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学概论》课的教学改革是个“老、大、难”问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应该从明确教学目标、加强教材建设和改革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努力改变文学理论教学的沉闷气氛,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文学概论课程有效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文本阐释和理性感染把学生引入复杂而生动的文学世界,其基本途径是在重返文学性的文学教育中,使学生能够建立有关文学的基本感知方式,进而掌握文学基本知识的理论形态与内容。重返文学性,无论对于理论研究还是课程教学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文学理论中的"理论"在实践教学中不能完全作为抽象的哲学本体来对待,而应该要强调理论的理性导引功能和文本阐释价值,在文学文本、文学解读、文学感受性分析中建立三位一体的阐释框架,最终展现的是文学理论教学中的知识与经验、文本与理性、感受与阐释的同一性,从而起到深化文学理论知识框架和体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学理论的学科定位决定了文学概论课程在教学理念上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当今学界的跨学科转向为文学理论课程理论与实践两结合的教学路径提供了可行性。教师应积极探索文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创新型的文学人才。  相似文献   

4.
文学理论课程具有实践性的品性,而现行文学理论教材与具体教学却存在着实践性的缺失.具体表现为:文学理论教材与当下文学实践的脱节;文学理论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思想实际脱节.开展文学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是解决文学理论脱离实践、文学理论教学脱离学生实际的有效路径.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现实要求我们开展文学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学概论课程由于理论的枯燥和学生知识储备的不足,致使学生难懂、老师难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一直进行着的文学概论教学改革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往往侧重于增加作品赏析的分量,无意中偏离了文学理论教学的目标。从可操作性实践环节设计入手,改善文学概论课堂教学结构,不失为一种新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6.
1 关于教材 本学期文学概论课程使用的文字教材是刘叔成教授主编的《新编文艺学概论》。与之相配套的有25节文学概论录像课、《〈新编文艺学概论〉学习指导》和《〈新编文艺学概论〉参考资料》。文学概论录像课不是教材的简单重复.而是就文字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作较为深入集中的阐释.与文字教材不即不离,相互配合。学习指导书提出教材各部分要求,提示要点,引导自学。参考资料包括人物、名词解释、经典作家论述和部分作品片断,是为学习教材扫除障碍,也使理论得以化解.与文学作品实际更好结合。将文字教材、录像课、学习指导书和参考资料结合起来学习,易使感性深入到理性,从现象追寻到本质,使理论和实际结合,做到对文学理论真正弄懂弄通。  相似文献   

7.
教学论即教学理论,它是整个教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几年的教学和对我国现行不同版本教育学教材这部分内容的分析。感到现行教育学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有些内容缺乏实质性的分析和论证,尤其在反映教学实践,用科学理论影响教学实践,帮助和指导各科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根据方面尚欠不足。下面就教学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谈一下粗浅看法: 一、教学论研究的对象,它同其它科学关系,尤其是与心理学关系,传统教材反映不突出。关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众说不一。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如《教育研究》1985年第九期王策三同志的《简谈教学论研究对  相似文献   

8.
文学场域的裂变给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教学带来了挑战。文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是在空间场域意识中理解文学理论教学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在媒介意识中理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在实践性意识中,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使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生活化,把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左其福 《文教资料》2008,(4):115-116
近年来,许多青年学者在反本质主义思维的主导下,大都改变了文学理论教材的理论架构和言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固有的文学观念与当下的文学经验之间的裂缝.但新编教材没能处理好文学理论的教材体系和文艺学的学科体系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它们往往倾向于对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借鉴和转化,忽视学生本土的现实的文学经验.其二,它们往往热衷于对某些文学理论的前沿问题和研究方法的探讨,而不注重文学理论知识的完整呈现.这与文学理论作为基础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的文艺学教材建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到世纪之交再次面临新的挑战.本文认为,具体与普遍、前沿与基础是高校文艺学基础教材《文学概论》中必须处理好的一对矛盾,因为《文学概论》主要讲授文学的元理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是从研究大量具体文学现象的基础上提炼出来,具有较大普遍性和相对稳定性.新的文学实践和前沿理论成果可以补充、完善或更新某些基本原理,但不能替代基本原理.因此,《文学概论》教材在贴近文学实践和体现前沿性的同时,不能丧失其作为基础理论的性质.其基本要义便是在中西文论的对话与融合的理论视域中,构筑起富于现代性和中国特色的文学本体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高校中文专业文学课教学一直重视从历史本位主义出发的社会伦理与思想文化内涵,忽略了文学文本自身的体式构成与审美特征,文学课教学的文学性被逐渐淡化甚至消解,由此造成中文专业学生理论认识与写作实践的脱离以及理论认识片面化等问题。文学课教学应坚持文学本位主义原则,从有关问题的理论探索入手,对教材的编写和课堂教学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国内文艺学研究集中在"文学与新兴媒体的关系受到重视"、"关于文学经典的讨论趋于热烈"、"关于审美意识形态的论争进一步深化"、"文学理论教材改革引起注意"、"关于审美主义的社会批判的误区和消费社会的美学评价"、"文化研究向个案研究推进"等方面,它们共同组成了2006年的文艺学热点。  相似文献   

13.
文学理论作为学科,涉及到的是一个历经两千多年积累、且不断批判和否定的知识生产过程。面对思想开放、思维活跃的青年学生,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理论课程,其难度和复杂性远非往日可比。经实践证明,重视如下要点,正面效果比较明显:讲授文学理论的重要性与激发新生的专业兴趣相结合;阐释艰深的文学理论思维方式与使用通俗简明的语言、实例相结合;分析文学理论几千年的知识生产过程与揭示学科前沿的思维方式相结合。贯穿其间的,就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入学科前沿的思维能力。从教育规律和学术研究角度看,文学理论课程对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赫尔巴特教育学理论开始传人我国,因其体系上的周密性对我国语文教学目标的阐释发挥了基础性作用。现代语文教学工作者们依据既有文论传统对其进行“转化”工作。语文教学目标的阐释框架完成了从“形式一实质”向“形式一内容”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百年文学理论教材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文学本质主义的思想倾向。1960年代的文论教材做出了摆脱苏联模式的努力,1980、1990年代的文论教材以审美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置换意识形态论,但都并没有突破文学本质主义的思维模式和理论框架。新世纪以来的新锐文论教材打出了反本质主义的旗号,却没能找到反本质主义之后文论教材建设的康庄之路。以文学存在方式代替文学本质作为文学理论教材编写中的基本文学观念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6.
新的高教改革强调人才培养的精英化与素质化。作为训练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重要平台的英美文学课程,其教学改革的重点应集中在增强学生对文学原著的阅读体验、利用西方文学批评理论进行文本解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结合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对文学作品进行探究解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前的文学理论课程教学,遭受了市场经济大环境以及学科自身建设不足的困扰。文章重点分析了文学理论课程在自身建设上的两个深层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思考和建议——我看30年文论发展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文论的发展和成就有目共睹,我们的文论研究正在走上正轨,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但30年的文论发展过程中所显露出的问题,也许是更值得我们深思的。首先是理论的引进何为的问题。引进西方多元化的新理论,除了思想、精神解放的意义而外,更为迫切、更为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尽快、尽好地建设自己的文化和理论,提高民族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其次是我们当下的文论发展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时至今日,我们文论界的学术同人确实应当群策群力,共同地思考和致力于建构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符合我们文化传统的文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伴随高校教育改革的步伐,文学史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在进行探索和创新。以宏观的文学史学观为理论基础,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进程及其特征,以整体观的理念梳理文学发展史脉络、确定各阶段的教学重点,以作品阅读的指导来夯实学生的文学积累,以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通过创造性思维、理论思考和创新表达习惯的培养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