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资源描述与检索"(RDA)是一部应21世纪数字资源著录和信息描述的需要而诞生的元数据内容新标准。文章从宣传、培训、完善和与其他书目数据整合等角度对现阶段的RDA实施进展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简要介绍了RDA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从RDA Toolkit的发布看未来资源描述与检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馨  陈艳 《现代情报》2011,31(7):66-68
RDA作为新的编目标准,虽然其与AACR2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RDA基于为未来的数字环境设计的这一理论框架,而拥有比AACR2更为广泛的应用范围。2010年6月,RDA Toolkit的发布标志着酝酿多年的文献描述与检索标准终于出炉,论文对RDA Toolkit进行了内容结构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未来资源描述与检索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岚玲  郑荣  吴杨 《情报科学》2004,22(10):1230-1233
本文从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组织人手,介绍了使用广泛的MARC元数据、都柏林核心元素集、因特网内容选择平台、资源描述框架,并探讨了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关联数据概念内涵与构建原则基础上,阐述了数据网络理念、HTTP URI命名与存取机制、RDF资源描述框架等关联数据核心要素对于信息聚合所具有的基础性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基于URI复用与RDF链接的关联数据聚合机制,指出资源URI开放复用在聚合机制中所扮演的基础性角色,并分析了作为聚合核心的RDF链接所具有的不同类型与聚合功能.以此为理论基础,阐述了基于关联数据的馆藏资源聚合模式,包括馆藏资源关联数据化与图书馆关联数据链接管理两部分.其中馆藏资源的关联数据化通过UR1命名机制、关联数据词汇集创建、馆藏语义描述与关联数据发布实现图书馆关联数据集的创建与发布,从而为馆藏资源聚合提供数据基础;而链接管理则通过多种方式在图书馆关联数据集与其他数据集之间构建RDF链接并进行动态维护,以此为桥梁将各种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聚合成为整体资源空间.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的适用于关联数据资源集相似度计算的综合描述信息模型,分为基本描述、内容描述和外部链接3个模块描述资源集,并根据各信息项的特点挑选字符串相似度、集合相似度、向量空间模型和基于统计和语义的相似度等算法计算资源集相似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关联创建中相关资源集手工配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科学数据与期刊论文的互联有助于科学数据的共享和重用,利用关联数据技术实现中文领域科学数据与期刊论文的互联,以促进科学数据和期刊论文的双向知识发现。[方法/过程]首先,分析科学数据和期刊论文中的关联属性和国家科学数据元数据标准,抽取相关元数据,通过命名实体丰富元数据中的隐含信息;其次,在复用本体的基础上形成描述科学数据与期刊论文互联的语义模型,并利用ORCID等属性关联外部数据集,丰富科学数据实体属性;最后,通过Web前端页面的方式直观地展现科学数据和期刊论文的关联,以促进知识发现。[结果/结论]以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的科学数据集和中国知网农业工程领域的期刊论文为实例数据,通过关联数据的语义描述实现科学数据和期刊论文的多维度、深层次互联,帮助用户更加便捷地发现潜在相关资源和检索目标数据。  相似文献   

7.
资源描述与检索(RDA)的发展概况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涌 《现代情报》2007,27(12):16-18,22
本文阐述了资源描述与检索RDA(Resource Desellption and Access,RDA)的开发背景和经过,RDA开发目的和特点,内容构成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科学数据为疫情分析、管控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支撑,为实现新冠肺炎科学数据的价值最大化,有必要构建新冠肺炎科学数据集元数据框架。【方法/过程】文章以Re3data.org中的新冠肺炎科学数据集为例,在对科学数据集元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后,构建新冠肺炎科学数据集元数据框架,利用Protégé软件实现科学数据集本体构建,并借助图数据库Neo4j对所构建的知识图谱进行存储。【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对Re3data.org中的新冠肺炎科学数据集元数据进行关联融合,将元数据转化为多元化的数据存储及展示形式。【创新/局限】实现了新冠肺炎科学数据集知识图谱的构建,并且在图谱之中进行实体及其关系的查询检索和推理,细粒度地创建了科学数据集本体中各个部分属性、实体之间的关联,未来还应侧重跨平台科学数据集元数据的关联与融合。  相似文献   

9.
国际科学数据共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数据作为信息时代最基本、曩活跃、影响面最宽的科技资源和一种战略性资源,对于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基础支撑作用.本文描述了科学数据的特征,以美国、英国和欧盟科学发展计划为主,研究了欧美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发展状况;以国际科学理事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为例,研究了一些国际组织推动科学数据共享的发展计划,介绍了世界著名科学数据中心的科学数据共享情况,以此对科学数据共享发展的过程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的国际编目规则,RDA建立在AACR2基础之上,但又表现出不同于其的新的特点.转录是其描述资源时的表达性原则.分析了RDA在转录语言与文字、错误信息以及各著录项中的省略与缩写的使用原则,提出了对新规则的三点质疑.  相似文献   

11.
基于XML的元数据架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惠文 《情报科学》2002,20(10):1072-1074
资源描述框架RDF是由W3C发布的通用元数据架构,是一种开放式的元数据架构,为各类元数据的转换和交流提供了可能。本文主要分析RDF的数据模型、主要特点以及基于RDF的普通电子文档描述。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DCF聚类描述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组合策略的聚类描述方法,即综合利用"先描述、后聚类"和"先聚类、后描述"的优点,解决聚类描述的可理解性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将该方法用于搜索结果聚类这一应用中.  相似文献   

14.
XML: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的基础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巧云 《情报科学》2003,21(9):960-962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对象以网络为存在基础,具有海量性和异构性。针对这些特性,文章在分析标记语言SGML、HTML的优缺点及XML的优势的基础上,选择XML作为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的技术。举例说明XML在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描述中的具体应用。文章最后指出XML广阔的使用前景为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易雅鑫  宋自林  尹康银 《情报科学》2007,25(8):1218-1222,1243
随着Web信息呈指数级增加,目前存储模式已难以适应大规模RDF数据高效存储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现有的存储模式,提出一种基于关系数据库的RDF数据存储模式,根据RDF数据特点,将RDF数据中的各个关系分解,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关系表中.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式提高了RDF数据存储效率,而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适用于大规模RDF数据的存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本体的Web数据集成研究及实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Web信息,针对Web数据集成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孤岛”,利用元数据和本体特点,提出构建元数据登记库MDR和本体管理系统OMS的方法,实现基于本体表示语言RDF特性的Web数据集成模型,达到异构数据间共享访问目的,为解决Web数据互操作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oposes an approach to tackle the problem of querying large volume of statistical RDF data. Our approach relies on pre-aggregation strategies to better manage the analysis of this kind of data. Specifically, we define a conceptual model to represent original RDF data with aggregates in a multidimensional structure. A set of translations rules for converting a well-known multidimensional RDF modelling vocabulary into the proposed conceptual model is then proposed. We implement the conceptual model in six different data stores: two RDF triple stores (Jena TDB and Virtuoso), one graph-oriented NoSQL database (Neo4j), one column-oriented data store (Cassandra), and two relational databases (MySQL and PostGreSQL). We compare the querying performance, with and without aggregates, in these data stores.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real-world datasets containing 81.92 million triplets, show that pre-aggregation allows for reducing query runtime in all data stores. Neo4j NoSQL and relational databases with aggregates outperform triple stores speeding up to 99% query run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