因此对于没有需要的读者来讲,具有天生的排斥性.从几年来的实践看,通过不断提高经济报道的水准,实现了报纸的快速发展,这样的案例仍然不是很多.  相似文献   

19.
经济报道如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是新闻界在新闻改革中正在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全国农业报道研讨班的热门话题。学员们认为,现在的经济报道面还太窄,往往是经济工作、经济领导或经济政策的报道,往往是政策加例子,或用例子解释政策,这样的报道很难使群众把它看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拓展报道思路和报道面。为此,需要改进和加强的主要方面有: 一、信息经济新闻。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我们,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新闻媒介应该提供大量的简单明了的商品信息。这种信息经济新闻要注重可信性、可用性。在国外,人们把这类新闻称为“可供你使用的新闻”。目前,在我们的报面上这类新闻不但量少,而且提供的信息还存在可操作性差的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继续探索新路子。地方报纸尤其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新闻报道。二、社会经济新闻。这是从社会新闻和经济新闻交叉结合的角度采写的新闻。它透过社会现象看经济,透过经济现象看社会,抓二者的结合部。《人民日报》曾就一位女厂长被厂里一位工人杀害的刑事案件,透视经济改革的深层问题。《科技日报》曾就一位科技人员承包企业的奖金问题,透视社会各种人对经济改革的心态。这类新闻的采写和编辑,给我们提出了思维方式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要善于举一反三。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此,才能出新,才能有新的立意和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人们常常提到信息,特别是经济信息,有意识地重视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应用。许多专门为读者提供经济信息的报纸,也迎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应运而生。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信息,邓小平、李先念、薄一波等同志都曾就信息提出过精辟的意见,小平同志为《经济参考》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就是大家熟知的著名例子。然而,信息这一词,对许多同志来说,虽然“耳熟”,但未必“能详”,对它的概念、含义、作用,就连我们新闻界一些同行也未必十分了了。因而,对信息报道的作用,地位和价值认识不足,信息在不少报纸上还没有摆上位置,对信息报道理论和实践存在的问题也很少重视研究。所以我认为,新闻刊物议论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