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息息相关的。时下,很多人包括教育专家学者大多把教育的目光集中到学生的身上。诚然,每一次教育的改革,也都把重点集中在关注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但是要想真正实现教育的变革,关键还是教师的变革,而教师的每一次变革就是教师专业的一次成长,其成长的成败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标下,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抛弃传统教学模式下"代言人"的形象,不再做传授知识的工具,不再一味地"拷贝"知识,转述教材,而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对象是人,是鲜活的生命。一、教师应该转变角色定位教育是生命的涌动与成长,生命是具体的、独特的,每个个体都愿意张扬自己的个性,激发内在的潜能。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受到了束缚与控制。学习内容是教师精心挑选的,学习过程口耳相传。  相似文献   

3.
青春期,生命所无法跨越的时期,也似乎是教育最害怕面对的时期。当我们回首自己的成长,当我们走进青春期学生的生活世界,也许,我们会感受到"青春"的力量,听到"青春"的呼唤。将对青春期学生的再认识汇聚到教育自身的变革,就可能浓缩为"青春教育":直面青春期、敬畏青春期、促进青春期学生的生命成长,让我们的教育充满"青春"的气息和"青春"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张玲 《中国教师》2014,(3):60-62
<正>"教育这个领域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用生命去进入的。教育,究其实质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相互对接与交融,也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摄养。"[1]近年来,对师生生命成长的关注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长期以来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同时也引发了教师发展的"工具化"、"技术化"乃至"功利化"的倾向。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强化生命教育意识,是走出教师专业发展桎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当今世界教师教育的主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必须把着眼点放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以及学校的变革和发展上,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使教师认识到教育和学习不再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应成为生活本身的目的和内容,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一、突出培训重点,强化师德教育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师德,不是简单的说…  相似文献   

6.
<正>策划人语赋能,即赋予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能力或能量。我们依据乡村教师不同的发展状态,或是搭建"脚手架"或是提供"起跳板",或是注入"助推剂"从而让乡村教师能够不断定义未来,变革现在追求生命的激情、发展的兴趣和美好的未来。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赋能,要在三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主导自己的发展。这是从"要求"教师发展到教师"渴望"自我成长的转变。乡村教师生活在城乡变革过程的诸多  相似文献   

7.
正一.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师核心素养教育兴国,显然说明教育的重要性。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教育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事。我们只有敢于现代教育事业投资,敢于积极创新新的教育方式,让教育在发展中成长,让教育在成长中走向新的高度,利国利民。说到教育,我们最离不开的就是教师。教师的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资源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我们每一所学校都在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如何让学校充满生命的活力?如何继续保持住自己的优势让学校可持续发展?作为能动的"人"的教师无疑是这种竞争的关键,因为教师既关键地影响着教育活动的实际质量和长远效果,又是学校教育持续改进的最深刻的变革力量.因此我们各级领导要重视教师的成长,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教师发展与学校组织变革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组织特性表明,学校不仅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师发展、教师生命价值实现的场所。"自我更新"、"主动发展"是教师发展的动力。教师发展是在学校组织中进行的,现行教师发展研究缺少对教师发展的外在保障机制——学校组织层面的深入研究。基础教育学校组织应当实现从价值标准到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的变革,以保证教师的发展,实现学校真正意义上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每个教师都应有教学主张,我的语文教学主张是"让语文教育适合生命成长"。这个主张是根据生命发展需要、教育本质的追寻、教育研究的启迪、语文价值的寻觅而建构的。我们把适合生命成长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和重要方法。这基于人的生命追求成长,生命成长需要语文教育;不同的教育对人的生命成长影响不同,每个人都期盼得到适合的语文教育。为此,建构自己的操作模式:确定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价值,重构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内容,建构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途径,探究适合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与众不同的生命个体,他们具有个性化的思想、情感和需要。教育只有尊重生命成长规律、尊重生命的主体性,给予生命个性发展的空间,才能促进其发展,最终达到教育目的。基于这种视角,我们提出了"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尊重赢得尊重"的口号,制定了"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的教育目标。营造环境,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生命的成长与它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对于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就是学校教育环境。因此,我们致力于学校良好的、和谐的教育环境的创设,以促使学生生命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中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雁 《教育革新》2010,(10):37-38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改提出的重要教育理念。它强调了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其实,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说我们教师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达到使学生发展成才的目的。教育的根本功能就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那么,同样也要看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谈何教育成效。这就涉及到在新课改中到底应有怎样的学生观、教师观:应如何看待当前新的教育形势下的师生关系:如何认识现代教育中师生地位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实践,不断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娟 《考试周刊》2013,(95):29-29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已不再只是侧重于教师的讲解,而是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命课堂,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空间。生命化的课堂教学就是创造师生共同发展的生命环境,从无知到觉醒,从成长到超越。  相似文献   

14.
要以育人为本作为一位教育家,包括作为一名教师,要认识教育职业的特点。首先,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而不是无生命的物质。第二,内容是传授知识,是育人,是帮助儿童成长,培养学生的心灵,要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第三,职业的手段不同。我们不是用工具,而是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品德和智慧影响他们。别的职业都要有工具,医生要有听诊器,要有手术刀,唯独教师不要这些。  相似文献   

15.
生长是每个人的权利,教育更应以生命的视角关照师生的成长。"百草园"应成为师生成长的沃土,滋养师生生命成长的乐园。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从文化理念主张的确立、课堂教学的变革、教师团队的多元共长、校园生活的重构设计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教育只有回归到生长的本身,才能更好地实现生命意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叶澜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是基于研究性变革的学校转型研究。在这项长达近18年的研究中,叶澜认为教育变革呼唤发展性的新型教师队伍,而教师的在职教育难以独立完成造就新型教师的艰巨任务。无论是脱产还是不脱产的在职教师都需要面向和回归到学校教育实践,造就新型教师的基本路径在于教师自觉参与学校的变革性研究。教师在变革学校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生命整体,在成就事业的同时让自身得以成长。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当今世界教师教育的主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必须把着眼点放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以及学校的变革和发展上,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使教师认识到教育和学习不再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应成为生活本身的目的和内容,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守心""静心"与"安心"。首先,"教育为人生"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回归。教师的"教育理解与格局"是决定专业成长高度、温度与效度的关键因素。青年教师往往把专业成长的"彼岸"窄化、薄化、淡化,具化为可感、可视、可得的实绩结果。诚然,公开教学的磨砺、课题论文的琢磨、参赛奖次的获取等,都促进着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教师职业的真正价值是什么?专业成长的目标归宿是什么?这些特别需要年轻的他们将之作为核心命题去参悟、去明晰、去坚守。"教育为人生"是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智慧凝结,它引领着我们把自己的教育生命回归到儿童生命成长的长河中去。我们的专业生活服务的是学生一生的发展。拥有"教育为人生"之理解与格局的青年教师,往往能守住自己的心,他们的视野无比辽阔,心胸无比开阔,专业行动无比有力,成长发展指向"成为一名真正的好教师"的温暖且美好的"彼岸"。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物教学》2019,(16):5-10
生命教育包含自然生命教育、社会生命教育及精神生命教育三个维度。生命教育是生命与生命对话的过程,是教师面向学生进行有关自然、社会、精神三个层面的教育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引下认识自然生命本质,感受社会生命内涵,提升精神生命价值的过程,这就是"生命对话"。对于生物学教育而言,无论对象还是内容都是自然生命本身,生物学教育是始于人与自然生命的对话,这种"求真"的过程就是"对话生命"。由此可见,生命教育与生物学教育是包含关系,生命教育包含生物学教育。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在成都举行的"阅读的力量——2013年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上指出,"忽视阅读的教育越来越容易走进死胡同。缺少必要的阅读,使我们的学校异化为分数竞争的训练场,也使得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他们的教育生活中缺少生命的光彩和幸福。"的确,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教师如果不再有阅读的能力,他传授的知识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流之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