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逐一剖析,主要存在人才招聘模式单一员工培训相对缺乏、薪酬管理机制不健全、干部选拔和管理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建科学的人才招聘机制、强化对人才培训和培养、建立科学的薪酬激励机制、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的一些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2.
荣誉教育成为我国培养拔尖人才的重要途径。借鉴美国荣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剖析选拔制度、培养模式、激励机制、文化活动和考核机制等成熟经验,针对我国"技能大赛拔尖人才"荣誉教育培养现状,提出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我国应用型高校培养"技能大赛拔尖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酒店集团高端人才匮乏,如何正确选拔和培养好总经理的后备人才,已成为饭店企业连锁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开元酒店集团成功的后备高管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值得其他中国酒店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借鉴。同时,笔者提出构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养课程、专业化人才培养基地和完善培养激励机制和利用品牌形象留人等四个方面完善后备高管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4.
民营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有效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民营中小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是民营企业中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瓶颈;本文主要探讨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模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如: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不健全.人才服务机制不到位,人才晋升机制不完善,人才效益分配机制没有充分体现人才创造的价值和效益等.针对当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5.
高校作为人才聚集的高地和人才培养的基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分析了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现状,提出选拔机制的创新、用人机制的创新、人才全程培育机制的创新、绩效考评机制的创新、激励机制的创新、在职培训的创新等方法,达到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创新教育平台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隋鹏 《考试周刊》2011,(22):198-199
对学生干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招聘、选拔、培训、绩效考核到具体事宜的分配、安排、任用,管理任务是艰巨而复杂的。但最关键的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健全激励机制、重视绩效评估、加强培训、强化职业道德养成和营造团体组织文化,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员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员工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要使中小民营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健全人才选拔和使用机制,提高员工培训的实效,加强薪酬管理的创新,建立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切实加强对员工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竺可桢学院优秀生选拔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和种种挑战,实质是知识和智力的竞争,或曰人才竞争.人才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关人才选拔机制的研究日趋成熟,相比之下,高校人才选拔越显落后.当前我国高校人才选拔的惟一指标就是高考成绩,这种单一的选拔机制无法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能满足社会对高校培养个性化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检察队伍建设事关检察事业发展全局,检察人才是检察队伍建设中的决定性因素,对推进检察工作开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针对基层检查人才的培养存在的知识结构单一、专业化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法治理念的欠缺、基层办案力量不足,人才流失严重,严重制约检察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等问题,以充分认识基层检察人才培养的战略地位为出发点,探讨构建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基层检察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实现检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与追求利润目标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并不是企业的根本社会职责所在;然而高校培养的人才是企业的潜在员工,是企业潜在人力资源,这两点决定了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决定了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需要建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同时也要健全校企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迅速兴起,人力资本正在逐步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而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人才的选拔任用机制上、在人才的开发与培养以及在人才的使用与管理上同国外大公司相比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为此,随着我国加入WTO,面对国外大公司的挑战,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尽快形成一套有利于人才选拔任用的竞争与激励机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煤炭行业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煤炭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目前,煤炭专业技术人才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严重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促进我国煤炭工业的科学发展,必须树立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积极开展企业全员培训;制定可行人力资源规划,加强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制度,稳步推进企业人事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刘翌杰 《林区教学》2010,(1):123-124
林业经济的发展最终取决于林业职工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程度。要促进林业企业发展必须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必须要加大力度,明确知识俺系,改革培训方式,构建新的培训机制;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建立、完善林区内部的劳动力,特别是人才市场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健全评估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系统研究微观组织人力资源的吸收、选拔、培训、使用、考评、激励等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和具体方法的科学,是一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新型教学手段有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情境模拟法,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的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从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二者的内涵与关系来看,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关键在于人才的开发和使用,而人力资源开发与使用需要注重智能型人才、健康人格培养、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选拔和培养人才、求实求新求特人才观等五方面。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石油行业是集多门类、多学科于一身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问题已成为影响制约石油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针对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以及在人力资源损耗、人才队伍结构配置、人才流失现象、企业员工培训及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建议与对策,主要包括: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员工生产效率,强化企业激励机制,强化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岗位群的用人需求进行深入的访谈和问卷调研,以及对目前本科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携手企业共同落实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出有效促进与市场需求契合的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推进,我国传统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产业和社会的新需求,新工科理念应运而生.尽管近些年新工科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知识管理视角审视,我国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仍面临企业参与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程度有限,缺少情境化的案例教学,新工科人才的跨学科培养模式不健全,工程教育内容缺乏先进性和实践性等问题,从而阻碍了人才培养过程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获取、转移和整合,不利于提升新工科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据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SE-CI模型,文章从知识转化的四个阶段提出了我国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途径,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工程领域的隐性知识,促进新工科人才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高效转化,提升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劳动价值的模糊性、较强的稀缺性、较大的流动性和主观能动性.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还存着高层次人才外流、人力资源配置不当、人才评价机制缺陷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同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与开发理念,优化配置教师资源,改革用人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增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迅速兴起,人力资本正在逐步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而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人才的选拔任用机制上、在人才的开发与培养以及在人才的使用与管理上同国外大公司相比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为此,随着我国加入WTO,面对国外大公司的挑战,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尽快形成一套有利于人才选拔任用的竞争与激励机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