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学生品性成长、班级高效管理和德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等需要由他律转变为自律。依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自律能力,真正实现他律变自律,应该成为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班规我们订”一课是他律变自律的良好教学素材,教师应该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子,拓展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内涵,真正让小学生变他律为自律。  相似文献   

2.
学校管理行为的目的是提高办学效益,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努力采取最有效的管理行为。本文从学校管理行为“宜多”、“宜少”的角度谈点体会。一、多一点自律,少一点他律教师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在管理学生时,知道自律的重要性,明白自律的约束效果,因此,学校实施管理时,要尽可能地多倡导自律,少运用他律。这样,能减少教职工因他律而产生的逆反心理,有利于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此,学校领导,(1)要严以律己,做出榜样,以增强整体自律效果;(2)要教育教职工树立敬业、乐业思想,增强法制意识,从学校大局出发,明白学校他律行为是为了达…  相似文献   

3.
邱亮 《学周刊C版》2011,(11):23-23
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和主动发展的热情.提高班级管理效能.一般需经历三个阶段.班主任的引导管理: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实现自主管理途径较多.尤应注意四个方面:学生共同确立班级的奋斗目标.共同制定班级管理计划:全员参与管理班级.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在活动中实施自主管理,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积极建设班级文化.“制度管理”让位于文化引领.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84):170-171
自律是对儿童道德教育的一个目标,然而,自律不是自然存在于儿童的道德进化过程中的,这期间他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科学、民主的他律是通向自律的有效途径,为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以责任为导向,从制度文化的创建、行动文化的落实到自律文化的培养几个方面帮助儿童顺利从他律过渡到自律。  相似文献   

5.
在学生管理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不断完善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学生自主管理上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校的有效管理之路。我校的德育工作,始终围绕"以生为本、自主管理、学会做人"的目标,积极转变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创设发展平台,使学生由他律逐步走向自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有“自律道德弱化”及“他律道德缺失”。针对问题,本文对构建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防治体系进行了思考:一方面通过网络道德教育将道德规范内化,形成道德自律;另一方面是综合运用管理、技术、法律等手段形成他律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实施中,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是个关键,是管理水平上质的飞跃。学生行为规范的实施如果处于他律状态,其效果不但事倍功半,而且难以持久,反之,若处于自律状态,则能持久,并能形成良好的校风。这里,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的人文环境是学生行为规范由他律到自律的重要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师来说,是否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与教师自身的知识是否渊博同等重要。当然,宽松并非不要纪律,不要学校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教师要在营造宽松愉悦环境的同时,让学生成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要让学生参与制定制度,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使学生产生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9.
传统教育中常见的班级管理方式为"他律",即班主任充当管理者,班主任说什么学生听什么,班主任要求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这种被迫式的管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效果,但长期下去,将会严重压抑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应该转变"他律"为"自律"。只有当学生自觉地形成"自律"的意识,自主地管理班级,管理自己,这样的班级管理才是真正有效的,生命力才是最长久的。  相似文献   

10.
自律与他律概念在艺术理论中经常被使用.但往往在用法上不明确,在理论阐释上易产生歧义.在<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中,作者也始终贯穿着对自律、他律问题的关注与探讨.虽然音乐中从不同的角度看,的确存在自律或他律的因素,但将自律与他律对立起来.并以其作为不同音乐学派划分的依据是不够严谨的.因此.可以从自律、他律的概念入手,从内容--形式关系对自律、他律观的影响中揭示出音乐既是自律的又是他律的,是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1.
廉洁奉公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廉洁奉公内驱力机制的形成对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领导干部廉洁奉公内驱力形成的核心是自律、他律、自律和他律的辩证统一。学习、培训和修养是实现自律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搞好监督与制约,可以强化他律;促进他律与自律的结合与统一,达到“慎独”境界是关键和目的。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自律能力培养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律能力是衡量学生思想道德境界高低的重要标准,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自律。本文提出引导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培养学生道德自律能力的五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陈佳 《文教资料》2007,(11):134-135,54
班级管理是学校运用他律形式导向学生自律、自育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发展和成长规律,做到方圆有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本文阐述中学班主任应如何把握好班级管理“六度”。  相似文献   

14.
自律: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可从他律和自律两方面着手,在一定条件下他律可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道德规范的他律性只有转换为道德主体的自律,才有道德意义可言。由于新闻职业的特殊性,加强自律应是其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加强自律既要在内心中建立正确的道德法庭,并具有正确的判断能力等。而强道德教育,理论修养等是加强自律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还要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自律与他律概念在艺术理论中经常被使用,但往往在用法上不明确,在理论阐释上易产生歧义.在<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中,作者也始终贯穿着对自律、他律问题的关注与探讨.虽然音乐中从不同的角度看的确存在自律或他律的因素,但将自律与他律对立起来,并以其作为不同音乐学派划分的依据是不够严谨的.因而,可以从自律、他律的概念入手,以内容--形式关系对自.律、他律观的影响揭示出音乐既是自律的又是他律的,是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大学班级管理是指班级管理者按照高等教育管理的规律和要求,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为实现大学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不断进行组织、指导和协调的一种教育管理活动.然而,传统的大学班级管理较多地依赖于规章制度,而规章制度的制订又没有充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以至于班级管理境界长期停留在规章制度的他律阶段,致使班级和谐自律的育人功能难以发挥.为此,创新大学班级管理,促进班级管理境界从矛盾他律走向和谐自律,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关键,也是摆在学生一线管理者--班主任(辅导员)面前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会自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3个阶段,即: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在小学阶段,正是儿童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道德判断上逐步转化?如何采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由他律到自律呢?  相似文献   

18.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我党既定的战略目标,我们目前开展的教育形式,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集中学习,这种靠外在力量推动的学习,我们可以称之为他律:一类是个人自觉实践,这种靠内在力量推动的自觉实践,我们可以称之为自律。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他律是基础,自律是保证。抓好他律和自律,既要重视他律,更要重视自律,处理好外因、内因二者的关系.把保持先进性教育建立在教育主体自觉性、主动性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二者相得益彰,是保持先进性教育的持久性、长效性的一个好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丁俊霞 《成才之路》2012,(32):42-43
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努力贯彻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自律"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把社会层面的思想道德规范,在自我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从"他律"走向"自律"。  相似文献   

20.
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阵地,班主任的理性管理起着关键作用.要让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有班级集体荣誉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从"他律"渐渐发展成"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