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闽粤赣客家民居盛行门榜装饰艺术,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门榜民俗文化传统,极大地丰富和美化了客家人的生活空间。门榜题词或追溯宗族源流、颂扬族群精神,或纪念祖先功德、传扬先贤业绩,或言志抒情、向往美好生活,往往寄寓着奋发进取的人生哲理,是客家族群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是客家人进行道德劝戒、箴规教育子孙、启迪后人修身养气的重要材料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湖南客家人最为集中的是浏阳市和炎陵县。炎陵客家人的语言、风俗最接近粤东地区。”炎陵客家谚语的形成,源于广东、福建、江西客家人的大量迁入。地方特色鲜明的炎陵客家谚语是在闽粤赣客家聚居地域之外的一朵客家文化奇葩。  相似文献   

3.
闽粤赣边地区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原始土著(山都木客等)、百越、溪峒、畲族、汉族等族群,从社会形态的变迁来看,经历了原始土著——百越——溪峒——客家四个大的发展阶段.百越时期,“饭稻羹鱼”成为基本的饮食结构;溪峒阶段,活跃在该地区的蛮、猺、黎、蜑与汉人等,因仰赖山、水、田等不同的自然资源而生存,呈现出不同生计和饮食特征;进入客家时期,农耕生活、村落文明成为该地区主要的社会形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该地区数百年的主要生计模式,历史上各族群的饮食中与这种文明相适应的元素被保留,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改变发生着各种形式的变化,融入到当今的客家饮食中.在当代社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客家菜”,源自于传统的客家饮食,是客家人自我消费及供他人消费的饮食系统,也是“客家人”用于自我认同和宣扬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4.
1客家人与客家族谱“客家人是汉族里头一个系统分明、富有忠义思想、民族意识的民系。”[1]客家先民,原是中原的汉民。由于战乱、饥荒等种种原因,自西晋以来,经过几次大的南迁,聚集在6000年前就生息在客家大本营区域的南蛮族原居地——闽(闽西)、粤(粤东)...  相似文献   

5.
客家,这个不朽的民系肇自中原,历经五次大迁徙,在历史长河汇成了一首雄壮的客家民系之歌.久经流徙之苦的客家人对家园建设十分重视,客家民居位列中国五大民居建筑之一,是客家民系迁徙过程中对汉文化继承与发扬的结果.为了适应迁徙地的环境,客家先民将中原的建筑形式加以改造,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客家建筑,即围龙屋.围龙屋作为客家特有的建筑形式,见证了客家人衣冠南迁的艰菏过程.  相似文献   

6.
客家人在恶劣的环境和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客家特色的医药文化。本文以赣南为例,从传统治病、预防保健、食疗养生、起居卫生等四方面阐述了客家传统医药卫生习俗。  相似文献   

7.
谁是客家人?     
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台北:古亭书屋,1975 Sow-Theng Leong,Migration and Ethnicity in Chinese History:Hakkas,Pengmin,and Their Neighbors,Stanford:University Press,1997 1990年的某天,在赣南的某大学,笔者正在上一门历史系的专业课,老师突然讲道,赣南是全国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其人口的95%都是客家人,而客家人是中原汉族南迁后形成的一支优秀的民系。这番话令我和周遭的同学兴奋不已。因为我们这所地区性师范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来自赣南本地,这意味着,我们都是优秀的南迁汉人后裔——客家人。有趣的是,我虽然从小生活在赣南,但在那堂课之前却从不晓得自己是客家人,也就是说,我的客家人身份是被老师"宣布"的。  相似文献   

8.
欧阳瑜玉 《图书馆论坛》2005,25(1):100-101,111
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一支民系,客家族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文章提出了建立客家族谱数据检索系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闽西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地区,是450万台湾客家人的祖籍地。上杭县图书馆白1993年5月为台湾客家华氏寻找祖源起,悉心征集闽、粤、赣、川、桂、台等地客家族谱,如今已收藏客家族谱115个姓氏、1600多种、1万多册及相关文书契约、祖图等珍贵文物,成为闽、粤、赣三省客家地区收藏客家族谱之最。上杭县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建立,以及由此开展的跨越海峡的读者服务工作,为两岸客家人寻根谒祖与族谱对接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与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中心组织策划、邀请台湾8家广播媒体共同参与的两岸媒体“重走客家迁台路’’联合报道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在岛内客家人中产生了积极反响。本文以“重走客家迁台路”报道活动为例,阐述新形势下两岸广播媒体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11.
客家,这个不朽的民系肇自中原,历经五次大迁徙,在历史长河中汇成了一首雄壮的客家民系之歌.没有迁徙,就没有客家人.客家民系在千百年的迁徙路上.不断淬炼自己,不断吸收各种文化精华,非但没有沉沦,反而创造了辉煌的客家文化.客家先民,历尽艰辛,从中原辗转迁徙到南方,并在当时的"蛮荒之地"扎下了根,繁衍生息,千载不绝.  相似文献   

12.
陈菊芬  宋唐 《传媒》2019,(5):66-6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全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前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客家山歌作为广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着客家人走出闽、粤、赣,已经传遍海内外,客家山歌也成为世界客家人的文化血脉。  相似文献   

13.
一、勤劳的客家妇女客家女子一直以勤劳俭朴著称,在她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几千来的传统美德。客家妇女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主题之一,从她们身上,这些专家学者发现、总结了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美国传教士罗伯史密斯曾说:“在我所见到的任何一族的妇女,最值得赞赏的当推客家妇女了。”而英国学者爱德尔在他所著的《客家人种志略》称“:客家妇女是中国最优美的劳动妇女的典型。”翻开历史的画卷,一副副曙光初露,烈日当空,晚霞降临,在阡陌田园,赤足眷恋耕耘;或在餐桌上一碟咸菜一碗粥;客家妇女形象的图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不由…  相似文献   

14.
庄初升  陈英纳 《文化遗产》2013,(2):128-134,158
客家人是印尼华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移居印尼的历史悠久。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印尼荷属东印度任职的荷兰人出于跟当地客家人交际的需要,编写了两部客家方言的工具书,一本是商克的《陆丰方言》(1897),准确地描写了海陆腔客家方言的基本面貌;一本是范德斯达特的《客家词典》(1912),全面地记录了梅县腔客家方言的语音和词汇系统。对于今天的客家方言研究来说,这两种客家方言文献仍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客家人在海内外建立了数十个客家博物馆,策划了一系列客家文化陈列展览。从江西赣南地区客家文化陈列展览的现状看,客家文化陈列展主要存在同质化、层次较低、文物不足、展览形式单一、文物内涵诠释不足等问题。在策划客家文化陈列展览时,要坚持展览主题的思想性和原创性,内容的体系性和学术性,展览语言的艺术化和通俗化,同时注重展览的互动体验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6.
张晗 《兰台世界》2015,(6):98-99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所论著的《野议》一书中提出的财富观就是整个经济思想的核心理念和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宋应星在这里也提到了必须重视农业的发展,以财富观角度为出发点,还提出了相对应的几项较为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读到窦应泰先生著作的长篇小说《客家人》,就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了,于是便忍不住搜集了大量关于客家人生活特点、风俗面貌、文化建筑等方面的资料,了解了这样一个坚强、睿智的汉族民系: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从唐宋时期开始,由于天灾和战乱等原因,他们大量辗转南迁。他们先在闽粤赣交界的广袤山区中扎根,以后又向南方各省及海外蔓延。现在已有千万客家人分布在世界70多个国家  相似文献   

18.
客家门榜是客家族群重要的德育教育材料,有着丰厚深刻的修身励志内涵。它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承载了"忠、孝、节、义、廉"等道德理念,大力旌扬忠臣孝子、节夫义士、清官直吏,用中华历史文化名人的高贵品质和丰功伟绩进行道德劝诫,以影响、规范着世人的心灵言行,教化民众追求"真善美"的生活目标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9.
赣南是客家人南迁的集散地、中转站。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客家人约有6000万,赣南客家人数达780万,约占全球客家人的12%,占大陆客家人的15%。2004年,赣州电视台抓住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在赣州召开的契机,于当年5月创办了一档用客家话播音的新闻节目——《今晚播报》。节目开办一年多依然深受观众的欢迎。笔者认为办好方言新闻节目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方言的选择必须有广泛的认同性。赣南十八个县市区的客家话都不尽相同,赣州电视台在创办客家话《今晚播报》节目之初选择的是兴国方言,节目播出不久就有不少观众提出异议:兴国方言虽在…  相似文献   

20.
四川的客家人和客家方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新民话、麻介话、(亻厓)话,是我国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习惯上又把使用客家话的人称为客家人。客家人是古代中原地区南迁的移民。据史籍记载,西晋永嘉之乱以后,由于胡人入侵,战争频仍,灾荒连年,中原地区的人民迫于生计,大规模地向南方迁移,成为占籍南方的移民。现在的客家人主要居住在东南沿海一带,客家话也以广东梅县为中心,通行于客家人居住的区域,如广东东、北部,广西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然而在远隔东南数千公里之遥的四川却也有客家人,客家话也在四川的一些地区通行。四川的客家人通常被称作“土广东”,客家话称作“土广东话”,以示与“真广东”相区别,大概表示是土著广东人的意思。这部分土广东人就是东南客家人移民的后裔,虽然离开本土已经几百年,但是他们大多仍然保持着祖辈的文化传统,有着独特的方言体系,与西南官话(普通话的西南方言)迥然有异,形成了一个个特殊的文化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