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裴矩在隋朝官至黄门侍郎,参预朝政,为炀帝所信任。炀帝曾对侍臣说:“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其实,裴矩迎合炀帝,并非奉国用心,而是由于炀帝残暴,拒谏饰非,“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裴矩可谓佞臣。裴矩在唐初任民部尚书。唐太宗听说有些官吏受赂,“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果然,有一司门令史受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裴矩规谏说:“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相似文献   

2.
绪言在府兵制发展史上,隋代,特别是炀帝时代,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阶段。因此我曾撰稿尝试整理和分析了这一时期的府兵制度及其实际状况(以下简称“前稿”)。在这篇文章中,我着重论述了如下问题:增置军府、扩充府兵与废止总管府、扩展十六卫府制、并进而建立鹰扬府制这一系列变革是同步的,这种现象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与炀帝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化政策又有哪些具体关联?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父亲"作为传统、权威、生命和文化本原的象征,始终是文学无法回避的主题。先锋派作家余华,通过"无父""渎父"和"弑父"的方式,颠覆了"父亲"这一传统、权威、生命和文化本源的代表,也使他的小说叙事具有了后现代性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美国女权主义史学家琼·斯格特运用后结构主义解构性别本质论,强调社会关系、权力对社会性别的构建。将这一理论结合J.M.库切流散写作,分析其作品中集体失语,弑父恋母,以达到颠覆男女二元对立论,解构殖民主义和霸权文化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陈寅恪在40年代初提出“关中本位政策”,并明确认为这一政策在武则天之前仍保持并推行着。经过对《周书》和《隋书》等传主籍贯的分析,对陈氏观点提出异议。认为“关中本位政策”在隋朝炀帝时就开始发生变化,到初唐特别是唐太宗时已不复存在。其根本原因,与山东地区在隋唐之际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隋朝时期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文帝时西域与中原王朝的依属关系并未中断。炀帝即位后,开始采取各种措施经营西域,使中原与西域之间的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西域诸国的“方物”大量传入中原,西域乐舞、绘画艺术在中原广为传播;同时,中原的华夏文化亦对西域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进而为唐代前期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隋书·崔仲方传》记载了开皇五年(585)崔仲方奉命修建长城的概况:(文帝)“令发丁二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至黄河,西拒绥州,南至勃出岭,绵亘七百里。明年,上复令仲方发丁十五万,于朔方以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以遏胡寇”。这段记录有两处不妥。其一,将长城的修筑地点称为“朔方、灵武”有欠妥当。隋代的政区改革始于开皇三年(583),隋文帝废除郡一级,将施行了400年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以州统县二级。炀帝大业三年(607)又将州改为郡,所以直到此时州方才改名称郡。如《隋书·地理志》记载:“朔方郡,后魏置…  相似文献   

8.
思想上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论和信念,作风上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传统,行为上有遵规守纪的好习惯,实践上有求真务实、爱岗敬业、踏实工作的好行动,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的基本体现。  相似文献   

9.
追求学校的办学特色,已成为我国办学趋势。各类中小学特色类型有体现于办学上的、教育上的、教学上的、课外活动上的和管理上的五大块。但划分是相对的,现实中,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交叉。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完善的长期的艰苦的追求过程,它的形成过程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结合中小学的实践,成功地创办有特色的中小学的途径主要是:一是具备一位独具风格的校长,二是形成教学特色,三是加强教育科研和师资队伍,四是选好突破口,发挥自身优势,寻求外部支持。  相似文献   

10.
管理学与经济学在实践中的融合和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是随着人类有组织活动而产生,但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相对于经济学却比较年轻。由于二者在研究的对象上、实践的最终目的上有共同之处,所以可以通过对二者在表现形式上和实际运用上的差异特点的分析,来进一步揭示它们之间的互补性、互动性,从而超越各自在学科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帝舜是源于东夷而与华夏结合较早的氏族部落首领,其出身微贱,经历坎坷,终以非凡的勇气和勤勉仁孝品质得到部落联盟议事会信任,代尧为帝,为华夏族的融合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汉水、渭水流域在汉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水与汉水分别是黄河、长江最大的支流 ,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从这里走向黄河、长江的中下游 ,形成了极富凝聚力的华夏族———汉族。秦汉隋唐时期 ,华夏文明光彩夺目 ,不仅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繁荣时期 ,而且也是汉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壮大时期。汉民族因汉水而得名 ,凭渭水而壮大  相似文献   

13.
学者围绕"黄帝"一名涵义与来源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黄帝"即是"皇帝";"黄帝"一名的由来与黄色、黄土等有关;与带有"黄"字的地名有关;与"璜玉"有关;与上古先民的生殖崇拜有关。除以上五个方面外,还有其他的几种观点也值得注意。目前学界围绕"黄帝"名号涵义与来源的研究,成果丰富,但分歧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原创文化表现出与世界其他民族不同的特色,这就是人文精神。中国原始宗教在表达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关系时有明确的人文指向。黄帝从一开始就具有神人二重性,但中国人更重视的则是其"人性",后来被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春秋战国百家言黄帝,秦汉儒者注重人文理性的把握,使黄帝以古代圣王的形象呈现。黄帝人文始祖的形象具有现代性,对当代人文精神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这集中体现在黄帝祭祀的文化认同上。  相似文献   

15.
南宋抗金名将刘錡于柘皋大捷后,旋被罢兵权.其直接原因,为秦桧、张俊、杨沂中等人所排斥.其深层次原因,则在于宋高宗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采取抑制武臣措施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汉武帝时期的体育活动与军事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盛世军事活动频繁的时代。一方面,为了满足征战的需要,体育活动成为军事训练的重要手段,如射箭、蹴鞠、武术、田径、举重、摔跤等;另一方面,此时期的军事训练也带来了体育活动的发展。这一时期,体育活动与军事训练在相互融合中得到了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乾隆帝沿京杭大运河南下,六次御驾亲临济宁州,登太白楼,赏游南池,御制诗文,缅怀李杜:御制太白楼诗歌6首,御制南池诗歌15首,并作《御书杜诗》文一篇,立南池杜甫《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诗碑,题济宁南池少陵祠"荩臣诗史"匾额一个。乾隆以帝王之特有视角,吟诗品评李杜劣优。以详实全面的史料文献为依据考证源流力图还原乾隆畅游济宁太白楼南池的本真历史和作为一代帝王乾隆情系南池杜甫的思古幽情。  相似文献   

18.
一代明君的君主论--唐太宗和《帝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君主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与历史地位,历来受到学人的关注,并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在唐太宗《帝范》以前,这种研究有不少真知灼见、精彩篇章,甚至也有系统著作问世,但大多是就某一君主而论,或是就某一君主同另一君主相比较而论,而非把君主作为一种政治现象作综合的理论阐述。唐太宗所撰《帝范》改变了以往认识上和撰述上的这种局面,鲜明地反映了一代明君的君主论。他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君主现象作综合的分析,提出了在那个时代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成为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和政治思想上的一篇宏文。  相似文献   

19.
对于卢构桥事变的处理,裕仁态度甚为主动,有原则指导也有具体策划,坚决主战又重视迫和,处处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推动了事态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20.
汉景殿考     
腾冲"汉景殿",有说祀汉景帝,有说祀蒙世隆,作者考释实祀元代大理路第九代总管段功,以《滇志》和腾冲下绮罗《汉景本末碑记》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