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除去传统意义上典型的全日制用工劳动关系,非典型劳动关系中的非全日制用工在目前劳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非全日制用工的灵活性对于促进适龄劳动者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劳动报酬、劳动合同的形式、劳动时间以及用工制度的转换等方面受到的法律保护却不甚如意,规定非全日制加班制度,统一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利用书面合同形式稳定非全日制劳动关系,为非全日制劳动者购买劳动保险,保障劳动者权益,以此促进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完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非全日制用工作为一种新颖的劳动关系形态,具有灵活性和用工成本低的优点,在我国存在已久.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利用此种方法来降低成本从而达到追逐利润和实现资本流动.对于劳动者而言,可以实现收入增加,自由务工.非全日制用工使我国劳动力供求市场矛盾加重,但在减轻就业压力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关系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非全日制用工标准不明确,劳动合同规定不明确.社会保障缺失等.至此,应该不遗余力地在这些方面做出完善,保障好非全日制劳动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自发打工大学生具有"弱者"的身份,他们与用人单位建立的是符合主体性判定和从属性判定标准的劳动关系,因此,劳动法应该适用于自发打工的大学生,更何况现有法律法规也并不排斥劳动法对自发打工大学生的适用。我们期待能在司法实践中使劳动法适用于自发打工大学生并形成路径依赖,同时在非全日制用工的一般规则下制定非全日制用工特殊规则以明确保护大学生这一特殊劳动者。  相似文献   

4.
《邢台学院学报》2019,(2):87-90
"互联网+"时代下劳动关系模式由原来的"以公司为中心"变成了"以人为中心",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公司的从属性,而在传统劳动关系认定中,又特别强调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依附性。随着大量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使得互联网平台用工这种非标准劳动关系的存在愈发常见,引发了对传统劳动关系认定的挑战。厘清互联网平台用工关系,对于非标准劳动关系的认定以及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断发展的劳动形态和用工形式呼吁对平台用工法律关系进行类型化分析。骑手依托外卖平台进行的生产性劳动,本质上属于从属性抑或自主性劳动。将平台劳动的从属性和自主性特征作为类型化依据讨论外卖平台企业用工法律关系,以人格从属性和经济从属性作为识别外卖平台企业用工法律关系的一般性标准,以劳动自主性作为识别外卖平台企业用工法律关系的特殊性标准。依一般性+特殊性标准对骑手的用工关系进行划分,骑手在合作用工形式中与外卖平台企业之间形成劳动关系,在众包形式中,符合特殊性判断标准同时具有较弱经济从属性的骑手与外卖平台企业之关系为民事关系,但符合特殊性标准同时具有较强经济从属性的用工关系应纳入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非标准劳动关系是针对标准劳动关系而言的,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主要调整标准劳动关系及保护其相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劳动用工的灵活,非标准劳动关系大量出现,而其法律规制及其相关劳动者的保护相对缺乏。要使非标准劳动关系受到法律的有效规制,保护相关劳动者的的权利,需要在已有的相关规定之上,将非标准劳动关系进行细化、统合,尽量将其都纳入到法律的调整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主要通过规定劳动时间的上限来定义非全日制用工制度,但对具体工作时间、劳动合同应采取的形式、社会保险的缴纳等实质权益方面的规定明显不足,容易造成形式与实质的不公平现象,侵害非全日制工的权益。应明确劳动时间界限,平衡劳资双方举证责任,实现非全日制工经济权利的制度化,建立非全日制工与全日制工转化机制,完善非全日制用工制度,更好地保护非全日制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朱龙 《鸡西大学学报》2014,(3):146-147,150
劳动关系是极具人身从属性,涉及劳动者基本生存权益的社会关系,其产生于劳动者向用人单位实际提供从属性劳动的客观事实。在我国用工形式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裁判者在认定劳动关系时应秉承保障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体面劳动的劳动法基本理念,以人身从属性为核心审查要素,更加灵活处理那些未被劳动法明确地涵盖在其调整范围内同时又迫切需要予以倾斜性保护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以专门的章节就非全日制用工制度所涉及的计酬方式、计酬标准、工作时间、合同履行、工资支付周期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确立了劳动法保护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的价值取向。然而,通过对这一制度进行纵深和细致的思考和反思,非全日制用工在合同的解除、社会保险缴纳等多各方面的制度设计都背离了劳动法的初衷。为了更好地维护这一部分的劳动者权益,需要对这一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在校大学生从事兼职工作已成为了大学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对于"兼职"的定位存在较大争议,而劳动法中相关规定的缺位是问题症结,对此,本文跳出传统"全日制劳动关系"与"非全日制劳动关系"的划分,提出了"非标准日制劳动关系",以期兼职活动也可以得到劳动法的羽翼保护,切实保障在校兼职学生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