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中国哲学之源,《周易》的诸多范畴概念对中国思想产生着重大影响,尤其是《周易》的阴阳范畴更是影响着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本文正是立足于此探讨《周易》中的阴阳观念与和谐思维的关系,认为《周易》引进阴阳范畴的取向在于和谐,并由此促成了和谐思维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苗族地区民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它浓缩着苗族的文化精髓,折射着苗族的整个历史,蕴含有丰富的苗族民俗数学文化资源,主要是苗族记数、度量衡、图腾崇拜,思维决策的数学模型,它与中国古代典籍《周易》的数学有暗合之处.不管是苗族习俗中的阴阳观念或八卦崇拜,还是《周易》中的阴阳学理论,都是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和辩证思想,蕴涵有计算概率的思维决策,是指导人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上要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周易》卦爻辞之作在殷末周初,阴阳矛盾变化的文化观念构成了《周易》思想体系的核心,其他的一切思想,都是围绕着阴阳矛盾对立统一的范畴来展开的。值得注意的是:从殷商龟卜到《周易》用蓍草占筮,不能简单理解仅是筮卜工具的变化,而是表现了所象征的内容、观念及其逻辑思考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4.
骈体文四大形式特征(裁对、隶事、声律、敷藻)无不符合审美法则,有其存在的哲学和美学基础.《周易》思想作为我国传统儒道文化的哲学基础,以自然为准则,统摄万象.骈体文形式的四大审美特质与《周易》中的阴阳对举的思维方式、百虑一致的重象观念、声气应求的和谐理念以及附丽藻绘的审美思辩无不一一相契.本文主要借助《周易》这本奇书来阐明骈体文审美特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阴阳是《周易》里面最重要的一对核心命题,是理解《周易》思想的一把钥匙;并且它还是世事万物得以生的根本要素和动力。《周易》里面对生的理解和论述的形上意味比较浓而深刻,整个宇宙的天地人都在一个生机勃勃的大体系中,贯穿在永恒的易理的主题思想里。本文从《周易》最核心的阴阳观念入手,来探讨《周易》里面关于生的易理,分析《周易》关于万物为什么生、如何生以及生的状态和目标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揭示出《周易》的贵生思想的人本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6.
《周易》蕴含有诸多家庭幸福观念。正以纯情真德,畅通家庭幸福源流,固守家道常理,因循家庭幸福法则,是其家庭幸福之"常";男女交感互通,阴阳顺机变化,是其家庭幸福之"机";"以虚受人",守虚"扬谦",除骄抑盈,是其家庭幸福之"方"。《周易》中的家庭幸福观,对后世儒家伦理思想影响深刻,也为现代家庭幸福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周易》原典原貌追本溯源,重点对《经》中的阴阳和五行观念进行深入讨论;对原典的相关内容作了全面梳理。结论是:"刚柔相推之理"是易经的根本理论基础;"五行生克"观念也是原典的应有之意。但"阴阳五行"理论的系统化实在是后世之功。以期为初学者入易学之门打一把"钥匙";为消除人们对《周易》的误会和为传统文化正本清源做些努力。  相似文献   

8.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作者在书中成功塑造了两位典型的女性形象,一位是追求独立自主、渴望个性解放的简·爱,一位是长期被囚禁、失去自由的疯女人形象。试从女性的视角分析《简·爱》中的文化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冲击与碰撞。  相似文献   

9.
周易研究1995年第2期李平《<周易>与<乐记>》《周易》为六经之首,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正宗,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从中国古氏乐论的角度看,受《周易》影响最深的则为《乐记》。首先,“《易》以道阴阳”。阴阳之道是《周易》哲学的总纲,是贯穿天道、地道...  相似文献   

10.
《周易》与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有着密切联系,正是以《周易》为基础,形成了成熟的阴阳学说和初步的五行学说。  相似文献   

11.
在清代许多学者就曾关注和探讨过《二十四诗品》结构理论体系问题,然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至今日,此问题仍存有较大争议。通过对《二十四诗品》与《周易》及《道德经》关系的考察,分析了《二十四诗品》中诸品之间的关系。认为《二十四诗品》与《周易》的结构体系有很大的关联性。《周易》中"阴阳递变"和"易变无穷"的观念,《道德经》中"惟恍惟惚,恍兮惚兮"的思想,在《二十四诗品》中都有体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胡煦“乾元”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煦认为《周易》为天人合一之书为理论出发点,围绕"元"这一最高最完善最原初的观念,上至日月交光自然之易,下至阴阳男女人伦道德,无一不是《周易》之"元"的呈现。  相似文献   

13.
曾懿是生活于晚清的一位女中医,但她不仅仅是一名医生,也是一位在女性观念上颇有建树的思想家与实践家。论文从她的代表作《女学篇》入手,期望从她的言语中勾勒出一幅晚清社会女性意识与妇女生活的图画,希望给予当代女性如何解决现实问题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禅宗文化的性别倾向对当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禅宗文化就其总的性别倾向来说,具有女性性别倾向,但其自身内部亦存在着阴阳互补关系.而恰恰是这种阴阳两性倾向兼有的性质,使得男女两性在解悟和接受禅宗文化时各有所取,侧重不同.当代女性文学创作较为鲜明地体现了禅宗文化阴柔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徒然草》第九十一段是以周易思想为肌肤的章段,该段中所反映的作者兼好法师的无常观是佛教无常观与儒家思想调和的产物。通过比较分析《周易》及其注释书,考察兼好是如何吸收《周易》思想,并使其融入无常观中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论述《易传》在宇宙论的基础上建立起关于性别的形而上学,这种性别的形而上学主要体现在:一、阴阳是宇宙和人类两性关系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二、刚柔——阴阳的特性与男女两性的理想气质。三、合和——阴阳与男女两性的理想关系。《易传》的性别形而上学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易》“阴阳说”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所蕴涵的哲学思想非常丰富,其中"阴阳说"的哲学思想可归纳为"无中心观、两点论、转化观、变易说、和谐观"五个方面。《周易》"阴阳说"对指导我们解决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矛盾,尤其在教学观念、要素结构、系统建设、教学设计、发展思路变革方面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易》的阴阳之道对古代文学风格主流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一部形象说理的特殊的哲学著作。其基本符号“--”、“-”,《易传》赋予阴阳说,从而使这部著作成为表述自然界普遍联系的哲学范畴。将阴阳之道引申到文学领域,我们会发现《周易》对中国古代文学风格主流的深刻影响。阳刚之气与“风骨”,阴柔之美与“平淡”的艺术追求,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一系列的规定性。因此,我们可以说《周易》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学思想。创作风格是其一,同时涉及到形象思维等等方面。《周易》与我国古代文论的内在联系,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在教学几何图形中加强渗透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在小学几何图形中,空间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内容,包括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谓空间观念,就是指能够通过现实中的几何模型建立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几何模型,最终实现图形与模型的自由对接.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笔者在教学中做了相关的探索,现从教学实践入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正> 儒家六经之首的《周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唯物辩证的方法论,深刻揭示了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在信息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第一页。本文试图从信息科学的角度探索《周易》太极全息思维及其在气功养生中的应用。 《周易·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程颐注:“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