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霞 《新闻传播》2007,(12):56-57
在广播中,很多主持人节目让人感觉亲切自然,其实主持人都是在照稿念,但不论主持人达到怎样熟练的程度、做得多么天衣无缝,毕竟那是一种在“假“状态下产生出的“真“,与虽有缺陷虽不完美但却绝对真实绝对自然(没稿就是没稿,念稿也让人知道是在念稿)的播音主持不是一回事。电视节目也是一样,主持人经常坐在提示器前,看着字幕说话,尽管时常用头部和身体的移动掩盖眼睛的“专注“,却很难不给观众留下僵化、言不由衷的印象。无论广播还是电视,很多节目主持人说了半天受众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不管他怎么说,声音就是进不到心里,即使听明白了意思,也总感觉不是主持人在说话,而是他背后有个人在通过他(她1向你说话。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言艺术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持人语言的个性化广播、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是用有声语言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也是用具有个性化的有声语言来赢得观众和听众的,所以,主持人必须有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让受众一听就知道是谁主持的节目,就象听不同的歌星演唱一样。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的标题分为两种:提要题和屏幕题。提要题是供节目主持人说的,观众只能听而不能看,因而应像广播新闻一样兼顾说和听两个方面。即播音员说得上口,观众听得入耳。语言要通俗易懂,人一听就明白。读起来要琅琅上口,不能拗口。譬如《“十一五”我省果农人均收入将达5000元》(  相似文献   

4.
陆玲 《新闻界》2000,(1):39-39
广播是凭借电波传播,以声音为表达手段的大众传播工具,它是以声音为传播符号,诉之于人耳的。广播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广播语言必须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顺耳,而且一听就能听的清楚,听的明白,这里就涉及了广播语言的口语化问题。 误区之一:将口语化等同于庸俗化 语言的口语化是指用多数人所熟悉的词汇,按照汉民族语言固有的语法规则,以及常用的句式表达内容。老舍曾说过,“世上最好的文字,就是最亲切的文字。所谓亲切,就是普通的话,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①但是“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并不是对群众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5.
随着广播事业的快速发展,广播新闻节目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一些广播新闻节目,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深受广大听众的欢迎。广播新闻节目之所以使听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和广播新闻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是分不开的,总体上讲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一、口语化广播新闻节目的最大特点是说给听众听的,而不是  相似文献   

6.
随着广播事业的快速发展,广播新闻节目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一些广播新闻节目,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深受广大听众的欢迎。广播新闻节目之所以使听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和广播新闻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是分不开的,总体上讲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一、口语化广播新闻节目的最大特点是说给听众听的,而不是  相似文献   

7.
我们收听广播,常常可以听到播音员热情的声音:“各位听众,现在请听对话……。”“对话”是广播中常见的一种宣传形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科学知识》、《讲卫生》等知识性节目里,在《对农村广播》和对青年广播等一些专题对象节目中,都常常采用“对话”广播。“对话”广播生动活泼,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受听众的欢迎。怎样播好“对话”呢?“对话”稿有什么特点呢?大家知道,“对话”稿件是通过人物之间交谈的形式来表达的。所以,“对话”广播的语言就要有人物的思想性格,它较之播其他稿件的语言要更通俗更口语化更朴实流畅。根据对  相似文献   

8.
广播是给人听的,靠听觉起作用,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了。可这些年,我们同行中的不少同志往往忽略了广播一听即逝、不容思索的这一基本特点,不大注意广播语言的运用。好像广播编辑与报刊编辑没啥两样,不大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所以,在播出稿的语言上存在种种弊病,即使在一年一度的全市优秀广播稿件(节目)评比中,不符合广播语体的现象也不乏其例。弊病之一单音词  相似文献   

9.
“广播稿完全是让人听的”,这是教育家叶圣陶50年前对广播稿语言特点的高度概栝。他说:“咱们听读报、听广播,有时候听得完全明白,好像看了书面文字一样,有时候心里一楞,不明白听到的话是什么意思,又不便仔细揣摩,因为读报的人广播的人并不等咱们。一揣摩,以下的话就滑过去了,这就说不上完全听明白。可见便于听和不便于听的分别显然是有的。”叶圣陶认为,广播稍纵即逝,“听”是制约广播语言特点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果 《声屏世界》2006,(9):44-4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儿节目是广播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少儿节目主持人更应该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努力做好这一工作。基于这一想法,笔者就广播少儿节目主持人语言技巧中的语调问题,谈一些体会。不少人认为,主持少儿节目语调只需要轻柔就可以了。其实,并不是一味的轻声细语就能使孩子们喜欢听节目,相反,在主持少儿节目时,更应该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少儿节目和其他节目语言技巧方面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节目语调的丰富变化,这可以通过语调的升降、停顿、轻重和快慢来体现。这一方面是由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一、活泼型
  活泼型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可以说是年轻主持人的专利,他们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语言充满着活泼的元素,尤其受到学生朋友的喜爱。这种类型的节目主持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言语很快,声音虽然不是那么响亮,但是自如甜净,很有范儿。比方说像河北音乐广播《音乐风暴》节目中的主持人Rami的主持风格,给人一种像眼前流过的一条跳动的小溪,给受众听觉上一种美的享受,我想这样的形容是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12.
汤汇炎 《视听界》2002,(4):89-89
欧阳修老夫子所言:言不激切,则听者或未动心。所谓“激切”就是表述事物要贴切、准确、通俗。传媒中的“言”必须“激切”,尤其是广播更要“激切”,更要个性化,让听众一听就明白。就一个节目乃至一个电台而言,广播语言个性化,形成特色才能吸引听众。听众通过收音机和广播喇叭,收听电台节目,全凭听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 广播电台采用交际(会话)的形式制作的节目通常称作《对话》广播,或对话节目。对话广播充分发挥广播特点,介绍生活常识,传播科学技术,讲解党的方针、政策等,有问有答,相互启发、诱导、补充,有情有趣,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对话广播往往把一个复杂而又深奥的问题说得浅显易懂,简单明了。所以,很受听众的欢迎。对话节目开始,听众总会听到“现在播送对话……”,结束时说“刚才播送的是对话……”,说  相似文献   

14.
广播特点是声音传播,这自然是广播的优势,也是其劣势声音传播的劣势就是声音的易逝性,收听的随意性广播一瞬即逝,不留痕迹而听众靠听觉接收信息,理性色彩较强的评论性稿件听起来很吃力,一旦听众的思维过程落后于信息传递过程,听众的感觉思维记忆就难免陷入混乱,结果是前一句话还没反应过来,后一句话又没跟上思维,下文越听越不明白。可以说如果对广播用声音传播的特点不能扬长避短,自然也就影响到新闻评论性节目的收听效果,那么,如何增强广播新闻评论性节目可听性呢?一、选题的贴近性新闻评论性节目就是对受众关注的话题进行深…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我有意识的听了几段交通台的节目,但形成不了比较全面和完整的概括。所以在这里我所谈的一些观点和想法仅仅是就广播的问题。过去常说广播是弱势群体,我觉得山东台的台长有句话给我印象很深,他说“媒体无强弱,关键在操作”,所以这几年我们广播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操作方面确实是走出了自己的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6.
简洁,指的是说话、写文章扼要、清楚。说话、写文章要做到既扼要又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要把广播新闻写得简洁,就更困难。因为广播新闻是写给人听的,它既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新闻事实讲明白,又要让人能够听清楚,不好好下一番功夫,就难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广播新闻该如何做到简洁呢? 首先是语言要简练,最好三言两语把事情讲清楚。这就要力戒空话、废话、套话,坚决删去那些可有可无的话。我们不妨来看看这样一条广播新闻,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是新余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节目主持人,先后主持了经济综合节目和青少年专题节目。实践使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广播节目主持人,不仅要精心组织安排节目内容,而且要具备良好的播音语感、音感和情感,这是在当前新闻潮流中,致力于优化广播节目质量。强化广播收听效果的必然要求,本文想就广播节目主持人如何把握,发挥好“三感”艺术谈些自己初浅的认识。先说“语感”。广播语言是一种听觉语言。正如老舍所说:“耳朵不像眼睛那样有耐性,听到一个不爱听的或是不懂的话,马上就不耐烦。”所以,广播节目主持人在选择,运用广播语言时,一定…  相似文献   

18.
时下,广告界的竞争愈演愈烈。广播广告怎样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角色位置?怎样扬长避短?了解和掌握广播广告的表现方式即表现艺术十分重要。广播广告工作者只有制作出“语言自然亲切生动、音乐优美动人、环境音响真实可信、创意新颖”的广告,才能拥有广大的听众,拥有众多的客户,达到广播广告诉求效果,下面,笔者就三个方面谈谈广播广告的表现艺术。 一、广播广告的语言艺术 人声语言是广播广告的主体,也是广播广告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广播广告人声语言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的一种语言。既不像口头语言那样随便,也不像书面语言那样精密严谨,咬文嚼字。它更接近于生活,读来上口,听来顺耳,个性鲜明,韵味独特,一听就明白。所以,广播广告人声浯言的创作,要做到通俗口语,准确鲜明,生动形象,亲切自然。 1、通俗口语。广播广告,有如闪电,瞬间即逝。收听广告的人们又处于半收听状态的被动地位。因此,广播广告人声浯言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上口顺耳,符合一般说话的习惯和听觉的要求,要口语化,一听就明白,力戒书面语。  相似文献   

19.
报刊和广播电视编辑、记者,都是做语言文字工作的,但是在语言的运用上两者却有所不同。报刊编辑、记者采写的文章,供人阅读,诉诸读者的视觉;而广播电视编辑记者采编的稿件,则是通过播音员或主持人的嘴说给人听的。因此,采编广播电视稿从一定意义上说,不是作文,而是“写话”。广播电视宣传运用有声语言面向广大听众和观众讲话,是一种“说”的艺术,它与读报纸和念文章是截然不同的。广播电视的传播规律和语言特点,决定了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必须练好“写话”的基本功,要用符合人民群众说话习惯的语言方式来采写新闻、编办节目。为听众和观众“…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忠实的广播听众、电视观众,我几乎没有一天不听广播不看电视。逐渐地对播音产生了一些想法。播音应是和听众观众的对话李瑞环同志讲得好;“广播电视节目……只有吸引人,才能达到教育人的目的。”播音怎样吸引人?我觉得根本的是不能从自我出发,而要从受众的需要出发。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