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清代宁夏府是回族、汉族、满族等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地区。传统史料有大量关于清代中后期宁夏地区回族的记载,但是对清代前期宁夏北部地区回族的记载却非常少。通过梳理几条关于乾隆时期平罗县人口招募与回汉居住格局的史料,表明平罗县在雍正至乾隆时期就有回族居住。而关于回汉民族的居住格局,尽管总体上是"回汉杂处",但平罗县回族与汉族则是"分界而居"。  相似文献   

2.
李亚 《考试周刊》2011,(84):239-240
湖北回族乡的回汉民族关系是和谐、互助的。回汉民族混合杂居,有利于民族间的交往;民族通婚增多,有利于回汉民族的相互了解。学校教育是民族交往的重要场所;回族的宗教信仰得到尊重;经济发展,回汉差距缩小,是回汉民族关系和谐的基础。与此同时,政府要关注回汉民族关系的发展,营造回汉关系的长久和谐。  相似文献   

3.
王文利 《商洛学院学报》2013,27(1):34-38,55
陕西省宁陕县江口回族镇回汉共处一地,宗教差异淡化,生活观念有所改变,教育观念、生育观念渐于趋同,回汉文化价值得到相互肯定,从而形成和谐的民族关系和稳定的社会环境。通过实地调查、数据统计,基于文化生态学和民族学视角分析其成因与价值,可归结为当地民众对山区环境与回族小聚居回汉大聚居格局的适应引发的生活变迁,江口回族镇居民生活状况的最显著特征是回汉民族关系融洽,共同致力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甘南藏区是以藏、回、汉为主导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回族作为甘南藏区的第二大民族,在甘南藏区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历史上回族的先祖最早于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在今甘肃乃至西北的大地上,而甘南藏区回族的出现则已经是蒙元时期的事情,并且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渐兴盛起来。纵观整个历史过程,可以说回族在甘南藏区的产生与发展充满了辛酸与曲折。  相似文献   

5.
迈进21世纪,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民族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宁夏是回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宁夏的民族教育主要是回族教育。面对新形势,大力促进回族教育的发展,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的素质,促进民族地区乃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宁夏民族教育的发展既要考虑到民族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统筹规划,又不能搞“一刀切”。应根据少数民族实际和民族特点,有创造性地积极发展富有特色的民族教育,进一步提高民族学校的办学…  相似文献   

6.
一、回族女童教育是宁夏基础教育的“老大难”宁夏基础教育的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回族聚居的南部山区,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是回族女童教育.解放以后.宁夏曾讲行过几次大规模的普及初等教育工作,但都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除去当时大环境局限和影响的因素外,相当一部分女童不入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文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为分区规划,分步实施义务教育做准备,1987年我们组织调查组对全区回族聚居的农村回族女童入学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回族女童入学率为79.6%,比回族男童低8个百分点.据对不同地区的6乡18所小学1981年入学的1056名儿童跟踪调查.  相似文献   

7.
鸿宾楼事件与回汉关系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8年河北定县鸿宾楼事件的发生有着复杂的历史种现实原因.在应对事件和调适回汉民族关系的过程中,中共地方干部以党的民族政策为指导,在尊重回族文化习俗、相信回族党员群众、克服大汉族主义、注重对回族群众政策宣传教育、建立民主高效的民族工作机制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对当时尚缺乏应对此类民族突发事件经验的其他解放区具有范例意义,对建国后党和政府应对此类事件和增进民族团结也具有明显的镜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宁夏是以回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回族人口占全区人口32.75%,汉族占66.75%,其他少数民族占0.5%。从1990年开始,我区在首府银川市、回族聚居的吴忠市和革命老区盐池县6所中学和8所小学共52个教学班进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教材试验。这  相似文献   

9.
明清以来,通过政府强制性移民和老百姓自发性移民,大量内地汉族迁徙到宁夏南部地区,为当地的农业开发、工商业发展以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大量汉族移民的迁入促进了宁夏南部回汉群众的文化融合并形成了当前回汉民族杂居的居住格局,为当地和谐的民族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宁夏回族女童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族人口主要聚居在南部山区,这里女童教育相对滞后.审视历史基础及现实发展的进程,深入了解宁夏回族女童教育特别是宁南山区回族女童教育现状,针对回族女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影响和阻碍回族女童教育发展的原因,提出推进回族女童教育发展的应对措施,这对实现宁夏南部山区"普九"目标及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是家庭成立的基础,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人口婚姻家庭状况的变动与趋势。对民族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化进程中。东北少数民族人口已婚率、有配偶率有较大提高.但同汉族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丧偶率在缓慢下降,离婚率却仍呈上升趋势,离婚比快速提高;另外。少数民族家庭户增长幅度远小于全户汉族户。并且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日趋明显等等。这些问题不仅不利于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也影响着民族关系的和谐。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各群体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族际通婚现象渐多.未婚青年的婚姻观念对本民族的发展以及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发展都有着紧密联系.本文通过对未婚青年这一群体的调查发现,汉回两族未婚青年对通婚观念有很大转变,但依然在心理上承受着来自家庭和本族族人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味盲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从而为人种学及人类群体遗传学提供基本数据,并用于研究某些疾病。方法:本文是运用阈值法研究满、汉、回三民族人的尝味能力,并计算了味盲者和尝味者的基因频率。结果:三民族味盲基因频率分别为:满族:0.4588.汉族:0.2845 回族:0.4431。结论:满、汉、回三民族人对PTC尝味能力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基因库。  相似文献   

14.
在广西客家聚居区中,有不少以"那"或"盘古"为名的社坛。这类社坛的存在与祭祀习俗,蕴含着我国民族交往与融合的重要规律——对他族、他族文化尤其是宗教信仰的理解和发自内心的真诚尊重。汉族将南方壮侗族群的盘古神话纳入自己的文化体系,对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作用甚大。  相似文献   

15.
族际政治整合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探讨其实践形态对各少数民族成员实现由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转向同等重要。以天津市双环邨街道为例,通过对该辖区的社区文化、回汉一帮一、劳动保障、入户工作、民族团结月等活动的深入分析,呈现族际政治整合的实践逻辑。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提出了实践形态的族际政治整合之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新桂系的民族政策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桂系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是民族同化。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新桂系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社会、政治、化教育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对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新桂系推行大汉族主义,强迫弱小民族同化,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给少数民族带来了许多苦难,违背了少数民族的意愿,恶化了民族关系,加剧了民族矛盾。新桂系民族政策的反动性是明显的,消极影响是严重的。  相似文献   

17.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先秦时期,云南的土著民族与氐羌、百越、百濮等民族群体相融合,云南多民族分布格局已见端倪。秦汉至唐宋时期,随着汉族的不断迁入及与云南各族的融合,云南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元明清时期,大量的汉族人民进入云南,汉族即成为云南的多数民族,其他民族则成为少数民族,云南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这对云南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云南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乌桓、鲜卑部族最初属于东胡联盟,东胡破灭后,余部逃往乌桓山和鲜卑山,开始以乌桓、鲜卑之名出现于中国史籍。西汉武帝反击匈奴后,一直被匈奴奴役的乌桓、鲜卑族逐渐南徙,靠近汉边。考乌桓、鲜卑南迁的原因,与汉匈力量的转变密切相关。此外,他们长期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汉化较深,又因生存环境的改变,迫使其不得不南下寻找适宜的牧场。乌桓、鲜卑南下附汉,对汉匈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史天泽家族是金元之际汉地最大的一支地方势力,他本人是与蒙古统治者合作密切的北方汉族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一方面,史天泽为蒙古统治者东征西讨,身经百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另一方面,史天泽也比较有政治头脑和才干。他为人谦和,善于消除蒙古统治者的猜忌,在民族矛盾极为紧张的元朝,是唯一一位做到中书右丞相高官的汉族人。  相似文献   

20.
经堂教育产生于明清时期,是我国回族穆斯林接受教育的基本形式。近代以来,宁夏回族经堂教育由以往单一的宗教教育形式逐渐演变为回民小学、中阿学校、阿訇教义国文讲习所、伊斯兰教讲习所等多种形式,呈现出了种类繁多、办学方式多元,课程内容丰富、全面并与伊斯兰教积极互动的特点。近代社会思潮广泛传播的影响、回族的民族觉醒、崇尚求知的民族文化传统、上层人士的努力以及宁夏地方政府的推动作用等是造成近代宁夏回族经堂教育演变的社会、历史性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