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曲玲 《现代语文》2009,(10):83-84
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多样化的综合。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王国维认为"无我境界与有我境界和谐中产生美"。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创设美的环境,贯彻美学理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美、欣赏美、体验美。  相似文献   

2.
面对“实践美学终结论”的冲击,朱立元主张从实践存在论出发建构美学理论,初步形成了“实践存在论美学”思想。“实践存在论美学”从实践的概念入手,认为实践原本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来理解的人生实践,应从存在论角度理解和阐释实践。由此,实践美学应以实践论与存在论的结合作为哲学基础,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包括三大基本思想:美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3.
生态美学是一种在生态学和美学纬度下提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的和谐一致的存在论审美观。以生态美学主张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美为指导,对纳西族女性服饰从功能、色彩及演变上进行分析研究,据此展示纳西族女性服饰所传递的纳西民族崇尚自然,追求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之美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4.
美学起源于人类对绝对自由之自觉,美作为存在方式意味着绝对自由的感性显现。神教美学的建构基于系统神学与纯粹美学之存在论对话,神教的终极关怀是实现神人关系的正常化亦即人的本真存在方式,这与美作为绝待性存在具有本质的同一性。对神圣存在的觉悟和归正意味着神教对绝对自由之自觉以及神教美学之纯粹性,并使美的神圣性得以彻底彰显。本文以系统神学为基础,分别从上帝观、罪恶观、培灵观和称义观四个维度与纯粹美学之本真论、在世论、还原论与境界论进行比较研究,呈现并描述神教美学关于本真存在、人生在世、审美还原和终极境界之内在构成及其基本信念与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5.
怎样认识黑格尔对“美”的定义?“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本文论述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阐明的根本内涵,以及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美的理念所具有的客观现实性和内在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后实践美学的美学方法论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而非"研究美"。美不是一个实体,而是审美对象,是一种特殊的"意义"。由于美只存在于审美中,因此就要通过审美体验获得美的意义,这就是所谓审美本质的发现。审美本质的证明,是对现象学直观的一种学术化论证。现象学是发现的逻辑,而存在论是证明的逻辑。  相似文献   

7.
成尚荣 《江苏教育》2011,(11):27-28
让每一所村校都美丽,这是一种诗意的表达。这一表达.让我们眼前立即浮现出农村学校种种美丽的情景.充满着审美的愉悦。正如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每一所村校都美丽的背后,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和支撑,因而,美丽并不止于外表,也并不止于感性。有理性支撑的美丽才有深度。  相似文献   

8.
本主要探讨庄子的审美境界,庄子审美的最高境界也是他的“道”的最高境界。庄子的审美境界是以“无为”思想为核心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庄子审美境界的美在极处,美在天然以及美在自由的特点。庄子哲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他审美的最高境界,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认为达到这个审美境界的途径就是进行审美感受,即进行“心斋”、“坐忘”、“物化”,然后获得最大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9.
王朝元 《大学教育》2013,(15):34-35
审美活动包括审美主体、审美客体、社会生活实践、情感价值关系和形象性显现等构成要素。美与客观审美对象的某些属性有关,但不等于这些属性。审美主客体必须形成情感价值关系。美具有形象性,需感性显现出来。艺术创作表达主体的思想情感,要借助于审美形象来间接表现。审美活动与人的社会生活活动密切相关。审美情感价值关系及其形象性显现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审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情感价值关系的形象性显现活动。  相似文献   

10.
李青 《培训与研究》2004,21(6):31-33
幽玄一词起源于中国。它作为日本中世学的最高学理念,对日本学、日本化的发展,以及日本人传统美意识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简而言之,幽玄是一种境界,它传达的是一种深邃幽远的韵味,并充满了朦胧的余情。特别是在《新古今和歌集》中,作为重要的歌风之一,幽玄的境界得以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让每一所村校都美丽,这是一种诗意的表达。这一表达,让我们眼前立即浮现出农村学校种种美丽的情景,充满着审美的愉悦。正如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每一所村校都美丽的背后,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和支撑,因而,美丽并不止于外表,也并不止于感性。有理性支撑的美丽才有深度。宝应县每一所村校正是追求这样的美丽。首先,宝应县让每一所村校都美丽,其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诗词是艺术的语言,它融音韵美、意境美、思想美于一炉,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每一首诗词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意境即情景交融,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是艺术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美育思想最为独特的品格与审美诉求就是对人生与人品的重视.就中国美育思想来看,所谓美,总是肯定人生、肯定生命的,因而,美实际上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也即一种心灵境界与审美境界.这样,遂使中国美育思想的审美价值诉求与中国古代人学的人生价值诉束、审美境界追求与人生境界追求趋于舍一.同时,这种合一又体现了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人生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审美形态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艺术表现活动。古典诗词的审美形态多种多样,最为主要的有五种,即丰富多彩的意象之美、回味无穷的意境之美、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深沉浑厚的气韵之美、天人合一的境界之美。这几种形态互为补充,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最为神妙的艺术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5.
魏冉 《华章》2011,(34)
审美情感是审美客体满足了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与审美欲望,符合人类的审美理想,是人类日常情感的升华.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中国古典艺术最佳的审美状态就是介于自然与自我之间的那种“意境美”,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理想化境界.艺术中的美也只有经过艺术家在其情感世界的提炼,经过审美意识的加工,才能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实践美学与审美形式性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中国当代所有反对和否定实践美学的美学观点都异口同声地指责实践美学忽视美和审美的形式性。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和曲解。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并不忽视美和审美的形式性,而是强调在社会实践之中形式性与内容性的统一所实现的实践的自由。无论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还是话语实践,都是形式性与内容性的统一。它们表现为形式性,但是离不开内容性。美及审美的形式性和内容性,在社会实践和审美实践之中高度统一而显现为形象的自由。  相似文献   

17.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美是科学的本质力量的感性与理性的显现,它是一种真实美,是发现真理、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科学美。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以数学美的特征为基础,探索了数学分析中的审美因素,研究了在数学分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在事实上是一种现实 ,但是在存在论看来则是一种“可能性” ,是一种存在的可能性 ,因而它是面向未来的。如何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唯有教育。教育 ,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促进生命的“人”化。这种“人”化体现在两个向度。向内是促进人的个性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尤其是精神世界的丰富与人格修养的完善 ;向外 ,是加速人的“社会化”进程。发展教育观认为人的这两个向度的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永恒主题。站在发展的角度观照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诸理念 ,从中可以获得不少有益的启迪。一、语文性质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是精神上的自…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思想中包含着实践元素和存在论元素。其中实践是审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存在是审美活动的方式和终结目标。中国古人的实践体现了广义实践观,他们对人生的求索中体现了与自由相契合的精神实践。中国古代思想中尤其强调审美对于人的存在的重要意义,即追求诗意的境界。这是中国传统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在中国传统的存在思想中,审美活动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强调美在审美活动中生成。在这方面,中西是相通的。审美活动说到底是人的生存状态的一部分,是人们进入无差别境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审美活动的任务旨在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文艺作品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文学作品是艺术美的显现,文学作品阅读是一种至高境界的审美活动,理应着眼于人的精神旨趣、完善人格塑造,培养高尚的审美人生观。一、文学作品阅读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