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关于郭沫若旧体诗词及楹联的注释,去年我在《求索》第一期、《湖南师大学报》第二期、《贵州社会科学》第三期和《沫若研究》第三辑上,相继发表了四篇文章,对诸家注释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兹作注释质疑续补,再向专家学者们求教。一、《郭沫若全集》注释商榷(一)“怀石理则那”屈子行吟处,今余跨马过。晨曦映江渚,朝气涤胸科。揽辔忧天下,投鞭向汨罗。楚犹有三户,怀石理则那?——《过汨罗江感怀》1926年作对于诗末一句的“那”字,《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注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一年第四期发表了赵克勤、许嘉璐二位同志的《谈〈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下同)文选的注释原则——兼答薛正兴同志》一文(以下简称为“赵许文”),这主要是针对笔者《〈古代汉语〉注释疑义讨论》(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一文所提出的若干问题,以及笔者文中未曾提及而“有一些读者或专家提出过”的问题,开展讨论,从而说明《古代汉语》文选的注释原则。读了赵许文,深受启发,同时也感到这些问题确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关于赵许文中兼答笔者的若干问题。笔者已撰专文《〈古代汉语〉注释疑义再讨论》(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五年第一期),与之商榷。这里就《古代汉语》文选的注释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自2020年1月第1期起,正式采用注释与参考文献混合编排的脚注体例。现遵照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学术出版规范注释》(CY/T 121-2015),以及《芝加哥手册》(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第17版的规定,拟定本刊注释体例中的参考文献著录基本原则及格式示例如下,供作者参考。一、著录基本原则1.参考文献在注释中首次出现时,必须完整著录参考文献的各项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作者、文献题名、出版信息及页码等。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自2020年1月第1期起,正式采用注释与参考文献混合编排的脚注体例。现遵照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学术出版规范注释》(CY/T 121-2015),以及《芝加哥手册》(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第17版的规定,拟定本刊注释体例中的参考文献著录基本原则及格式示例如下,供作者参考。一、著录基本原则1.参考文献在注释中首次出现时,必须完整著录参考文献的各项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作者、文献题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习》2011年第1期发表了黄灵庚、黄吴两位先生所写的《语文课本古诗文注释补正》(以下简称《补正》)一文,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中的八个注释提出质疑,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对某些“补正”有不同的意见,特撰此文,并在篇首表明对课文注释的几点看法,以标示编者的态度,同时就正千方家  相似文献   

6.
《〈江永“女书”之谜〉注释谬误评述》辨正谢志民关键词周硕沂,江永女书之谜,注释谬误评述,辨正周硕沂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5期发表了题为《〈江永“女书”之谜〉注释谬误评述》一文(以下简称周《评》)。据称从谢志民《江永“女书”之谜》...  相似文献   

7.
前些时拜读了李恩中老师的《&;lt;与朱元思书&;gt;两处注释的商榷》一文(《语文教学之友》2005年第3期),恰巧我对这两处注释也有一些看法,愿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自2020年1月第1期起,正式采用注释与参考文献混合编排的脚注体例。现遵照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学术出版规范注释》(CY/T 121—2015),以及《芝加哥手册》(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第17版的规定,拟定本刊注释体例中的参考文献著录基本原则及格式示例如下,供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自2020年第1期起,正式采用注释与参考文献混合编排的脚注体例。现遵照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学术出版规范注释》(CY/T 121-2015),以及《芝加哥手册》(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第17版的相关规定,拟定本刊注释体例中的参考文献著录基本原则及格式示例如下,供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更正启事     
<正>本刊2013年7月30期第280页,作者:张彩玲,题目应为《试论多主体与美国西部开发》,错印为《看原稿注释试论多主体与美国西部开发》;8月32期第197页,作者应为:罗建远,刘守忠,错印为:罗建,刘守忠;8月32期第154页  相似文献   

11.
拜读了《中国职工教育》1995年第六期刊登的姜风平先生的文章,对“有关”的问题也有同感. “有关”,字典上的注释为“有关系,涉及到”。究  相似文献   

12.
<正>一九八○年我曾写过一篇《中学课本文言文注释商榷》,刊于该年第六期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上。文中把中学语文课本(以下简称《课本》)上文言文注释中的一些尚可商榷的问题归纳为四个方面:风习、古训、假借、词例。几年来《课本》经过修订,篇目有所增加,原有选文的注释也作了一点修改。披览一过,觉得可以商榷之处还有,并由此而联想到古籍注  相似文献   

13.
敬告作者     
自2009年第1期起,《教育科学研究》文后注释和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将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7714-2005。您的论文中如有注释和参考文献,请您务必参照以上标准规范撰写。谨致谢忱。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14.
陕西延安的刘欣同学来信问: 在全国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中有一篇课文是《在烈日和暴雨下》,课文注释说这篇课文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请问“祥子”为什么叫“骆驼祥子”呢, (请参与本期“这个问题我来答”栏目的读者朋友将答案在2月底前寄往编辑部的舒展同志收,同时也请刘欣同学关注本刊第四期的“这个问题我来答”。) 这个问题我来答 在本刊去年第12期“这个问题谁来答”栏目里,江苏赣榆的梁佳同学来信提到这样一个问题: 在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文《别了,司徒雷登》的文下注释里,有一段对“白皮书”的注释,其中有…  相似文献   

15.
鲁镇咸亨酒店的酒客拿孔乙己寻开心,出他的丑,丢他的脸,揭他的短,说是“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争辩时用了《论语》上的话:“君子固穷.”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的编者同志注释道:“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见《课本》第37页注释.按:这个注释虽有所本,不少公开的出版物上对这句话也有类似的注释,但却是误解,我们不取.现将理由申说如下:  相似文献   

16.
读了《语文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六期上许匡一同志的文章《对〈师说〉几条注释的补充》,颇受启发,不过觉得其中“不齿”一词的解释似可商榷。许文认为:课文注释“不齿,不屑一提,意思是看不起”,是对的,只是没有把  相似文献   

17.
纳·赛西雅拉图:试论《江格尔》的思想和艺术专题课讲义,1961年11月;《内蒙古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4期(蒙文)。多济:《江格尔传》简介《民间文学》1963年第4期(汉文)。特·诺尔布:与《江格尔传》有关的一些作品《花的原野》1963年第4期(蒙文)。仁钦嘎瓦:对《江格尔》中的一些词汇的注解《内蒙古日报》1963年9月22日(蒙文版)。琶格巴扎布:对《江格尔》中一些词汇的注释《内蒙古大学学报》1965年第1期(蒙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三卷.隋唐五代部分》若干字词注释有问题,如李颀《古从军行》"连"注释为"连绵"有问题,注释为"满"或"遍"更适当。本着严谨治学的态度,笔者愿与作者商榷,以求获得更准确的注释。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1995年第7期发表了成永笔同志《〈信陵君窃符救赵〉注释辨正》一文。该文对《信》文注释作了3条辩正。其实,《信》文注释还有一条很值得商榷。课文对“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注为“拿出袖子里笼着的铁锤,一锤打死晋鄙。前一个‘椎’是名词,后一个‘椎’是动词。”该注释译文不准确,后一个“椎”注解不对。原句应对译为“袖子里笼着四十斤铁锥,用它打死了晋鄙。”原句虽采用意译,但差别较  相似文献   

20.
2004年第5期《中学语文》(上半月)刊出了陈艳老师的《“迷花倚石忽已暝”注释质疑》一文。文章认为教材(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三册)对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迷花倚石忽已瞑”一句的解释值得商榷,并认为应将“忽”字释为“忽然”,将“暝”字释为“昏暗、昏黑”。笔者认为教材注释“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晚了”并没有错误.陈老师的说法值得商榷。“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梦中,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