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师者之师”,校长必须对本校教师的教学进行了解、检查、督促和帮助;作为“专家型教师”,校长必须对教学进行学习和研究。听课就是校长的基本工作之一。现在有许多地方是由教育局给校长下达听课任务,通常要求每学期听30节,这是基于“校长都是懒汉”的推论而规定的,是不讲究实效的。谁来规定中小学校长听课?我认为应该由学校来规定,理由是:  相似文献   

2.
职业学校的校长要抓教学。因为教学是一切学校工作的中心,职业学校概莫能外。一个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任的校长,一个想在职业教育天地“以优取胜”的校长,一个想用优秀学生抢占人才市场的职业学校校长,必定会自觉地以教学为中心,“咬定”教学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因为只有在行动中,而不是在口头上把教学工作做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才能培养优秀的教师、优秀的学生,才有办学的高质量,这才是保证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一个真抓教学的校长,一定要走进课堂听课。只有听课,你才能了解教师的思想与业务水平,才能准确地任用教师,才能科学地制…  相似文献   

3.
“校长推门听课”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学校校长深入一线课堂,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推进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提升.“校长推门听课”是推动每一位教师构筑理想课堂的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提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更是推进学校“以师为本”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校长推门听课”也时常面临尴尬,管理者只有化弊为利,才能使“校长推门听课”真正成为一种学校管理文化,为课程改革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说:“经验使我深信,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校长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有利于不断总结和推广成功的课堂教学经验;有利于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了解教师的备课状况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情况;有利于掌握教学管理的主动权,改善管理效能,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校长听评课应做到“六看”:一看教师的敬业精神;二看教师的教育理念;三看教师的教学水平;四看教师的教学技能;五看教师的课堂效果;六看教师的仪表。  相似文献   

5.
校长听课的目的与作用从学校领导工作的任务看,听课是学校领导(包括校长在内)检查教师教学最经常的方法之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而后才是行政的领导”,而“教育思想的领导”又首先意味着“应当把听课和分析课堂教学放在首位。”他听课遵循一个公式:听课——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得出规律性结论——变为教师集体的教育信念。因此,校长听课的过程,就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刘宏伟 《职教论坛》2001,(12):24-24
当一个优秀的校长,不仅要务虚,更要务实。不仅要抓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更要抓落实。而落实的关键却在于教师,尤其在于校长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到国瑾职专任校长两个月后的一天,教务主任送来了一份“听课记录检查情况表”。在“听课次数”一栏里,我发现多数教师平均每星期听不到一次课。我上下前后寻找自己的名字,没有。我问主任:“表上为啥没有我的名字?”,主任笑着说:“校长抓学校大事,工作太忙,不听也罢,学校向来不要求校长听课。可是,”主任严肃起来,“很多教师达不到听课次数,是没有理由的,应该在会上敲一敲。”。…  相似文献   

7.
如何看待校长的“推门听课”?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赞同者认为“推门听课”好,能在原生态下了解教师教学的真实水平;反对者认为,“推门听课”会分散师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师的正常发挥。孰是孰非?笔者以为,首先,应该明确推门听课的目的是什么。其根本目的不外乎把握现状,指导实践,研究教法,提高效率。基于此,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校长通过听课“了解教师教学的真实水平”原本无可非议。  相似文献   

8.
冯庆科 《宁夏教育》2013,(11):72-7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听课、分析课、评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所以校长进课堂就是应该做的事,也是做得最正确的事。校长通过听课能及时掌握教学的第一手材料信息,是检查教学工作,掌握教学情况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帮助教师,指导教师的有效做法。笔者认为校长听课要注意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9.
焦克霆 《辽宁教育》2010,(10):22-23
听课是校长管理教学工作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听课,可以准确把握学校教学工作的真实情况,为学校教学管理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可以密切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了解教学现状,提升学校教学管理质量;可以营造学校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还可以改进自己的学习,促进自我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听课和分析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如何才能将这项重要的工作做得更有效率呢?  相似文献   

10.
听课,对校长的全部工作来说,被一些同志认为是小事。其实是件大事,是校长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原北师大附属女子中学校长苏灵扬同志指出:“校长日常工作中最中心的任务是听课”,“要取得教学上的发言权,舍此别无他途”。这说明了校长坚持听课的重要意义。但是,校长们对于听课的认识是否都很明确呢?不见得。有些学校计划上明明写着,可实行起来却很困难,常常是闲听忙不听,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一些校长忙于事务,成为名副其实的“杂务校长”。听课,作为校长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  相似文献   

11.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尽管学校领导人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而听课和分析课却是摆在首要地位的工作。”“在一个有经验的校长来说,他的注意和关心的中心就是课。”听课和分析课是管理和评价教学“最适当的形式”。他认为少听和不听课的学校领导“好比是一个被蒙住眼睛去上班的人:能听到一点,但是什么也看不见,不了解,不理解。”苏霍姆林斯基虽然侧重讲的是学校领导,但同样适宜各级教学业务管理者和教研人员、督导人员及教师。 听 课   1听课的意义和目的   学校的教学工作由教学常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三个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2.
听课、分析课是校长最主要的工作.但有的校长在这项工作中,不但没有促进教学,反而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这该怎么办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校长只有通过听课才能全面了解教学情况,掌握教学动态,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听课、分析课是校长最主要的工作."然而要做  相似文献   

13.
听课.是校长了解教学状况、管理教学工作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校长通过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因此,听课是校长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时下校长推门听课制度正在不少学校流行,但这种管理制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迄今为止在教育界依然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人说推门听课是“法宝”,能使教师化压力为动力,促进了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有人说推门听课是“利刃”,导致教师疲于应付,失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阻碍了教学使命感的内源生发。  相似文献   

15.
常常盼望校长多多听课。 总记得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他担任中学校长达20多年,工作千头万绪,却始终兼教一门语文课,并坚持天天听教师的课。他说:“我给自己定下一条规则,如果我每天不听两节课,就算我这一天什么也没做。”他把听课、分析课作为校长最重要的工作和滋润自己思想的源泉。他正是从经常的听课中,不断发现教师们教学中的问题,与教师们共同分析研究,并亲自在自己的教学中做实验,探索改进的方法,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变为教师集体性的观  相似文献   

16.
刘升礼 《宁夏教育》2005,(10):42-42
新调来的校长对本校教师摸底听课,并且是以“推门课”(听课前不给授课教师打招呼)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一、课前充分准备,目的明确 校长盲目听课,与有准备听课,其效果是不一样的。校长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准备工作。1.熟悉课程标准,了解这节课的教学意图与教师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一个有经验的校长来说,他的注意和关心就是课。经验证明,听课和分析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给教师的建议》)对校长是如此,对教研员同样如此,通过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掌握教学的第一手资料,然后通过不断地对课的分析、研究,使课堂教学得到不断改进,以至提高整个教学过程的水平。这也是教研员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以下对教研员如何听课谈一点陋识浅见。  相似文献   

19.
郑圣柱 《教育文汇》2014,(12):31-31
我当校长以来,一直坚持“推门听课”。前些年,一些老师认为校长“推门听课”是对教师教学不信任,有的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一段时间下来,大家看到我听得执着——你找出各种理由不让听,我不急不躁,下一节再听,或隔几天再听;听得认真——除了不回答提问,笔记口读像小学生一样;评之有道——对优秀教师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给予肯定并在校内推广;  相似文献   

20.
作为"师者之师",校长必须对本校教师的教学进行了解、检查、督促和帮助;作为"专家型教师",校长必须对教学进行学习和研究.听课就是校长的基本工作之一.现在有许多地方是由教育局给校长下达听课任务,通常要求每学期听30节,这是基于"校长都是懒汉"的推论而规定的,是不讲究实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