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错行为指的是学生不经常产生的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学生的过错行为通常表现为恶作剧、故意违反纪律、无礼貌、骂人、打架、撒谎、考试作弊、小偷小摸、损害公物等。过错行为产生后,会对集体或他人产生不良影响,妨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如过错行为不断发展,甚至会导致违法犯罪。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过错行为,及时加以矫正。那么,怎样进行矫正呢?一、要摸清过错原因,教育做到有的放矢。每个学生都是不成熟的个体,犯有过错有其自身原因,如道德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等;也有其外在原因,如父母离异,…  相似文献   

2.
概括了中小学生过错行为的表现形式 ,指出学生过错行为产生的原因 ,给出了矫正学生过错行为的方法和措施 ,强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概括了中小学生过错行为的表现形式,指出学生过错行为产生的原因,给出了矫正学生过错行为的方法和措施,强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小玲 《考试周刊》2014,(43):176-176
学生产生过错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矫正学生的过错,教师要尊重、爱护过错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明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一、感化教育及其心理依据 所谓感化教育,是指教育者用行为影响或善意劝导,使受教育者被感动,而在思想或行动上,向好的方面转化的教育。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化教育是矫正青少年学生过错行为的一个重要教育方式。落后生或后进生,往往由于偶尔或经常出现某些过错行为,而产生一系列具有连锁性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具有这些过错行为和不良心理的学生,对老师、同学、家长等周围的人们,常常保持一种戒备的心理状态,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教育者首先要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征,这是教育的前提。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对后进生采取压服…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及时、准确地矫正学生的过错行为。做好学生过错行为的矫正和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  相似文献   

7.
简述中、小学生过错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和矫正。  相似文献   

8.
所谓过错行为,即学生经常会产生的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具体地说,就是不符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不文明行为.过错行为是品德不良的前奏,但其严重性、稳定性还没有达到品德不良的程度,相对讲较易矫正.因此.研究和矫正中学生过错行为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怎样矫正学生的过错行为金志兴过错行为是指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学生的过错行为是其不良品德的开端,通常表现为无礼貌、骂人、打架、撒谎、考试作弊、损坏公物、贪小便宜等。大量教育实践证明,过错行为是可以得到矫正和改善的。过错行为发现得越早纠正得越快,就越有...  相似文献   

10.
一、寻找原因首先必须要搞清楚问题是在哪里产生的。学生的过错行为是由于一些不良外部条件的影响通过学生内部的心理活动而产生的,所以我们不仅要从客观方面找原因,也要从主观方面找原因。学生产生过错行为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去诊断问题,综合地分析各种因素在学生身上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当今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社会、家庭等诸因素的影响,他们当中不少人有这样或那样的过错行为的发生,矫正学生过错行为是班主任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仔细了解学生,做到对症下药;保护自尊心,培养荣誉感;把握教育良机,引起内心震动;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等方面阐述了做好学生过错行为矫正工作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陈松彬 《生活教育》2015,(4):102+104
中学生过错行为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有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原因。教育作者应正确认识学生的过错行为,深入了解造成学生过错行为的主要原因,采取正面教育、正面引导为主,消除情绪障碍,善于发现"闪光点",注意抓反复,反复抓。  相似文献   

13.
刘芹华 《考试周刊》2013,(75):170-170
<正>所谓品德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它属于道德范畴内的某种过错或过失行为。青少年处于特殊年龄阶段,缺乏辨别是非、美丑、真假的能力,且缺乏自制能力,可他们极自然地依照自己所认准的道德标准行事,这是何等危险的举动。正确分析学生品德不良的产生原因,对其引导,帮其矫正的工作就不可回避,本文从这两方面切入,旨在帮助此类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与同仁商榷。一、学生品德不良的产生原因学生不良品德往往是外在环境的不良因素与内在心理因素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的产物。外在环境包括家庭环境与社会  相似文献   

14.
过失行为,是个法律用语,广义地讲过失行为是指过错,小学生的种种行为应属广义讲的过失。即他们没有遵守或破坏了他们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主要指校纪校规。用过失一词来表达小学生的各种过错,休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责任和感情,即不管学生行为的性质、危害如何,只要不触犯刑律,都在教育之列。我们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将过失行为简单划分: 1.学生活动中表现的过失行为:上课“走神儿”;上课时做小动作;上课时干扰别人;不认真写或不写作业;厌学;考试作弊。 2.与同学关系:打骂同学;与同学斤斤计较;对同学“恶作剧”;过分干涉同学;早恋;打群架。  相似文献   

15.
优良品德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德才兼备"是我们评价人才的根本标准,说明品德和才智同样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业失败、有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所谓"问题学生"是教育中小学教育的难题。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问题学生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特征、形成原因及矫正措施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及时矫正学生的过错行为,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呵护学生自尊心、优化群体教育功能、强化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学生意志力和免疫力、因人制宜地采取灵活多样教育措施等,是对学生过错行为矫正与转化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学生过错行为的表现多种多样:如故意违反课堂纪律、好打架、小偷小摸、考试作弊等等.根据这几年对班上学生的观察、了解,笔者觉得诱发这类行为的原因,大概有三点:(1)缺乏家庭管教或家教不得法;(2)学生成绩差,缺乏学习兴趣,养成了散漫习惯;(3)受到社会上各种坏影响.那么怎样矫正这类过错行为呢?  相似文献   

18.
及时矫正学生的过错行为,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呵护学生自尊心、优化群体教育功能、强化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学生意志力和免疫力、因人制宜地采取灵活多样教育措施等,是对学生过错行为矫正与转化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生的过错行为并不一定是由学生的思想品德不良导致的。他们好奇、易冲动、喜欢搞恶作剧,这些过错行为有时会影响课堂纪律,影响教学秩序,甚至对他人造成伤害。而过于严厉的处理方法可能不妥,适当的宽容反而有助于矫治学生的过错行为。案例一:高一学生小Z,刚入学时性格开朗,学习努力,且是文体活动积极分子,各方面表现较好,被选为班干部。他平时活泼好动,下课时常与几个同学开开玩笑或打打闹闹。某日课间,同学小A想跟小Z开个玩笑,趁小Z离开教室后,在教室门框上放了一把扫把。当小Z推开门进入教室时,扫把正好落下掉到Z的头上(这种恶作…  相似文献   

20.
案例描述我刚接任五(8)班班主任不久,就遇到一个叫王嘉庆的学生,让我很是头疼,煞费苦心。他在课堂上经常爱插嘴,用语言或其他行为干扰别人,违反课堂纪律;课后爱捉弄同学,经常与同学发生口角,大打出手。据学生反映:他打人早已是"家常便饭"了,班级上的同学几乎都被他打过,他甚至还打其他班级的同学。在对他多次批评教育无效的情况下,我决定转变策略,深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