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较早的一篇谈到诗歌创作的文章中,顾城说:“最早使我感到诗的是什么?是雨滴。……我知道了,一滴微笑的雨水,也能包容一切,净化一切。在雨滴中闪现的世界,比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更纯、更美。诗就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顾城《学诗笔记》)因此,顾城避开了直接去抒写爱情、友谊、人生哲理等等这些诗歌中常见的主题,而是构筑了  相似文献   

2.
关于朦胧诗之争   1979年,青年诗人顾城在《诗刊》和《星星》等刊物上发表了一些别具一格的诗歌。公刘 (也是诗人 )写了《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没想到他这一“谈起”之后,像顾城这样的诗就一再地被“谈起”。 1980年,《福建文学》围绕女诗人舒婷的诗歌创作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争论中,有一位评论家认为顾城和舒婷们的诗歌有意无意地写得十分晦涩、怪僻,他本来想称这些诗为“粗暴诗”,但一想似乎觉得不雅,于是他称之为“朦胧诗”。因此,“朦胧诗”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充当了一个挨骂的角色。同年 5月,北京大…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是顾城自选代表作中的一篇,但有些地方存在着粗糙化、庸俗化的理解。在诗中,顾城建造了一个至美的世界,却表露出自己心灵的脆弱。关是诗人的全部,因而竭尽守护,但由于脆弱,诗人流露出恐慌和惧怕的情绪,二者的交织隐伏是全诗的情感基调。  相似文献   

4.
别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顾城(1956-1993),祖籍上海,生于北京。70年代开始写诗,著有诗集《无名小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岛、顾城诗选》、《黑眼睛》、《顾城诗  相似文献   

5.
不少文学青年都喜欢说:“写诗要有感情。”这话并不错,不过说得不够全面,须知没有感情固然不会有好诗,但光有感情也未必就能写出好诗来。“我痛苦啊!”“我高兴啊!”尽管说的人确实感到十分痛苦或快乐,但它留给别人的印象恰恰是苍白的,一点也不动人。正是鉴于感情的直接渲泻常常导致概念化,鲁迅才会语重心长地说:“我以为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做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两地书》)。怎么办?怎样才能充分“体现”诗美?有创作经验的诗人们总是一方面保持旺盛的感情,另方面又  相似文献   

6.
生日     
因为生日我得到了一个彩色的钱夹我没有钱也不喜欢那些乏味的分币我跑到那个古怪的大土堆后看那些爱我的小花我说,我有一个仓库了可以用来贮存花籽钱夹里真的装满了花籽有的黑亮、黑亮像奇怪的小眼睛我又说,别怕我要带你们到春天的家里在那儿,你们会得到绿色的短上衣和彩色花边的布帽子我有一个小钱夹了我不要钱不要那些不会发芽的分币我只要装满小小的花籽我要知道他们的生日生日@顾城  相似文献   

7.
最短的诗:我国古代最短的诗为《弹歌》,载《吴越春秋》,全诗只有8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我国当代诗人顾城曾写过一首题为《生活》的诗,通篇只有一个字:“网”。形象地揭示了生活的纷繁复杂。  相似文献   

8.
以诗言志     
当代著名诗人艾青有过一首诗:“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爱真实/决不隐瞒缺点/它忠于寻找它的人/谁都从它发现自己/或是醉后酡颜/或是鬃如霜雪/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有人躲避它/由于它直率/甚至会有人/恨不得把它打碎。”请你猜一猜,诗中说的是什么东西,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个性。(答案在本期内找)  相似文献   

9.
孟浩然是唐代诗坛负有盛名的诗人。“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王士源《孟浩然集序》)如果说唐诗大多是醇酒的话,孟浩然的作品却像清泉,“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过故人庄》在孟诗中不一定是最淡的,但它用语省净,略无夸饰,几乎“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了。那么,它的诗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先来看诗——  相似文献   

10.
我偶然读到诗人陈绍陟这首题为《第四个士兵》的诗,仿佛接受了一次崇高的洗礼。诗人以一个英雄的口吻娓娓而谈:“真想告诉孩子们/蓝书包就是最纯净的天空/风和你们的手指从古到今翻阅世界/房屋、街道、花园、教室和旗帜/一行行幸福无比的诗……”  相似文献   

11.
周晓波 《江苏教育》2014,(21):20-22
<正>老诗人圣野先生在他的诗论中曾说过:"有人说,诗,是文学中的文学。是否也可以让我这么说:‘儿童诗,是诗中的诗。'它是用朝霞一般的色彩织成的,因为,它说的是一种天蓝色的水晶一般明净的语言。"他还说:"一首好的儿童诗,不只是孩子们喜欢,连老师、家长,也会无限喜欢。它是用星星和花朵,用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联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一支绚丽的纽带。诗的世界,是一个真的世界,是一个美的世界,它歌颂了一个纯洁美好的心灵。"的确,优秀的儿童诗堪称是"诗中之诗",因为它们是用最美、最纯净的语言构筑起一个最纯真美好的儿童  相似文献   

12.
顾城(1956-1993),北京市人,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之一。出版诗集有《黑眼睛》、《顾城诗全编》、《顾城的新诗》等。“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从六七十年代的地下创作,到70年代末“朦胧诗”的公开发表,再到80年代初引发出的声势浩大的关于“朦胧诗”的论争,便体现了这一运动的发展轨迹。最具代表性的“朦胧诗”派的诗人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梁晓斌等。在艺  相似文献   

13.
“诗的散文美”和“诗是生活的牧歌”是艾青诗歌的两大美学支柱。于其说《大堰河——我的保姆》(以下简称《大》)是“诗的散文美”的一次成功实践,不如说正是《大》的成功创作,促成了“诗的散文美”这一命题的提出。《大》是艾青“诗的散文美”的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从艾青对“诗的散文美”的阐释中,可将之概括为三个方面:叙述姿态、结构安排和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4.
李龙毅 《学语文》2004,(4):10-10
《雪》是鲁迅《野草》中文字最为优美的一篇散文诗。它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用谢冕的话说:“散文诗只是脱去了诗的外壳,而胸膛里跳动着的却是一颗纯净的诗心。”  相似文献   

15.
诗,是心灵弹拨的文字音乐,是活的雕像。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要继承发扬民族文化,必须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创作特点,从而深刻理解古代文化的精髓。一、形象,诗美的核心诗的形象美是艺术美的核心。鉴赏者应从形象入手,把握诗意。诗的形象具有变形性、幻想性、含蓄性和多义性等特点。如:“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莆兹《送李佑三赴陕西会方》)“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赴龙门。”(李白《今天渡河》)时空被主观性感调遣、改造。这是变形、幻觉产生的美感。诗的形象美又是一种含蓄的美。诗人总喜欢把自己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交给警察叔叔郭平跑来找孙老师:“孙老师,我在校门口捡到一个钱夹,里面还有您的月票,一定是您的吧!”孙老师说:“是的,谢谢你,给我吧。”郭平说:“我把它交给警察叔叔了。”孙老师说:“知道是我的钱夹,怎么不直接给我呢?”郭平说:“您不是告诉我们,在校外拾到东西要交给警察叔叔吗?”邛崃市羊马中心小学五(1)班吴甜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二六年,闻一多在《晨报诗镐》上发表了《诗的格律》,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闻一多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对这三种“美”作了努力的探求,被人们称为“格律诗派”。不过,如果认为闻一多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是格律性强,这是不全面的、不确切的。闻一多留下的诗集有《红烛》和《死水》,《红烛》的一百多首诗符合闻一  相似文献   

18.
增别     
我相信,诗是我们这个时代剩下的惟一纯净得可以的文字,就像那亭亭玉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莲。我也相信,诗在这个时代留下的痕迹已经不那么浓了,也许还有人会记得《断章》、《再别康桥》,记得顾城、北岛,而对于这样一群诗人却可能还很陌生。——编者  相似文献   

19.
夏尔·波特莱尔(1821—1867)是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创始人,也是在散文创作和文艺评论上独树一帜的文学家。他的诗集《恶之花》、散文《巴黎的忧郁》都是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之作。 说到波特莱尔对文学的贡献,一般论者都喜欢引用波特莱尔本人的夫子自道:“什么叫诗?什么是诗的目的?就是把善跟美区别开来,发掘恶之美。”他因擅写“恶中之美”而备受非难。但是,高尔基却从他的作品中读出了这样的意义:他“生活在邪恶中而热爱着善良。”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波特莱尔创作的丰富与深刻又是“恶中之美”所不能包容得了的。波特莱尔也说过:“诗在本质上是哲理,但是由于诗首先是宿命  相似文献   

20.
[案例]那是一个平常的日子,我们又一次进入诗的境界。我们一起朗读了刘大白《秋晚的江上》、陈梦家《一朵野花》、冰心《纸船》、曾卓《悬崖边的树》、臧克家《老马》、艾青《我爱这土地》等诗篇,并大体做了赏析。师:德国有个诗人叫荷尔德林,他说过,人类“充满劳绩,但却诗意地生活在大地上”。有诗、有梦的人生多么美好!有人说,诗歌是世界上盛开的最美丽的花朵。我们不需要炮火和硝烟,我们只喜欢那醉人的诗的香味!爱诗吧,孩子们,让诗镀亮我们的生命,让诗滋润我们的情怀!下面,是以“上课”为题目的两段文字,(打出幻灯片)请两位同学读一遍。生(读):上课了,一间间教室里/传来了老师的讲课声/同学们一个个/聚精会神,目不转睛/有时,我们读/有时,我们写/有时,我们悄声商讨/有时,我们大声争辩/……/忙碌的身影/专注的神情/交汇成美丽的风景生(读):“今天,我们学习……”/讲台上,响起老师/悦耳的讲课声//刹时/讲台下,闪亮着——/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教室里,飞翔着——/一个个思索的精灵//一会——/我们潜入龙宫/觅得珍奇珠宝/一会——我们攀上峰顶/迎接八面来风//思绪——/紧随老师遨游/神情——/和着同学波动/14啊——/40分钟,不知不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