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吴耀顺 《大观周刊》2012,(16):246-247
“对话”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语文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日益受到重视。“对话”的主阵地在课堂之上,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本文通过列举名家教学的课堂案例,阐述了教师的“问”是“对话”的关键,阐述了“问”的技巧。  相似文献   

2.
程伟 《大观周刊》2013,(3):222-223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师综合素养及教学机智的具体表现.是源于教师、学生、设备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有效的问题.犹如一颗投向平静水面的石子,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激起阵阵浪花。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善问”、“巧问”,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必然就能催生出高效的生物课堂。  相似文献   

3.
王明强 《大观周刊》2011,(41):199-199
有效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问到底”。结果,教师的不断发问,使学生忙于作答,没有思维与想象的空间,没有自我的内化,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被动地往前“跑”,课堂提问失去应有的魅力。提问是实现课堂交往的重要手段。同样是课堂提问,为什么有的提问形同虚设,甚至“适得其反”?我认为要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应有的价值,须把握好“度”。  相似文献   

4.
行业动态     
《视听界》2013,(2):7-8
《对话苏州》电视“问短”形式受肯定 2月6日,苏州广电总台时政访谈栏目《对话苏州》新年开篇特别节目《吃透百姓心中事实事工程办仔细》刚播出两天,新华网江苏频道头条播发了题为《苏州电视“问短”打开天窗说亮话》的专题文章,对苏州通过《对话苏州》这个时政访谈节目平台,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相似文献   

5.
周世银 《大观周刊》2013,(5):152-152
卓越教学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生本课堂”,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行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善学乐学,善思乐创的习惯,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问时发展并解放自己,提高师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付文泉 《大观周刊》2011,(52):244-244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教”走向学生的“学”.倡导“对话”式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课堂答问便成了必然。事实上.由于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预设的问题不是太难就是太简单;不研究教材内容,不分析知识与问题之间的关联,预设的问题不能环环相扣、逐步推进,不能揭示知识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7.
于海青 《大观周刊》2011,(31):212-212
有效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最简捷手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问到底”。结果,教师的不断发问,使学生忙于作答,缺少思维与想象的空间,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被动地往前“跑”,课堂提问失去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陈兴文 《大观周刊》2011,(33):185-185,225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词,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它关注师生教与学,把课堂作为师生、生生对话的平台。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讨、交流,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刊的主人,充分享受探究、发现的乐趣,它一直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今年四月上旬,我们盐城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了一期通讯员培训班。在外聘部分教师讲授了新闻基础知识以后,我们别开生面地组织了一次本台记者、编辑和通讯员之间的业务对话活动。平时最善于采访别人的记者、编辑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接受了来自基层生活第一线的八十多名通讯员的集体“采访”,就新闻业务等方面回答了他们的提问,解决了他们的疑难,并在相互的交流中,加深了感情,增进了友谊。大家幽默地称这次对话活动为记者答“记者”问。  相似文献   

10.
张浩 《大观周刊》2012,(43):390-390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蔡晓霞 《大观周刊》2012,(49):271-271,284
英语教学离不开真实的对话。要成功地上好一节英语课,需要教师灵活巧妙地设计对话情景。其中,课堂提问就是一个重要的技巧,在课堂提问中,我们要了解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作用和英语课堂提问设计的要求,把握提问的方式以及课堂提问的反馈及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丁献佳 《大观周刊》2011,(10):149-149
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课堂对话,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有效策略,随机引导,灵活点拨,热情鼓励全体学生踊跃参与对话。对此,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姜钰 《出版参考》2015,(8):26-28
翻转课堂与微课、慕课是近年来全球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什么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有哪些优势与不足?作为一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它对传统教育出版机构开展K12数字教育业务有何启示?本文围绕以上问题进行阐述. 一、翻转课堂:流程上的变革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也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是指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教师提供微课、数字化互动媒体教材等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学习资源的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颠覆了“学生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后回家写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变成“学生课前观看教师推荐的学习资源、完成针对性练习,课堂上与同伴、教师互动交流”.简言之,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课堂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传递阶段与知识内化阶段,变革了课堂教学结构和组织形式,重构了教学流程和教学时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一种“流程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胡桂萍 《大观周刊》2012,(20):215-215
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两个环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的双边活动变为割裂的“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怎么能发挥出来呢?  相似文献   

15.
马慧 《大观周刊》2011,(28):6-6
教育改革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方法。老师不再满堂灌.学生不再被动接受。学生的主动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课堂讨论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韩先伟 《大观周刊》2013,(10):194-194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向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要“导”好,关键要靠设疑提问才能实现,许多人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的巧,运用的妙,就会使课堂教学呱呱叫。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坎”上。  相似文献   

17.
改革“灌输式”宣传十三大报告提出的“协商对话”是对我们整个宣传的要求,而绝不能理解成好象只是教给了我们一种叫做“对话”的新闻体裁。不能是只搞了几次领导答群众问之类的报道就算是搞过了“协商对话”宣传;而除过这几次领导答问的报道之外的整个宣传的其他部分跟十三大报告提出“协商对话”之前一样,仍然是因袭旧的“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宣传方式——如果这样,这就只能说是对十三大报告提出的“协商对话”尚未很好的理解,对十三大精神尚未很好的领会,因而对于必须按照十三大精神改革宣传工作尚缺乏应有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8.
翟自新 《大观周刊》2013,(8):176-17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而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我们确定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恒久坚持.  相似文献   

19.
罗海兵 《新闻战线》2023,(11):53-55
中国新闻社发挥高端智库资源优势,探路中国话语体系构建,推出大型特稿专栏“东西问”。以“观中国”系列为代表的“东西问”特稿,通过多位海外知名专家“外眼观中国”,以学者客观、平实的视角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起到了解疑释惑之效,提升了国际传播效能,促进了东西方的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20.
孙茂梧 《大观周刊》2012,(8):224-224
当前,全国各地都开展了“高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并举办了各种形式的“高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学比赛。但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不深,缺乏经验,以致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高效课堂、有效课堂”之“高效、有效”不应该以教师教得如何为衡量标准,而应该取决于学生学到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