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中国博物馆》2009,(3):70-70
中国钱币博物馆经过悉心准备,于2006年3月隆重推出“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展”,本次展览是中国钱币博物馆重点科研课题“中国古代铸钱工艺研究”阶段性成果的展示,其主要在于通过模拟铸钱工艺,研究其发展演变过程,解开中国古代两千五百多年前铸钱的奥秘。  相似文献   

2.
东周时期,铜铸币开始广泛流通。铸钱工艺脱胎于青铜器范铸技术,因此早期的铸钱一般都在青铜器铸造作坊进行。在中国古代存在着石范铸造、铜范铸造和泥范铸造三大铸钱工艺传统。石范铸钱工艺的出现和主要使用阶段在东周至秦汉时期,尤其是西汉早期石范铸钱非常流行,此后该工艺几近消失。本文立足于考古材料,尽可能全面搜集已出土的东周至秦汉时期不同钱币种类的石范资料,在此基础上考察石范材质选择、刻制工具、制范技术;根据背范材料、石范使用痕迹,探讨石范的合范浇铸技术,力图对石范铸钱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在石范铸钱工艺研究基础上,又对中国古代石范铸造传统、西汉早期石范铸造工艺兴盛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对石范铸钱工艺在中国古代范铸技术史上的地位做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3.
一、"亲尝汤药"的来历 众所周知,西汉王朝"文景之治"时期的明君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与妃子薄姬的独生子,是汉高祖的第三个儿子.汉文帝继位后,其母薄姬被尊为薄太后,"亲尝汤药"的典故就源自汉文帝对母亲的德与行.  相似文献   

4.
周晓舟 《兰台世界》2016,(24):87-89
汉代外交空前发展,在硬实力强劲的基础上,帝王的外交理念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外交的发展走向。儒家化外交思想的影响,加之汉文帝宽简舒和的个性使得"羁縻化"、"修德致远"、"德威并施"性质的外交贯穿始终。文章对汉文帝的文书进行研究,通过内容和言辞等不同角度来分析文帝的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汉文帝首开"德治仁政"先例,对我国古代政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汉文帝"德治仁政"具体措施和体现,并分析采取"德治仁政"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6.
吴小彦 《兰台世界》2014,(10):135-136
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汉文帝首开“德治仁政”先例,对我国古代政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汉文帝“德治仁政”具体措施和体现,并分析采取“德治仁政”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7.
汉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很多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最终塑造了盛极一时的文景之治。其中汉文帝废除肉刑就是一大贡献,这次改革客观上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汉初以黄老之学为主流的政治生态中,贾谊以他深厚的儒学及法家功底获得汉文帝的信任,也可算独树一帜。而他建立在礼法基础上的法家思想,更是被汉文帝所赏识,因此采纳了贾谊许多有建设性的主张。  相似文献   

9.
张景霞 《兰台世界》2013,(11):129-130
在汉初以黄老之学为主流的政治生态中,贾谊以他深厚的儒学及法家功底获得汉文帝的信任,也可算独树一帜.而他建立在礼法基础上的法家思想,更是被汉文帝所赏识,因此采纳了贾谊许多有建设性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正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上元节",又称"元宵节"、"灯节"。早在两千多年前,汉文帝戡平"诸吕之乱"后即位称帝,戡平之日正是正月十五,所以此后每逢这天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正月为元月,"夜"在古语中也叫"宵",于是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这天定为"元宵节"。不过,当时还没有张灯、观灯的习俗。元宵节之夜为什么要张灯?在民间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成群结队,四处伤害人畜,糟蹋庄稼。人们就组织起来去追打。  相似文献   

11.
<正>《汉书·刑法志》用了相对大的篇幅对汉文帝废除肉刑的改革做了详细记载。本文以《汉书·刑法志》一书的记载为研究基础,从肉刑的历史沿革出发,详述了汉文帝废除肉刑的过程及历史评价,探讨了其背后所隐藏的法律文化,以期为刑罚的历史研究添砖加瓦。一、汉文帝废除肉刑的改革在秦朝以前,肉刑是作为主刑,因此主审官对肉刑的使用都比较谨慎。秦代"置天下于法令刑罚"之中,"事逾繁而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到了秦朝,肉刑就成为了主刑的  相似文献   

12.
金朝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铜钱的铸造和管理是这一时期货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海陵、世宗年间,政府大量收集铜材用以铸钱,又以实行短陌、推行铜禁、屡次限钱等措施力图解决钱荒问题,但收效甚微。铸钱过程中出现的“病民”、“多费”等问题最终迫使铜钱退出了流通领域。金朝铜钱以其复杂的演变过程在中国货币史上留下了特殊印记。  相似文献   

13.
田锡如 《档案》2014,(11):46-47
偶翻档案,发现一张抗战时期的宣传画——二十四孝图,生动地再现了汉文帝为其母喂汤药的故事。史载,汉文帝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敢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而且一病三年,卧床不起。这可急坏了刘恒,他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看到母亲睡了之后,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相似文献   

14.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在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戡平诸吕之乱后,被拥立为皇帝.其在位期间,以其内圣外王的道德素养和高超的领导艺术,恩泽天下及子孙后代,成为儒道各家交口赞誉的一代明君.于此,我们在推崇魅力型领导的今天,不能不同顾汉文帝之治国一生.寻求其领导魅力永恒之所在,进一步为当前领导者提升魅力提供一些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帝王以诏书形式反省自我、告谕天下始于汉文帝,西汉帝王罪己诏融入了阴阳灾异思想,但在敬畏天道中能顺应民意,改良政治,折射出一种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167年,汉文帝下诏废除肉刑,开始进行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帝刑制改革.是奴隶制"五刑"向封建"五刑"制过度的开始.  相似文献   

17.
汉朝的第三位皇帝汉文帝刘恒,是著名文景之治的开创着,在治国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有着独到的理念。他提倡无为而治、重视人才、勤俭节约、以德治国,在管理国家方面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与作为。  相似文献   

18.
"重农抑商"思想最早体现在商鞅变法中,商鞅主张耕战,后来的汉文帝则提出了各种重农措施。本文以秦汉时期的"重农抑商"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货币在没有以生产资本的方式进入社会生产领域时,只能作为一般的社会财富进行贮藏,而一旦货币没有参与到商品的流通领域,势必会引发一定程度的"钱荒"。本文从宋代铜钱的实际购买力、从宋廷的铸钱成本分析宋代"钱荒"现象。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167年,汉文帝下诏废除肉刑,开始进行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帝刑制改革,是奴隶制“五刑”向封建“五刑”制过度的开始。这一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改革却是由一位小女子引起的,她的名字叫缇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