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电子文件是"虚拟文件"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电子文件的认识中,有些学者认为,电子文件是"由一个实态文件变成作者和读者理性的或虚拟的概念","在计算机终端瞬间看到的虚拟或逻辑数据窗口",有的学者更直截了当:"电子文件把我们带进了一个‘虚拟文件'和‘虚拟档案'时代,在这个时代,传统档案记述中极重要的实态文件已不复存在."而在<辞海>中,对"虚拟"的解释是: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假设的、虚构的.那么,果真能笼统地将电子文件称为"虚拟文件"吗?  相似文献   

2.
邹虎 《新闻实践》2005,(2):48-49
在经过2000年首位"虚拟主持人"出现后所带来的激烈讨论以及随之的短暂沉寂之后,2004年11月20日,央视6套正式推出了主持《光影周刊》的三维虚拟人物--小龙。而在此之前,世界上已出现了数十位此类的虚拟人物,虽然笼统地都被称之为"虚拟主持人",但由于"他们"生活在不同的领域,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因而实际上有着各自不同的分类与归属。  相似文献   

3.
谨就当前正在迅速崛起的虚拟图书馆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它与数字化实体图书馆和传统的实体图书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揭示了虚拟图书馆的优势与前景,并对数字化实体图书馆及图书馆网的建设以及图书馆管理的现代化进行了探讨,指出,虚拟图书馆是建立在数字化实体图书馆之上的一种图书馆形态,是众多的数字化实体图书馆的集合;数字化实体圈书馆、虚拟图书馆都是对传统的实体图书馆的丰富与发展,它们是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取代、相互排斥的关系。现代图书馆正在向多种图书馆形态并存的格局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微信已经成为继QQ和微博之后炙手可热的社会化媒体。朋友圈作为微信的一项重要功能,可以使用户通过自编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形成新媒体时代一种特殊的"图文景观",实现"强联为主,弱联为辅"的社交目的。如果把朋友圈看做"虚拟剧场",用户就是精心表演的演员和观众,本文通过运用戈夫曼的"拟剧论"阐释朋友圈的一些要素和现象,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朋友圈信息进行定量分析,探讨朋友圈图文景观的编辑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电子文件的立卷,组成的仅仅是虚拟的“案卷”,人们原有概念中的实体案卷可能并不存在,与处理同一件事务相关的文件用档案号联系在一起,案卷的实体仅是在逻辑上存在而已,故称“虚拟案卷”。因此,所谓归档文件的整理对电子文件而言,说白了就是档号引导。“作为馆藏语言标志代  相似文献   

6.
电子文件立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立卷”是文件实体的排序过程,是档案整理实践中最普通和最为传统的一项必要的工作,档案界从来没有想像过会在这里遇到问题。但电子文件的。出现,计算机却使档案人员一下子完全丧失了对电子文件进行实体排序的权力。既然我们不能对电子文件进行实体的排序,那么电子文件是否还需要立卷?电子文件是否还能立卷?这就成为现代计算机及其技术向档案界提出的一道难题。我们对传统的立卷思想依然持着坚定不移的态度,但同时针对电子文件不能进行实体排序的客观现实,提出了利用“虚拟立卷”达到“立卷”本质的新思想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电子档案从起草、修改到印发都在计算机上进行,没有草稿与印稿的区别,也没有正本与副本的差异,人们可以在计算机上随时修改、复制电子文件。因此,如何管理电子档案是摆在各级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搞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要把好"四关":  相似文献   

8.
P2P数字图书馆虚拟联盟著作权侵权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P2P技术的数字图书馆虚拟联盟的诞生,克服了数字图书馆实体联盟之间缺乏灵活的、有效的动态整合机制的难题。由于虚拟联盟没有中心节点和管理机构,作品的传播难以控制,著作权侵权责任更难以划分。在虚拟联盟中,作为实体机构的数字图书馆主要扮演着者ICP和ISP两种角色,其侵权的方式和责任的认定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论文件运动跳跃与文件管理跳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文件运动理论研究中,文件运动的跳跃是部分档案学者提出的重要观点,但笔者认为,文件运动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文件都必须按部就班地在纵向运动上逐个前行,没有例外,总之,文件运动不能跳跃,否则,就有档案能编造之说,但文件管理是可以跳跃的,因为文件管理是主观的,尽管文件管理应迎合文件运动的需要,但它也可能超前或滞后于文件运动。  相似文献   

10.
"来源原则"是档案工作得以存在的基石,其在档案界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但在电子文件时代,档案界个别学者对其内涵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理解,认为来源原则在不同阶段对文件有机联系性的控制是不同的,在档案实体管理阶段,来源原则关注的是档案实体的来源,而到了电子文件管理阶段则转向只关注文件的形成过程的管理。针对这种观点,笔者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见解,以帮助广大读者深刻理解"来源原则"基本理论的精神内涵,并说明了"概念来源"的实质,同时阐述了在电子文件时代正确理解"来源原则"的缘由。  相似文献   

11.
正说起古代的"升学宴",不能不说到唐代的"烧尾宴"。也许是它太奢侈了,这个始于唐中宗时期(公元705-710)的"烧尾宴",仅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了20多年,到了唐玄宗开元时期,就销声匿迹了。今天"升学宴"的奢侈程度,已经与唐代的"烧尾宴"没有什么两样,所不同的是,今天的"升学宴",只包含高考学子的"升学"之"宴",而"烧尾宴"呢,既包括"士人初登第",也包括公务员"升了官阶"之宴。所谓"烧尾",传说中有三种说法,一是兽变为人,尾巴还在,必须把尾巴烧掉。这有点"狐狸尾巴藏不住"的味道,因为在中国的民间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证文件的时效性,保证科研人员能够查阅到最新的文件资料,提高文件的利用率,传统的科技文件整理方法是对其进行随办随归,即对所归来的文件马上进行立卷上架,立卷是一项日常性工作。档案人员先对其进行拆订,然后放入预立卷,没有预立卷的还得插卷,接着就是编制卷内目录、案卷目录、备考表和文件封面。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弊端也由此而生:1.归档文件的齐全率不能保证100%。虽然每一阶段文件归档时都有文件移交清单,但多阶段归档后,档案人员是不能够再拿着清单去库藏里面逐一核对的。因为那个时候,文件已遍布于整个库藏,根本无从下手,更何况…  相似文献   

13.
传统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比较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传统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 ,均具有图书馆的基本属性 ,其不同称谓是相对而言 ,如数字图书馆是相对于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图书馆而言。当虚拟图书馆完全承担起人类知识的积累和承传任务后 ,它必将成为一个网络空间馆藏实体。参考文献 34。  相似文献   

14.
"文件运动能否跳跃"的论证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档案是否可以编造的问题。笔者以为,文件运动是不能跳跃的,档案界指称的所谓的文件运动跳跃实例其实并不是文件运动的跳跃。  相似文献   

15.
麻新纯在1999年第6期《档案管理》上刊登文章,认为与传统文件的『实体』性相比,电子文件具有『虚拟』性,电子文件中的信息和载体是可分离的,信息在载体上不再具有固定的物理位置,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改变存储空间和存储地点,也就是说电子文件存在于记录介质、计算...  相似文献   

16.
人们认识一个事物总是要走过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本世纪初的几年里,国内档案界对电子文件的虚拟属性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本文作者对这两种对立观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虚拟图书馆是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新产物。它是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的具有传统图书馆的基本功能的网络实体,可以实现跨地域跨时空的信息采集和管理。虚拟图书馆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编排等合理组织。虚拟图书馆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信息采集和信息组织管理,即一次文献的采集和二次文献的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18.
几点简单回应——再析文件运动理论某几个基本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行文件与档案的历史记录性没有本质不同.不应将"制假过程的证明和档案",与造假分子制造的"假象的证明和档案"混为一谈;也就不能以"档案不能编造"来否定现行文件的"历史记录性".证据是能够证明真相的事实或材料,并非只能与"权利、义务和责任"挂钩,也就并非所谓半现行文件的专利.为文件划分运动阶段,不能既承认巴思克斯教授定义的文件现行性,又同时采行文件利用率标准,否则会造成逻辑混乱.文件的"线性运动"应正名为"线状运动".笔者过去概括的"文件横向运动论"主要观点,应表述为"文件纵横运动论";描述这种运动现象的更好办法,是跳脱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而进行更加宏观的抽象.  相似文献   

19.
大学图书馆:实体与虚拟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曾复 《津图学刊》2001,(3):5-6,19
21世纪的大学图书馆应该是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相结合的新型图书馆。本文从实体图书馆、虚拟图书馆以及两者的结合上讨论了大学图书馆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黄鸿业 《东南传播》2014,(7):105-106
采用匿名抽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按照"环境认知——价值形成——社会行为"的传播效果层次研究模式,对大学生参与掌媒虚拟社交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在虚拟社交中存在认知上的"第三人效果",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媒介依赖;对此,高校应当加强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教育,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他们合理使用掌媒虚拟社交,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