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自2005年以来,红云红河集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的号召,与富宁县结成对口帮扶。在倾力扶持富宁县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同时,红云红河集团十分注重对富宁教育事业的投入和助学助教工程的实施,9年间累计投入资金1518万元帮扶富宁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2.
李密 《云南教育》2011,(14):20-21
在“柔情富宁、休闲壮乡”这块红土地上,沪滇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已经走过15年的帮扶之旅。自上海虹口区和云南富宁县结成帮扶对子以来,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一所所上海援建的希望小学相继落成,一批批上海优秀教师到富宁指点迷津,一张张资助贫困生的汇款单从东海之滨飞到彩云之南……  相似文献   

3.
李密 《云南教育》2011,(14):26-27
自2005年起实施“兴边富民工程”以来,富宁县得到了红云红河集团的大力帮扶。集团按照“有组织、有资金、有项目、有计划、有协议、有落实”的扶贫管理模式,扎实开展扶贫扶困扶智工作。在帮扶教育工作中,通过援建希望小学,实施爱心助学、爱心助教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富宁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矣勇  李少文 《云南教育》2011,(14):15-17
富宁县教育局局长张幸和,当过教师,任过教导主任和副校长,在乡镇当过镇长、党委书记,2007年年底从县扶贫办主任调任县教育局局长。见到富宁县教育局局长张幸和,你会感受到他的热情、干练和自信。通过对他的采访,我们对富宁教育发展思路有了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题记:在云南,山地高阁的各族人民对大海始终有着幢憬和想往;在富宁,云南从这里走向大海。作为大海与高山的连接点,山地文化与海洋文化在这里交融;作为高原放眼大海的嘹望哨,富宁人心中始终怀揣着海的辽阔、奔腾的浪花。在这些浪花中,教育如何在万顷碧波中成为最精彩的章节?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富宁县县委书记王毅,请他畅谈了富宁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相似文献   

6.
李少文 《云南教育》2011,(14):12-14
“十一五”期间,富宁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的决策和部署,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统筹抓好教育事业,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资源强县”战略。富宁县教育已成为兴县之基、强县之本。  相似文献   

7.
文山州富宁县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国家重点扶贫县。为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成果,在省、州党委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富宁县举全县之力抓“普实”。截至2006年7月14日,在地方财政困难、实验教学基础薄弱的情况下,筹集“普实”经费1557550元,为确保年内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复查和“普实”工作验收奠定了基础。2003年底,富宁县基本实现“普九”目标后,富宁县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一致认为“,普九”是在低标准的情况下验收的,只能解决保障适龄少年儿童有学上的问题。要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必须不…  相似文献   

8.
《云南教育》2011,(14):F0003-F0003
富宁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52年,学校坐落在县城风景秀丽的安娜山上,是云南省一级三等高中、云南省文明学校、绿色生态学校。建校至今,富宁第一中学几代人践行为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奠基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出了有利于学生现在成长、将来成才、未来成功的环境和条件,为国家培养出众多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9.
李密 《云南教育》2011,(14):18-19
文山州富宁县辖13个乡(镇)145个村(居)委会2568个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瑶、仡佬6种民族,总人口40.7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5%。多年来,全县各民族兄弟沐浴着党的民族教育优惠政策,积极发展民族教育,促进了全县教育工作健康协调发展,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山瑶是富宁县瑶族的一个支系,是富宁县特少民族,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富宁县的新华、归朝、洞波、者桑、花甲、那能6个乡镇,  相似文献   

10.
赵日光 《云南教育》2011,(14):28-29
富宁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国家重点扶持县。新中国成立后,富宁长期处于支前参战一线,为捍卫祖国尊严和领土完整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田蓬镇沙仁寨“87个人78条腿”成为富宁边境各族人民遭受战争创伤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战争等因素的影响,教育事业起点低、底子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相似文献   

11.
黄朝经 《云南教育》2011,(14):30-30
到2010年秋季学期,富宁县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全部“两免”,农村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全部享受“一补”截至2010年秋季学期,全县共有30.7万人次享受到“两免一补”实惠,中央、省、州、县四级政府共投入资金近2.138亿元。为使“两免一补”的阳光照到贫困学生身上,富宁县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精心组织、科学谋划,以“三个到位”、“三个确定”、“三个严格”,确保“两免一补”落到实处,巩固“两基”成果。  相似文献   

12.
黄建全 《云南教育》2011,(14):46-47
向忠显,壮族,富宁县归朝镇人,生于1968年2月。大专学历,1986年参加工作,200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工作上,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与信任。已经在教育热土上辛勤耕耘了20多个春秋的向忠显曾先后荣获富宁县“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上海市虹口区“优秀园丁”(1997年上海虹口区对口扶贫表彰)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3.
刘弟成 《云南教育》2011,(14):22-23
富宁县2007年启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县400所学校全部配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农远”工程项目)设备,其中模式三16所、模式二60所、模式一324所,“农远”项目覆盖率达100%;目前有计算机教室52个,计算机1742台,多媒体教室58个,中小学计算机生机比39:1;被评为“文山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先进集体”。这一串串数据与荣誉,浓缩了富宁县全县上下重教育、大投入,着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与均衡发展的奋进历程。  相似文献   

14.
《云南教育》2011,(14):F0004-F0004
富宁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前身为富宁县农业中学,创办于1964年,1991年更名为富宁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2004年6月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云南省合格职业高级中学”,当时校园占地面积只有7.5亩,办学条件极为简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富宁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于2006年8月迁入新校区,新校区占地面积116亩。  相似文献   

15.
聚焦     
富宁县出台《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实施暂行办法》本刊讯为积极支持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富宁县出台了《富宁县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实施暂行办法》。办法规定:贷款对象是户口在富宁县内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科、专科学生的法定监护人。贫困学生赴省外就读的,每个贷款人贷款总额原则上不超过3000元;赴省内就读的,每个贷款人  相似文献   

16.
杨兴吉 《云南教育》2009,(12):23-23
本刊讯 在第60个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富宁县各学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庆“六一”活动。  相似文献   

17.
《文山学院学报》2016,(2):46-49
在富宁壮族地区众多的土戏班中收藏有大批土戏文物。这些文物见证了富宁土戏的悠久历史,见证了富宁土戏的繁盛和兴衰、坎坷和沧桑,显示出富宁土戏的特色浓郁芬芳,说明了富宁土戏的剧目丰富多样,阐释了富宁土戏与壮族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8.
位于滇东南滇桂两省区交界处的富宁县剥隘镇,有一所全县闻名的学校,校园里仿古装饰的大楼矗立,洋溢着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氛围,它就是富宁县剥隘镇中心学校,一所因广西百色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搬迁后新建起来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历经艰辛重建,如今,她舒展着最美的容颜,成为富宁县的一张教育名片。  相似文献   

19.
刘弟成 《云南教育》2011,(14):24-25
2006年以来,富宁县按照省、州的统一部署,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精心组织实施”特岗教师”计划,规范各项管理,努力办好这一阳光工程,有效地缓解了本县农村教师紧缺问题,促进了本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20.
邵永春 《云南教育》2009,(18):29-29
富宁县为解决学校食堂用房不足,布局落后,师生就餐环境较差等问题,从2006年以来,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师生就餐环境。目前,富宁县已投入资金1703万元,建成新华、那能、洞波等12所学校的食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