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手机上网成瘾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手机上网的日益普及,手机上网成瘾成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新动向.手机上网成瘾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经济承受力等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亟须建立国家、网络、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有机结合的立体模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上网观,远离手机上网成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现状及与网络成瘾、学习倦怠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青少年上网成瘾自评量表、大学生手机上网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月平均手机上网支付费不同的学生在网络成瘾上存在显著差异(F=4.84,P=O.009);上课时用手机上网的频率不同的学生,在网络成瘾上存在显著差异(F=3.24,P=O.041).②上课经常使用手机上网的学生在学习倦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学生(F=5.34,P=O.005);每天使用手机上网时间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倦怠上存在显著差异(F=5.004,P=O.007).结论:网络成瘾程度高的学生也倾向于更多的使用手机上网,手机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排解学习倦怠情绪的重要工具,大学生手机上网的总体素养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3.
鲜词     
寡欲手机 指只有基本通话功能的手机。眼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对学业和原本规律的日常生活都造成了影响。而上网离不开智能手机,于是,  相似文献   

4.
寡欲手机     
指只有基本通话功能的手机。眼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对学业和原本规律的日常生活都造成了影响。而上网离不开智能手机,于是,  相似文献   

5.
李青 《林区教学》2014,(4):122-123
手机上网终端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和心理都产生着重要影响。手机上网终端受时间空间局限较小,具有方便快捷等独特的功能结构和优势,与大学生的网络使用需求更加匹配,但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群体的上网时间,降低了他们进行现实人际交往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容易造成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增加了形成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大学生手机使用率的增高,由手机引发的手机成瘾问题日益严重,明显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本研究通过对2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具手机成瘾倾向的发生率是4.37%。男女生之间手机成瘾倾向的差异有显著性。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原因、危害,并提出了戒除手机成瘾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网络使用率和网络成瘾率。通过对大学生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及其上网行为特征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使用者可划分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未成瘾三种状态,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中,三种网络成瘾状态的比例有显著差异;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大学生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活动以及对网络影响和网络成瘾的认识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截至2019年6月,我国上网的青少年约有1.44亿,占总网民的17%。"人手一机"在青少年中已经成为常态,手机逐渐取代电脑成为青少年上网的首选媒介。然而,手机使用不当会使青少年产生手机依赖或手机成瘾。手机成瘾的青少年常常表现出不良的心理应激、睡眠障碍、较差的学业表现等症状,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探讨青少年手机成瘾的机制对预防手机成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理市高校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网络成瘾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大理市某高校在校的一至四年级学生进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结果:该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6.5%,年龄、性别、上网目的、与同学的关系、初次上网年龄段和每次上网持续时间在正常组和成瘾组网络成瘾发生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上网持续时间、初次上网年龄段和参加课外活动情况是个体网络成瘾发生的危险因素,社会人际交往能力是网络成瘾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在校大学生中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尽早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网络成瘾倾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研究手机成瘾问题,本研究运用科学的心理测量方法编制了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并对随机选取的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主要表现为手机关系成瘾、手机娱乐成瘾和手机信息搜集成瘾。初步研究表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88与0.921之间,分半信度在0.541与0.854之间,重测信度在0.469与0.759之间。初步编制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具有满意的信度和效度,是一个有效可行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1.
温州高校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在发挥网络文化的正向作用方面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做法。但还存在着校园网络文化宣传阵地发展不够平衡、网络文化队伍人员配备不到位、学生网络自律意识较差、网络监控难度增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社会各界要共同开展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督促检查和奖惩机制;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加大网络文化资源的开发;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增强舆论引导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绿色校园网络"计划,促进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自我提升。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市37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网络偏差行为问卷、一般问题行为问卷考查了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并探讨了两者对一般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网络成瘾、网络偏差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网络偏差行为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一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最多;(2)网络偏差行为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3)网络成瘾者比非成瘾者表现出更多的一般问题行为;(4)网络偏差行为在网络成瘾与一般问题行为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流动和留守儿童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探讨两类儿童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使用问卷法测查了3416名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农村普通儿童,发现(1)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的网络成瘾倾向比率分别为12.99%、6.83%和6.82%。(2)初中女生的网络成瘾得分显著高于小学女生,男女流动儿童的网络成瘾得分均显著大于对应性别的留守儿童和农村普通儿童。(3)留守与流动儿童的网络成瘾倾向组与非网络成瘾倾向组相比,均存在较差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4)留守和流动儿童中网络成瘾倾向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比普通儿童的网络成瘾倾向组更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与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络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表现出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文章提出运用网络平台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养成的措施在于:建立专门的法律知识普及方面的网站包括论坛作为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和平台;通过网络建立较为全面的案例库;国家应通过立法、政策及规定等方式加强网络管理,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重视塑造大学生的网络人格;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应抢占网络阵地。  相似文献   

15.
孙伟 《鸡西大学学报》2012,(10):9-10,12
调查显示,"90后"高职生呈现出网络生活习性"移动化"、网络安全意识"无畏化"、网络荣辱观"虚无化"、网络功能使用"玩具化"等特点,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价值观主导;构建"全媒体"体系,发挥网络素养教育阵地的合力;全社会参与营造网络育人环境;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学生入党时间的特殊性、顶岗实习的分散性和流动性,顶岗实习与落实工作单位同时进行的移动变化性决定了现有学生党支部难以完成对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党员的培养与考核的任务,而网络在中国的普及与使用习惯提供了组建网络党支部的基本条件。通过组建网络党支部,明确网络党支部书记职责,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建设网络党支部与现实党组织无缝对接的制度,实现党组织完成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党员的培养和考核任务。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对此应保持清醒的认识,及时采取对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网络优势,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切实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今数字(虚拟)科技馆的发展正方兴未艾。目前,大多数虚拟科技馆也均构建在PC或者网络上。然而,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和广泛使用,在手机上构建虚拟科技馆更显得意义重大。本文基于J2ME(Java 2 Micro Edition)技术平台,在手机上设计并实现了全景图片的虚拟漫游算法,并基于此项技术开发了一个数字科普乐园全景漫游的原型系统。最后,对数字科普乐园的手机浏览与导航系统的研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对新时期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探求。利用好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和特点,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锻炼学生探究知识,使其学会合作交流和健康上网,从而发展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无线技术的高速发展,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感知矿山物联网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在介绍基于RFID感知矿山物联网的基础上,分析了感知矿山物联网中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缺陷,提出了改进基于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感知矿山物联网定位系统精度的方法,对矿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