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作文》2007,(3)
趣味堂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善于从梦境中取材,喜欢在依山傍海的渔村写作。在他的“基督山城堡”的别墅中,饲养了许多动物,栽种了许多珍奇的花草。他说他之所以创作不衰,是因为“每天用心灵和头脑吸食大自然母亲的乳汁”。他在写不同体裁的作品时,还习惯使用不同色彩的纸张和墨水,说这样能激发他的灵感。哈哈,听起来真新鲜!  相似文献   

2.
有趣的习惯     
《同学少年》2011,(5):53-53
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工作台是斜面,他认为这样自己可以写得更出色。 俄国作家契柯夫喜欢在临街环境嘈杂的窗户旁边写作,借以观察形形色色的人,并锻炼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法国作家大仲马善于从梦境中取材,喜欢在依山傍海的渔村写作,在创作不同体裁的作品时,还习惯用不同颜色的纸和墨水。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此话颇富哲理。作品与手稿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每篇作品,都是反复修改而成的。他的小说《为克莱塞尔乐章而作》发表时只有5页,可是手稿却有800页。他写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时,仅开头就改过12次,最后才定稿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充满生活哲理的名言。写第一行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在初学写作时曾带着一篇新写的短篇小说去向法国大作家福楼拜请教。他在福楼拜的书桌上看见一厚叠10行字的稿纸,但只有第一行写有铅笔字,莫泊桑十分吃惊地问:…  相似文献   

4.
不少作家在写作的时间、地点、姿势、方 一些的笔记本上,短篇小说和散文写在小笔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习惯和癖好。 记本上,或者干脆写在一块废纸上。他从不在美国的马克·吐温和英国的史蒂文森在 有格子的方框里写,这样才能思如泉涌。若把写小说时,都要有黄色的纸才能写作。而法国 字写进格子里,他总觉得受到限制,思路就不的大仲马写小说时,一定要用淡蓝色的稿纸; 畅通。但是他又很少在没有格子的白纸上写写诗歌时,一定要用黄色稿纸;写散文时,又 那样也唤不来灵感。誊稿时他要写在格子…  相似文献   

5.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一生写了99部小说,尤其是他写的《人间喜剧》更是为人们所喜爱。有一回,几位朋友应邀到巴尔扎克家,刚到他家门口,就听到屋里传出激烈的争吵声。“滚出  相似文献   

6.
就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英国、法国和爱尔兰都为纪念一位著名作家的百年诞辰举行了隆重的仪式。这位作家就是出生于爱尔兰,后长期定居法国,并同时用英、法两种语言写作的塞缪尔·贝克特。贝克特于1969年,因“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获得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和《废都》获准再版的消息引起读者和研究者对这位著名作家的再度关注。他写小说“借鉴西方文学的境界”,探讨“如何用中国水墨画写现代的东西”,其得失无论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转型和新文化的建构,还是对我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和发展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性的礼赞──浅析茨威格小说的思想意蕴文斌(湖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讲师长沙410128)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从20年代起,他“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托马斯·曼),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歌、小说、戏剧、文论、传记...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应用写作"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应用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课、能力课,应用文是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文体,对“应用文”的涵义在写作界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只是论述不同。笔者最欣赏香港的陈耀南教授在《应用文概说》中对应用文的阐述:“应用文就是‘应’付生活、‘用’于务实的‘文’章,个人、团体、机关相互之间,公私往来,用约定俗成的体裁和术语写作,以资交际和信守的文字,都叫应用文。”陈教授一语中的,言简意赅地把应用文的根本特…  相似文献   

10.
臧克家以诗人闻名,但也写过小说。他的《挂红》、《拥抱》、《牢骚客》等都曾在读者中留下深刻印象。“五四”,以来有不少大作家是文学体裁的多面手,如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等等。克家同志写诗,也写散文、随笔、杂文、评论和小说。我感觉他的小说(这些小说全部写作发表于解放前的“国统区”,而且比较集中在抗战胜利后的1946—47年)如同  相似文献   

11.
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  相似文献   

12.
许多中国现代作家在二、三十年代或多或少地受到外国作家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的影响,一生沉浮的著名作家沈从文也不例外。在论述沈从文受影响的具体外国作家时,人们往往只注意、重视俄罗斯屠格涅夫、法国莫泊桑对沈从文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却大大忽视了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对沈从文小说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契诃夫的作品本世纪初就进入了中国。由于沈从文与契诃夫有着类似的经历,怀着相似的思想感情,使他更愿意走近契诃夫,更易接受契诃夫的幅射,契诃夫出生在俄国一个普通商人的家庭,“小时候没有童年生活”,16岁那年只得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求学,20岁开始文学性的记者生活,贫困逼他写作,用写故事换来的一些小钱使一家人不致挨饿。沈从文也  相似文献   

13.
邓拓笔名考     
邓拓在杂文《你赞成用笔名吗?》里,举我国著名作家关汉卿、王夫之、鲁迅、茅盾等为例,说明,“历来许许多多严肃认真的作者,他们往往使用各种各样的笔名。”又说,“笔名的作用是颇为复杂而微妙的”。写作态度一向严谨的邓拓,也在不同时期用了许多不同的笔名,其作用也是“复杂而微妙”的。  相似文献   

14.
自从 28岁的西奥多·德莱塞突然于 1899年秋天,在半页发黄的抄写纸上写下“嘉莉妹妹”这几个字,开始写他的第一部小说,他便开始成为一个如同沃尔特·惠特曼一样的“从下层社会走进美国文学界的野蛮人”。人们常对德莱塞说,他不是一个“文笔精炼”的作家,“他甚至不会用正确的英语进行写作……写作极度兴奋时常常遗漏掉介词、冠词以及代词……”他不是一个受过正规教育的人,甚至对自己笔下的人物也不能完全理解,但他本身的性格无疑是嘉莉妹妹与珍妮姑娘性格的原形。 嘉莉妹妹与珍妮姑娘出场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她们都是…  相似文献   

15.
笔名趣谈     
笔名是作家发表作品时用的别名。作家的笔名往往各有来历,妙趣横生。有的笔名化用典故,含义精深。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原名周树人,笔名何以用“鲁迅”?他改姓为“鲁”,自谓有两个理由:一是自己母亲姓鲁;二是先秦时,周鲁乃同姓之国。那他又何以名“迅”呢?《尔雅·释兽》解释“迅”说:“狼其子徼绝有力,迅。”原来“迅”的古义是矫健的狼子。鲁迅用它作笔名,表现了他誓做封建制度逆子贰臣的决心。有的笔名是作家一段心境的写照。著名作家茅盾原名沈德鸿,在大革命失败之后,转入地下以写作为生,写出了《幻灭》等小说。作家处于“动摇”与“追求”…  相似文献   

16.
“写作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精神生产行为”,①是写作个体“精神的生产”。②因而,写作往往缘于个体内在的精神需要。1985年年初,法国巴黎图书沙龙通过法国驻各国使馆分别邀请世界各国作家就“您为什么写作?”一题撰文,世界各地著名作家的回答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③美国的罗伯特  相似文献   

17.
小说常用第三人称“他”或第一人称“我”来写(叙述),用第二人称“你”写的不多。前两种人称的写作方式,作者视适合需要而分别采用。这两种人称的写法各有所长。第三人称写法作者的视野无所不至,笔触无所不到,宜于表现广阔的和复杂的生活。第一人称的叙述娓娓动听,给人以更真实亲切之感,宜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可是第一人称小说中的“我”往往被学生误解为作者自己,其实“我”不是作者自己(即使有作者的影子),而是作品中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莫言曾说过:一个作家.往往一生只写一本书,只写一个人。那本书就是作家自己的生活,那个人就是作家自己。莫言被称为“草根作家”。出生在农村。从小学没毕业到成为世界著名作家,莫言走过了一条坎坷艰辛之路。他在获奖感言中觉得“这事儿就像一个童话”;他又曾说:“写小说就是过大年。”莫言一路写来,又是充满着芳香甜蜜的。痛并快乐着的莫言!  相似文献   

19.
英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哈代,一生创作勤奋,并尝试各种文学体裁的写作,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均有所涉及。据考证,在他故乡威塞克斯郡的哈代艺术馆里还保存着他早年所写的未能发表的两部戏剧片断的手稿。当然,哈代小说成就最大。从其《自传》中了解到,哈代在晚  相似文献   

20.
常丽风 《小学生》2010,(7):23-23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初学写作时,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福楼拜首先教莫泊桑的不是什么“秘诀”,而是要他学会观察,学会从细微之处抓住事物的特点。有一次,他俩在街上步行,迎面来了一辆牛车,福楼拜让莫泊桑以牛车为对象,写出七篇内容各不相同的散文来。福楼拜见莫泊桑很为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