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带灯》关注当下农村的种种困境,体现了作家直面农村现实的创作立场;同时,也是贾平凹学习汉代文学传统进行自我整理的一种实验。但是,由于作家创作方式和思想资源的原因,小说《带灯》对农村生活的叙述多于描写,对农村问题缺少深入的批判和理性的思考。这也是当前农村书写有待突破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理想主义教育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的起点,它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中国历史不乏理想主义光辉的照耀,但是由于民族传统中对浪漫主义诗性理想的关注,以及中国人特有的从现实主义理性理想到浪漫主义诗性理想之间的自由转圈,虽然我们在很多人身上都可以看到理想主义的影子,但是中国社会中仍然需要呼唤更多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的学习是语文教学必须关注的内容,但传统文化本身需要审辨,学习传统文化,是为了更好地做一个现代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更多应着眼于理解和评价、辨析、质疑。思辨读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主要路径。在教学《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传统文化类题材的情境化写作》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读写,为传统文化的内涵重构提供了策略。  相似文献   

4.
安徽大学在学生中开设了一系列由学生自选的素质教育课程,其中《书法艺术欣赏》课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书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天,它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甚至一些西方人也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做题为《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讲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是中学生主要课程之一,其中,现代汉语教育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当前的教育模式通常是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学习中,但在实际教学操作上却存在教学方式方法老化等问题,这也是当前中国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专注于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切入点,探讨初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融入的作用,及针对如何改善当前教育现状问题给出一系列前瞻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 ,爱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似乎被其姐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所掩盖 ,但在西方 ,更多的人赞赏《呼啸山庄》 ,这可能与民族文化心态有关 ,因为后者较多理性精神 ,而前者以表现激情见长。文章试图通过对《呼啸山庄》所表现出的激情的分析 ,揭示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8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形成的《巴黎宣言》称:人类要解决21世纪存在的问题,就应当到东方孔老夫子那里去寻求智慧。可见,学习中国儒家文化,已经成为世界卓越人士的共识。但是,生在中国的孔子及其儒学似乎还没引起更多国人的高度重视。当今时代,人们似乎更追逐一种时尚。古典文化的那一方天地逐渐被信息、技术等“一日千变”的“实用主义”所替代;而剩下的那一角蓝天,仿佛也被现代化的浓烟所污染。流长的渊源似乎变成一个沉重的包袱,使那个锈迹斑斑的车轮行进得愈发缓慢。传承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竟成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当今学习与传承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8.
后窗     
个人觉得中国人从哪里来是《国家历史》改版以后最成功的一期,整体让人眼前一亮:选题涉及到自然历史的范畴。尽管这在国外比较平常,但是在中国,仍然是比较新鲜的主题。真正的大历史应该是包括了各种主题的历史,但是基于各种原因,我们曾经将历史研究的范畴大大缩小,以至走入了一个纯粹学院历史学,被现实社会所边缘。实际上,不仅是自然历史,《国家历史》以往各期中有关科学技术史、个人史等文章也是有益的尝试,这些努力无疑是拓宽了传统历史的边界,让历史走出阁楼,重新成为时代进程的记录者。但愿《国家历史》今后的文章能在重现历史故事场景的同时,带给人们更多对时代背景的理性冷静描述和剖析。如此一来,读史使人明智的古训就能得到更多彰显。——成都读者评《国家历史》10月刊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要保护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京剧到书法,从《三三字经》到《论语》无不列入抢救的行列。但是在现实中,这些进入“濒危期”的文化内容不但得不到拯救,而且连相声、童谣等民间艺术也似乎“危机四伏”。为什么优秀的人类文明的结晶得不到积淀、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徐江是近年来关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并对中学语文教育现状进行尖锐批判的一位大学教师,他的个性化声音受到《中国青年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语文学习》《语文教学与研究》等著名报刊的关注。对他的观点有赞同的,也有许多反对并批判的。为理性地认识中学语文教育实际,深入地探索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文化问题成了世人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又成为被关注的中心 ,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出现了所谓“文化热”和“国学热”。在这个过程中 ,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进行反思 ,对古代典籍进行这样或那样的再诠释 ,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在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已经成为国人的共识。而作为中国文化之核心的中国哲学 ,更应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学习和研究中国哲学 ,对于锻炼人们的理论思维 ,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创立新的哲学体系 ,重振民族精神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2.
正《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需要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这五个要素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但是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语言知识层面的学习,对学生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却很少关注。一、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阅读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传统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一直是P  相似文献   

13.
孔子维护并完善周礼,形成礼学文化,为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而奠基,其礼学思想价值在《论语》中有系统化的表述。《论语》中的传统礼学是现代秘书礼仪的传统文化根源,可以与中国现代礼仪进行对接,为秘书礼仪实践提供基本原则及文化依据。我们学习传统礼仪文化时,不是将古代的礼仪文化生搬硬套,而是更多地关注其精神内质的传承性,将传统礼仪文化融入现代礼仪精神和形式中,从而贯通上下。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国学热的潮流,《弟子规》的学习成为许多学校的特色项目,受到众多家长的青睐。然而,其轰轰烈烈的学习热潮也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质疑。本文试图透过教育哲学这一视域,站在"人的存在"之角度分析《弟子规》的学习,进一步研究理性学习《弟子规》的目的、学习者、内容和方式,阐述思辨性《弟子规》学习的教育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语言负载民族文化,是根之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和精神。化学诚然是一门自然科学,但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缘起近年来,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文化益智节目火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已深人人心,“借东风”“用语文教化学”的想法可以尝试一下。  相似文献   

16.
近日读了《中国教师报》第398期刊登的《开学,你排座位了吗?》一文后,颇有感想。文章认为:随着社会对学校教育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也逐渐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其中学生的座位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近些年来,社会上不断出现"订座"电话、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国学热的潮流,《弟子规》的学习成为许多学校的"特色项目",受到众多家长的"青睐"。然而,其轰轰烈烈的学习热潮也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质疑。本文透过教育哲学这一视域,站在"人的存在"角度进一步研究理性学习《弟子规》的目的、学习者、内容和方式,阐述思辨性《弟子规》学习的教育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教育报》在2014年1月6日刊登了一位家长的来信,题目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目的是期待通过一位普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思考,让更多的人关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的,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深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的重要性,也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实践,但在真正落实方面做得不好,成效不显著;我们始终坚信这个理念是正确的,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作被灌输  相似文献   

19.
1928年1月,《文化批判》创刊,成为创造社同鲁迅进行革命文学论争的中心。《文化批判》登载了多篇文章对鲁迅进行"笔尖的围剿"。鲁迅冷静地理性思考,写下一系列文章对《文化批判》一些近乎谩骂式的攻击进行了尖锐中肯的反批评。值得关注的是围绕着"趣味文学"二者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的批评与反批评。这对中国现代文学、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使知识分子有了论争的可能性同时,也使其有了更多的思考与进步,通过论争,鲁迅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从此开始了他更具睿智的战斗。  相似文献   

20.
停云 《师道》2024,(1):40-43
<正>20世纪初,正当中国如火如荼地学习西方文化时,在欧洲和美国也有一批文化界人士在积极地引进中国文化。庞德、维特·宾纳和亚瑟·韦利等人翻译了《诗经》《论语》《大学》《中庸》《老子》《唐诗三百首》等中国古代经典。其中,庞德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选集《神州集》影响极大,直接开启了美国现代诗人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步伐,从此,“每当美国诗人试图松动英国-欧洲文化传统的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