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人格是指教师应具备的优良的情感及意志结构、合理的心理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教师人格有民族性、科学性、时代性、职业性要求。塑造教师的人格要树立教师人格榜样,认同教师人格;培养教师人格评价能力,发挥教师人格影响;开展培养教师人格实践活动,努力完善教师人格。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考察和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教师人格传统特征,指出教师价值取向的道德性、教师知识索取的人文性和教师成长的闭锁性是其主要特征,并由此构成了数千年的中国教师人格的演变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师人格是影响教师自身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近年来国内教师心理研究关注的重点。教师人格的测量无统一的测评工具,所得结果难以进行相互间的比较。教师人格特质、人格结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是当前研究的主题,未来应进一步深化教师人格研究,积极尝试开展教师人格的干预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教师理想道德人格是对教师道德人格的一种理想定格,是教师人格的应然性规定。它不但具有阶级性、现实性、实践性和超前性等一般理想道德人格特征,而且具有以形成示范、表率人格为根本指向,以无私奉献为价值指针,以教书育人为核心内容等职业特征。教师理想道德人格的塑造包括社会塑造和自我塑造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教师人格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教师人格是教育的一切”。我国教师人格的现代特征集中表现在:教师形象的典范性,教师角色的丰富性和教师培养的专业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教师人格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教师人格是教育事 业的一切”。我国教师人格的现代特征集中表现在:教师形象的典范性,教师角色的丰富性 和教师培养的专业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教师人格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因素,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塑造现代教师人格具有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面向21世纪的现代教师人格应具有民族性、科学性、时代性和职业性的特征.我国师范院校应根据人格塑造的内外机制,努力促进师范生教师意识的形成、教师人格的塑造、教师专业的强化,以培养出面向21世纪的新型教师.  相似文献   

8.
教师理想道德人格是对教师道德人格的一种理想定格,是教师人格的应然性规定。它不但具有阶级性、现实性、实践性和超前性等一般理想道德人格特征,而且具有以形成示范、表率人格为根本指向,以无私奉献为价值指针,以教书育人为核心内容等职业特征。教师理想道德人格的塑造包括社会塑造和自我塑造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教师人格问题,形成了教师个体人格与教师角色人格的匹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匹配性调查和统计研究,初步揭示了教师个体人格与教师角色人格的形成、特点及匹配关系等,最后对教师人格匹配性研究进行了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探讨云南中小学教师人格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目的,用团体施测方法对 199名中小学教师的人格特征进行评定,得出了受测教师在乐群性、兴奋性、敢为性、幻想性、忧虑性、自律性等方面高于其它专业技术员,而在紧张性、怀疑性、独立性上得分则低于后者;中、小学教师仅在乐群、兴奋、敏感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教师在一半以上因素中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教龄和科目的教师也存在一定差异的结果.从而认为中小学教师人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教师人格的健全发展是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 I-C)、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水平调查表、十条目大五人格量表(TIPI-C)对500名在校师范生的共情能力、人格、教师身份认同进行了调查,并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人格对师范生共情能力和教师身份认同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师范生共情能力与教师身份认同呈正相关;外向性、宜人性和尽责性人格在师范生共情能力和教师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师职业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与灵魂。教师职业人格具有形象的典范性、角色的复合性、影响的渗透性和形成的观念性等特征。良好的教师职业人格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是教师自我完善的直接诉求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教师职业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与灵魂.教师职业人格是有形象的典范性、角色的复合性、影响的渗透性和形成的观念性等特征.良好的教师职业人格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苴接诉求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人与文化须臾不可分。文化影响个人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及思想观念。文化对于以传承文化为己任的教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教师形象的塑造和教师个体心理的建构上。个体在获得教师身份的同时就等于形成了一种"身份性人格"。这种身份性人格与教师知识分子身份的相背离,是缺乏批判性的内倾性传统文化对教师职业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一项关乎人的生命发展的事业,人格辐射是最关键、最成功、也是最有意义的教育。教师、学生在教育交流、教育互动中借助于与他人的对话而构造出自己的身份和人格。教育互动的情境性、整体性、关联性要求我们必须整体的,不能用孤立的态度看待教师人格和学生人格的发展。因此,从教育互动的角度,探寻教师人格和学生人格发展是一条重要路径。教育互动,要求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倾听对方、师生建构的对话、融入对方的文化世界、尊重教育的伦理道德和主动的反思、重构自己。  相似文献   

16.
人格是指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人格有生理类型和心理类型两种。笔者较认同现象学人格理论,即人格就是个人是如何知觉和解释事物的,是个体对世界独有的观点和看法。我们所面对的是十几岁的高中生,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形成性格、兴趣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由于教师与学生接触的长期性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示范性,教师人格对学生所起的示范和影响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一、教师人格的引导作用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激活的源泉中产生出…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教学中偏离教学规律,其不正常行为主要表现为过度性教学、缺失性教学、偏见性教学和惩罚性教学。究其根源,主要是认知偏态、情绪偏态、人格偏态。教师的上述行为和心理常常造成师生之间的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的阻隔.不利于教学的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18.
人与文化须臾不可分.文化影响个人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及思想观念.文化对于以传承文化为己任的教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教师形象的塑造和教师个体心理的建构上.个体在获得教师身份的同时就等于形成了一种"身份性人格".这种身份性人格与教师知识分子身份的相背离,是缺乏批判性的内倾性传统文化对教师职业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考察特岗教师职业倦怠、工作压力以及人格特征现状,探究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人格特征相关关系及其影响。采用《职业倦怠量表(教师版)》《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和《人格特质量表》,对云南省、河南省与贵州省的8个地区345名特岗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特岗教师情感衰竭现象最为严重,特岗教师工作压力来源于聘任压力,特岗教师大部分人格特征属于外倾性、尽责性和开放性;特岗教师工作压力和人格特质对其职业倦怠状况存在不同程度显著相关,并且工作压力与人格特征不同因子对其职业倦怠维度有着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学者瓦利(valli)提出了五种反思模式。其中,人格性反思模式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信念和对自已教学的信念,它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自我发展,在强调人格性反思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