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英语课堂语码转换是特殊语言环境中的转换,是在顺应性基础上灵活的语言转换形式.本文从顺应理论角度分析、探讨了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现象.  相似文献   

2.
旷燕  刘靖 《考试周刊》2007,(6):45-46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研究语码转换,根据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自然语言主要有三个特征——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本文从自然语言的顺应性来分析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提出语码转换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是要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身份和社会心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的普遍现象,得到众多研究领域的重视。根据Verschueten的理论,自然语言主要有三个特征: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本文主要从自然语言的顺应性角度,探讨分析语码转换的顺应性,认为要从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方面考虑语码转换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4.
赵峰 《现代语文》2010,(2):92-96
本文首先总结了语码转换的研究现状,把语码转换的研究领域划为五大类:语码转换的语法研究、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语码转换的心理语言学研究、语码转换的话语分析研究和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并且讨论了其贡献和不足。在此基础上,从语用学角度,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从语言、社会、心理(认知)、文化等因素探讨了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5,(87):105-106
本文就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语码转换的顺应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语码转换是特殊语言环境中的语言转换,是一个建立在顺应性原则基础上高度灵活的语言行为,适时、适量的语码转换可以帮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达到多种类的交际目的,教师有计划有原则地进行语码转换是顺利完成全部课程内容所必要的一种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6.
语码转换是外语教学中比较普遍且复杂的语言现象,文章以"语言顺应论"为基础,运用于国栋提出的语码转换顺应模式,对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的顺应性进行分析。这种顺应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语言现实的顺应;(2)社会规约的顺应;(3)心理动机的顺应。教师语码转换的目的就是为了顺应教学需要,以其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一般认为,语码转换不仅受到话语产生的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的制约,本身也成为话语产生和理解的一种语境因素.文章阐述了语码转换的研究现状、语码转换在语言教学中具有的社会语言功能以及英语语言教学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等,以期对研究语码转换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语言发展的产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受到了众多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及心理学家的关注。本文从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论"基础上,运用于国栋提出的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来分析了校园广告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得出校园广告中的语码转换是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心理动机的顺应。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理解Beyond乐队歌词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对Beyond乐队歌词中的语码转换现象作了比较全面的整理、统计,并运用语码转换的有关理论,对Beyond乐队歌词中分句性及语篇性的语码转换现象作了分析,包括分句性插入和语篇性插入等。  相似文献   

10.
语码转换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的普遍现象,很多语言学家对此很重视并做了许多研究。语码转换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通过语言顺应论的提出,有了一个更新更广阔的研究平台。语言的使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语言选择和顺应的过程。本文以语用学顺应性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河南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语码转换,从顺应论的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心理动机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语码转换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11.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常见现象受到来自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法学和会话分析等不同领域学者的普遍关注,具有很高的语言学研究价值。文章基于Verschueren的顺应论,拟从顺应广告的语言现实、顺应广告受众社会的社会规约和顺应商家的心理动机三个方面,对杂志广告中的汉英语码转换作为交际策略的语用功能进行尝试性研究,希望对语码转换的研究及其在广告领域的应用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语言顺应论为依据,对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语码转换是师生双方在作出语言选择时,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等语境因素进行顺应的结果。语码转换的顺应性功能对于英语教学实践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鉴网络语言和语码转换两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网络聊天自身的特点,从顺应论的角度对网络语言中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并辅以大量例证。经分析发现网络语言中语码转化的使用是对语言事实、社会文化习俗和心理动机的顺应。  相似文献   

14.
耿文婕 《海外英语》2012,(4):229-232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phenomenon of code-switching in college EFL learner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theory of adaptation.Through the audio-taped observation,it identifies four major categories of code-switching and discusses the salient levels of certain cases.  相似文献   

15.
语码转换是言语交际活动中的普遍现象。以语言顺应模式为依据,以国内报纸和电视等媒体语言中的语码转换为例子,探讨其成因,可知传媒用语中的语码转换是双语交际者在语言选择中对于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等主要语境因素进行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码转换研究对于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具有十分明显的指导作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中提出语言的使用是一系列的动态顺应过程,并最终达到交际的顺利进行,这与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语码转换动机不谋而合。本文通过对教师语码转换的三大顺应性动机进行分析,提出语码转换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关联—顺应"模式和"语码转换顺应性模式",通过问卷、访谈和录音转写的方式,文章提出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关联—顺应模式",对课堂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阐释。通过分析发现英语教师课堂英汉语码转换的使用是教师寻求关联语境,并对所关联语境进行动态顺应的过程;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和交际目的,在不同意识水平的基础上做出商讨型的语言选择。在外语课堂这一特殊语境中,语码转换常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语用策略和与学生沟通的有效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教师语码转换的顺应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学家Verschueren在其新著《语用学的理解》中提出了语言运用基于“选择—顺应”的理论。文章正是基于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对教师语码转换现象做出解释,旨在阐明教师语码转换是对语言现实、教师角色、学生情况、教师心理现实和外语课堂教学特殊性所做的顺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