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方哲学在黑格尔之后开出了各种各样的花朵,有视黑格尔哲学体系如死狗而予以抛弃进而趋向非理性的生命哲学,也有对黑格尔哲学正视及批判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结合时代问题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不仅指出了以往哲学的形而上学特性,而且表明了哲学的关键在于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影响人们的实际生活,而并非只是一些悬于高阁的空疏言论。实践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特性,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而作为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回应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问题,也就是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在实践中展开,并至于何种境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费尔巴哈在对黑格尔哲学批判和宗教批判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人本主义哲学,其哲学体系并没有真正突破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从根本上看仍然属于解释世界的旧哲学。正是在批判地继承费尔巴哈哲学的前提下,马克思创立了以现实的人和人类为本体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3.
马恩的哲学启蒙理论之一来自于德国古典哲学,而黑格尔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对黑格尔哲学进行彻底的理性批判,恩格斯在本书第一部分着重论述了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和联系。在解构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恩格斯深刻的认识到黑格尔哲学具有的封建性和革命性,革命的思维方法和温和的政治理论的内在矛盾。一阵见血地指出了黑格尔理论的缺陷,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列宁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进行的:第一条途径是通过学习和阅读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人的有关著作间接地了解、分析黑格尔思想;第二条途径是通过独立、直接地涉猎和研究黑格尔的哲学著作。列宁研究黑格尔哲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研究黑格尔的《逻辑学》而真正理解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以期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自从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深入分析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和辩证法之间的矛盾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哲学界备受瞩目的问题.本文在综合前人的观点的基础上,着重从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与方法之间的对立性入手,以期正确地理解黑格尔的哲学思想.这对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科学理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西方法哲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法哲学的批判开启了法哲学史的新时代,拓展了法哲学的视域。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关于国家和市民社会的理解,揭示了黑格尔国家观的形式性、不彻底性和神秘性,还批判了黑格尔对哲学的理解。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当代中国法哲学的建构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是通过并超越德国古典哲学而“成为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充分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思想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毋庸置疑有其不可或缺的学术基础.正如列宁所洞察到并多次强调的,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马克思虽然没有留下大写的逻辑,却留下了《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这里提到的逻辑,在主要的方面,无疑包含着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学术基础的肯认.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新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表现为从黑格尔思辨思维方式到费尔巴哈人本思维方式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在他为详细制定自己新哲学的观点而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确立。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新哲学把握属人存在,理解、诠释和评价一切哲学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具有深刻的合理性。它是对一切旧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由之开创了人类哲学思维的新视野、新境界和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与怀特海虽然有着各自的哲学立场,但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共通性。以生态文明为视角,从有机共同体、过程集合体、价值诉求三个维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怀特海过程哲学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解决现实中的生态问题,也能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于这两大哲学体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国家和法的问题是黑格尔法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一名著中,运用唯物主义原理,对自己早年推崇的黑格尔法哲学进行了清算和批判,揭露了黑格尔在社会、国家与法的关系上的唯心主义法哲学观,实现了在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方面对黑格尔法哲学的突破和超越。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也为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中国转型期间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辩证法在整个辩证发展史上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作用。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基督教神学三位一体辩证法、黑格尔思辨哲学辩证法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辩证法的逻辑发展过程。神学辩证法中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关系,黑格尔辩证法中普遍性、特殊性和个体性的关系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中人的“种生命”、“类生命”和“自我生命”的关系是辩证法自身发展的正、反、合的过程。通过对这三者关系的考察,可得知黑格尔辩证法是从神学辩证法向历史辩证法发展的必然环节。  相似文献   

12.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科尔施哲学批判的历史背景是哲学的危机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性的丧失,这种危机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虚无化和实证化的错误倾向上。恢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本性以及由此实现由于丧失哲学性而被阻碍和取消的革命,成为科尔施哲学批判的问题指向。要从根本上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性,发挥辩证法批判性和革命性的作用,促成革命的实现,就需要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原则。根据科尔施哲学批判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要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头脑;践行群众路线,推进全面布局,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费尔巴哈哲学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或对理性传统的挑战,其哲学批判的"反理性"维度主要体现于其感性哲学的逻辑起点"感性"及其"感性—对象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德拉·沃尔佩把黑格尔的历史唯心主义还原为一种一般唯心主义,认为黑格尔的哲学在本质上只不过是一种否定的神学,其辩证法也只是一种先验的辩证法;而马克思的哲学则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这种批判表现为马克思与黑格尔在方法论上的彻底决裂,进而认为方法论的变革——科学辩证法——才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体现。但是德拉·沃尔佩在解释这种方法论变革的时候,并不是立足于马克思文本本身的含义,而是戴上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的眼镜来反观马克思的方法论的,在本质上已经用亚里士多德的无矛盾原理和伽利略的实验方法偷偷地置换掉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的方法论还原为一般唯物主义的实验理性,这是对马克思哲学的极大误读,已经远远地背离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规定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乃是哲学之扬弃意义上的现代唯物主义世界观,具体说是实践的、历史的和辩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剔除了传统哲学的独立科学的形式,在研究现实世界的历史科学中得到证实和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绝对方法的批评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悖论。马克思不赞同黑格尔脱离现实生活的唯心论的“运动的抽象”,但并不反对哲学本体论上的辩证方法的“抽象”。马克思哲学反对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但又确认范畴在形成理论科学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立场。既是生活的、历史的,又是抽象的和超验的。  相似文献   

17.
创新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时代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一种哲学形态,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创新实践既坚持了马克思实践的观点,同时作为时代精神的概括,从根本上抓住了实践的创新性特征,是建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唯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位于“生活哲学”.方可真正体现其作为“批判哲学”及其“哲学批判”的本质内涵、价值指向和根本目的之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指向生活世界的哲学,是观察生活世界的世界观;其秉持从生活到生活的运思路向,立足于现实而把握未来;依托于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未完成的因而随生活主题的演变而不断变换形态,是通过优化人的生活而深刻关注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生活哲学”的价值在于:有助于对当代生活进行深刻反思,有助于在当代中国落实“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有助于反思和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9.
叔本华和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分别代表着现代非理性主义的开端与传统理性主义的完成。因此 ,理解他们的批判对于理解西方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所取得重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翔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深入浅出剖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