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在全球化成为主导语境的今天,本土很容易被忽视和掩盖。中国的教育理论在西方话语中也丧失了本土性,表现出"本土失语"。在此情况下,主张比较教育学走本土研究和自主发展的道路是很有必要的。论文首先分析了比较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然后从比较教育学本土研究和自主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两方面展开对比较教育学"本土失语"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成为主导语境的今天。本土很容易被忽视和掩盖。中国的教育理论在西方话语中也丧失了本土性。表现出“本土失语”。在此情况下,主张比较教育学走本土研究和自主发展的道路是很有必要的。论文首先分析了比较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然后从比较教育学本土研究和自主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两方面展开对比较教育学“本土失语”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科"以及"学科制度"逐渐成为学术界极为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本文基于社会学的视野与研究范式提出了"谁的学科"、"何种学科"以及"学科,何以可能"等命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学科标准日益多元化的时代,深入探讨学科问题有必要区分汉语语境中的学科与西语意义上的学科(discipline),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学科、社会科学意义上的学科与人文学科,以及制度化学科和非制度化学科之间的诸多差异.伴随着学科制度化的进程,学科组织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今天学科已不再只是学者的学科,而是学院的学科.不过,无论如何,学科之所以可能,归根结底还在于学科是人们创造出来的、用以认识世界的一种知识组织化的形式.学科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相似文献   

4.
比较教育的优势、弱势、功用及滥用——H·诺亚的见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除了探索科学的比较教育方法体系之外,诺亚(H.J.Noah)在比较教育的学科性质方面也有很多独到见解.如他对比较教育的优势、弱势、功用及滥用等方面的研究,对我国今天比较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仍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作为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比较教育学天然具有跨国性,学者们往往能在与别国学者的互动中获得参照,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品格。回溯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几代比较教育学人所形成的这一学术共同体具有以下三种鲜明的文化品格:第一,研究主体不仅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而且表现出鲜明的“天下”志向;第二,研究内容反映“经世致用”的价值追求,相关研究成果不仅服务中国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将教育前沿领域的中国关切与世界需要相连接;第三,研究过程突出彰显了“和合共生”的方法准则,不仅关注多样的国别与问题,而且努力促进各种教育思想与实践的融通创新。新时代,继承并发展这些文化品格对于我们建设中国比较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语境是语言学文献中使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术语,是研究语言使用和功能的重要语言学范畴之一.语境的研究开始于系统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伦敦学派,最早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由英国人类学家Malinowski提出来的,30年代J.R.Firth通过吸收Saussure和Malinowski的观点,发展出了语境理论.随着语用学和语义学等语言学科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语境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的重视.语境理论对语用语义的研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外语教学与实践中更具有重要性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科学为人民"组织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末美苏冷战的时代背景下,是具有马克思主义倾向的左翼组织。该组织成员强调科学技术的社会文化语境,揭露美国的政府与企业相结合对科技研究的主导,号召科学研究应该具有自主性,并传播"人民的科学"理念。作为时代的产物,"科学为人民"运动的主张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因而其主张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物质文化和科学技术极端丰富发展的今天,反思科技的负面效应、追问科学的本质及其与人的关系,这或许是"科学为人民"运动带给当今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语境原则,是语用学、语义学、语言哲学等学科中的一个基本和核心的概念。语境是语言赖以生存、运用和发展的环境,制约着语言的表达。在语言哲学上,语境原则自弗雷格的提出之后,经过斯特劳森的引用和解释,发展到今天已成为语言哲学中的一条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对于哲学问题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作为一个思想家、文学家,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荀况、王充等人的思想,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他的一生不但重视教育理论,更重视教育实践,注重教育的施教方法,主张儒、佛调和,教育要培养"忠君、孝亲",符合"公之大者"和具有"生人之意"政治理想的人才;提出"顺天致性"教育方法和"交以为师"的师生关系主张,对现代教育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学科文化的研究对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学术组织管理与评价、跨学科研究以及大学内涵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学科文化研究肇始于学科分类研究。从不同的分类标准看,学者们一般是从学科认识论、学科共同体整合机制以及学科成员个体的行动策略等三个理论维度来认识和理解学科文化。学科文化的实证研究包括单一学科内部的文化“深描”、不同学科的文化比较以及学科文化与社会再生产等三个研究层面。三个理论认识维度和三个实证研究层面构成了国外学者研究学科文化的基本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