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荀子名况,又称孙卿或荀卿,近代学者多以为"卿"是荀子的字.本文疏理了《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典籍中记载的荀子的名字材料,通过分析前人对名字相为表里的认识,在考察"况"、"卿"的字义关系,以及先秦、秦汉时期有关称呼变化的基础上,认为荀子的字由于文献不足,已不可知,"卿"只是其尊称.  相似文献   

2.
荀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时期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新兴地主阶级的理论家、教育家。少年时去齐国游学,后在齐国的文化中心稷(j季)下(今山东临淄西门)学宫讲学,时间较长,三为祭酒(学宫首领),影响很大。著名的先秦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政治改革家李斯都是荀况的学生。《劝学篇》是《荀子》三十二篇中富有战斗性  相似文献   

3.
荀子姓氏考     
《中华活页文选》41期497页谓:“荀子……时人尊称他为荀卿,汉人避宣帝刘询讳,称为孙卿.”1962年3月6日《文汇报》三版《荀子简介》一文说:“荀子……名况,一作卿(二字同韵通用),汉人避宣帝讳,称为孙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散文选》,以及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等书.也都载有与此相同的解说.再查清人杭世骏著《订讹类编》卷三“历朝讳字宜改正”条引宋人王(木予木)《野客丛书》说:“荀卿为孙卿,避宣帝讳询也.”看来这一说法,不仅流行于当前学术界中,清代、宋代的一些学者,即已认为荀子本姓荀,是由于避汉宣帝刘询讳,才把“荀”字改写为“孙”字的.这里,想就这一说法缘起的谬误,提一点个人看法.同时就荀子究竟是姓荀还是姓孙的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浅谈荀子教育思想牛小娟太原五中荀子名况,字卿,亦称荀卿,战国末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不但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家,而且还是一位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家,法家之集大成者韩非和秦始皇的丞相李斯都是他的弟子。荀子的教育观点和主张,直到现在...  相似文献   

5.
陈星 《基础教育论坛》2013,(Z2):140-140
<正>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的思想虽然与孔子、孟子思想都属于儒家思想范畴,但有其独特见解,自成一说。在自然观方面,他  相似文献   

6.
荀子名况,字卿,又叫孙卿(约公元前三一三——二三八年),赵国人,曾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后来赴秦国参观学习,在楚国作过小官,著有《荀子》一书(现存三十二篇)。他是战国时法家著名代表人物,根据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对反动的孔孟之道进行了较全面,有力的批判。他的学生——韩非和李斯,继承和发展了他的法家思想,对于泰始皇统一六国、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荀子一生游历讲学。先到齐国,其时,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稷下学宫,荀子在其中“最为老师”并三次任学宫祭酒。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是孟子以后最大的儒者,同时批判地吸取了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成果,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批判地发展了孔子的“德治”学说,特别是“齐之以礼”的思想,建立起礼治和法治相结合的政治观。著有《荀子》一书。为了实现礼治和法治相结合的政治思想,荀子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地位和修养等一系列问题。首先,…  相似文献   

8.
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国后期赵国郇人(今山西临猗)。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据《史记》和《叙录》载,他不仅“博学而多才”,被时人尊称为“稷下先生”,而且潜心教育,培养出了诸如韩非子、李斯那样著名的理论家和政治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对于我国古代崇尚道德情操教育这一传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大影响。特别是他对情感教育的论述,在我国教育和心  相似文献   

9.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尊号为卿,汉时称孙卿。赵人,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详细生平无可考。15岁游学齐国,后赴楚国。曾任兰陵令,著书终老于斯。著有《荀子》一书,共三十二篇。著名的弟子有韩非、李斯等。荀子总结与批判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的思想有许多新颖性、先进性。如肯定自然运行法则的客观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相似文献   

10.
荀卿师道论     
荀子,(前313—前238年),姓荀、名况、字卿。是我国古代一位有深远影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一生绝大多数时间从事游学。在齐的稷下,三次做“祭酒”,数万列大夫中, “最为老师”,被尊称为“卿”。著名的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唐代韩愈说:“荀卿守正大论是宏”,给予他很高评价。  相似文献   

11.
研究荀子事迹,大多依据司马迁的《史记》和刘向的《荀书序录》,然刘向关于荀子的叙述与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相比较,有不合和可疑之处,还有一些增补内容。  相似文献   

12.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3,(7):I0002-I0002
7.荀子一、生平介绍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亦称孙卿或孙卿子,赵国(今山西南部)人。中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学家。他的主要政治、学术活动约在周赧王十七年(公元前298)至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之间。他曾几次去当时学术活动中心齐国的稷下,三为稷下学宫祭酒。他曾依楚春申君为兰陵(今山东莒南县)令。春申君  相似文献   

13.
荀子故里应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并在很大程度上应是赵国的都城邯郸。荀子的祖上可能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卿族荀氏,但荀氏封地于战国时期并不属赵,因而指今山西南部的临猗、新绛或安泽几个地方为荀子生地都是没有根据的。不能因为《史记》仅仅记载荀子为"赵人"而未给出其生地在某个具体的县邑,便对荀子故里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猜测。  相似文献   

14.
《荀子》三十二篇中,"伪"字共四十二见,其涵义有三:一是读为"为",义为"行为"的,有两见。二是义为"诈伪"的,共五见。三是具有理性之"人为"义的,有三十五例。其中《性恶》篇最多,占了二十七例;其余《正论》篇有一例、《礼论》篇有五例、《正名》篇有两例。这种具有理性之"人为"义的"伪",先秦秦汉文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荀子》书所特有,是荀子作品的区别性特质之一。以此来看,如果《性恶》篇不是荀子的作品,否定荀子"伪"有理性"人为"义,那就得将《正论》《礼论》《正名》篇也排除出去。只要我们承认《正论》《礼论》《正名》篇为荀子所作,也得承认《性恶》篇属于荀子的作品。由此可见,那些以"莫须有"证据,否定《性恶》篇为荀子所作的说法是完全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5.
初识经典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当时的人们尊称他为"荀卿"。《荀子》这部书是荀况晚年为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编写而成的。现存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是春秋战国之际的一部总结性的学术百科全书。荀子学识渊博,文采过人,他在承继孔孟的学术思想之外,更是能吸收各家之长加以综合提升,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由于荀子生平资料较少且矛盾较多,不少学者通过调和各条材料的关系来考订荀子的生卒年,从而得出荀子"高寿"的结论。这种方法是有问题的。跳出"调和式"考证的藩篱,从"生命活跃期"这一视角出发,应该能够得出更为妥善的结论。通过五条较为可靠的材料,证明荀子的生命活跃期在前266年左右,而从《史记》本传所载的荀子于齐襄王时以五十之年游齐,得出荀子于前266年在49—63岁之间,与一个人生命活跃的年岁符合。以此为基点,可以证明《盐铁论》关于愍王末年"孙卿适楚"、《韩非子》关于"燕子哙贤子之而非孙卿"的记载都不可信。最后,可以大致推定,荀子生年约在前328—前314年间,卒年约在前238年或稍后,寿约77—91岁。  相似文献   

17.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亦称孙卿,赵国(今山西安泽)人。荀子作为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曾吸收法家思想,对孔、孟思想作了改造,这主要体现在治国之道方面。在美学上,儒家思想是其主导特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荀子(约前313——238),名况,时人尊为“卿”,因古代荀、孙同音,所以又叫孙卿,赵国人,著作有《荀子》.“尽管荀子具有批判地综合各家的特色,但从思想渊源来说,主要来自儒家学派与管子学派.他的思想可以说是两者的综合与发展.从学派分野来说,荀子属于儒家,是先秦时代与孟子齐名的儒家大师.”(沈善洪、王凤贤《中国伦理学说史》)荀子对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经济学、文学、语言学和修辞学都有研究,而且造诣深,影响大,在战国时期,堪称佼佼者.对于上述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历来都有论释,大家都公认为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然而对于他的语言学、修辞学却被忽视了,很少有人专题研究、阐释.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学术空气的活跃,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9.
"劝学"是荀子学术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学"字,在荀子看来,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知识与技能,其次是道德观念或价值观,其中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是荀子学术思想中"劝学"的核心部分,构成了荀子所谓"学"的主要知识。荀子的《劝学》对于生活和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此,我们从高中学生这一角度切入,探讨《劝学》中的重要思想对于高中学习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博仔 《湖南教育》2004,(5):11-12
名家小档案荀况,字卿,世称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约生于公元前313年,卒于公元前238年。荀况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其不少主张和实践对后世历代封建教育与政治产生了颇为深广的影响。教育思想要点性恶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学不可以已兼陈中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善假于物贵师重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