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但也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利于培养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公众素养,同时也有利于保障公众生态权益,促进行政决策民主化。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公众参与的制约因素,我们应从制度层面、意识层面、组织层面提高公众参与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公众参与是完善环境行政执法,改善以“政府主导”为特征的环境保护现状的根本动力.在我国,环境保护一直强调政府的主导、核心作用,公众只是作为环境执法的客体.虽然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由于公众没有充分参与环境政策的规划和制定,忽视了其对环境保护和环境法治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要求政府承担环境保护职责,要求政府与公众之间形成环境善治。政府应当提供环境保护的政策与制度,推进环保制度的执行并进行监督检查,通过信息公开为公众主动参与环保提供便利途径。  相似文献   

4.
环境权是环境保护中公民参与的法理依据,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就是把环境权概念具体化后派生出来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路径包括通过立法创设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权利基础、环境行政参与制度的构建、公民环境司法参与、建设民间环保组织,构建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平台和载体。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通过探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概念、依据、机制以及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能源型资源是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在我国,能源的开采、合理使用当中涉及的环境保护一直是长期存在的问题.能源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面的努力以及配合,这需要政府监管、企业自律以及建立环境保护测评的公众参与制度,但是从根本上来说,立法途径才是最终、最权威、最有力度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环境污染治理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单纯一部环境保护法不足以有效遏制环境污染。在"环境优先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下,提出提高环境污染治理中财税法的立法权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税收保护机制、厘清环境污染治理中政府责任的划分机制以及鼓励公众和律师参与机制等多元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和法律思维的提升,人们参与环境保护逐渐成为解决环境危机、维护生态可持续性的重要举措,应从法律层面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顺应环保发展的时代趋势。本文简单概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基于立法参与制度、行政参与制度、司法参与制度三个维度,详细分析当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在立法层面、行政层面、司法层面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健全司法救济制度等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公众环境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保护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非常艰巨的环境保护任务,其公众的环境意识如何,公众参与情况如何,将决定中国环境保护的未来走向,也是中国政府及其地方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法规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地方政府和公众环境监管的互补与协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界定环境监管概念并与环境管理、环境治理区分的基础上,提出在环境监管中存在地方政府与公众两类地位不同的主体;结合政府监管理论、公众参与理论,深入分析了两类主体的优势和弊端,提出在强调地方政府主导性时,需要通过公众参与来克服其局限性;在肯定公众参与的正当性时,也需要通过地方政府的合理引导来避免其自发性。运用协同理论,提出地方政府与公众在环境监管中应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建立地方政府主导、公众有序参与的协同机制,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的有效性,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三圈"理论的分析视角来看,当前我国农村环保问题的根源在于公众缺乏对农村环保的价值认知与认同,政府组织资源的能力不足和农村环保的市场化机制缺失与参与农村环保的利益相关者支持度低。鉴于此,政府治理农村环境的决策应以增进社会对农村环保公共价值的认知与认同,提升政府与市场保护农村环境的能力,构建新型的农村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完善农村环保市场化机制,争取农村环境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支持等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当前预防式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尤其在农村地区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外因:地方政府为追求GDP增长,引进污染项目;城市化发展而农村出现边缘化倾向;城市污染源转移向农村.农村环境治理财政投入不足。其内因:民众参与环评机制缺失;民众环保意识与维权意识增强,民众预防心理增强。政府应将环保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完善环评机制、建立灵敏的信息预警机制、建立环境公益诉求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环保的协同治理机制等.从而有效地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公民社会”,公众参与是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原则。安徽乡村环境治理中,政府组织为公众提供的参与渠道明显偏少;乡村环保NGO作用有效性极其有限;末端参与是公众参与其间的最主要方式。深究其因源于基层政府角色定位模糊,促动公众参与的意愿不高;县域环保NGO病态发育的整体态势;公众的环境责任意识较弱,缺乏环境治理热情。欲以环境“善治”而创设乡村“三美”之景,尚需要明确政府职能,切实推行民主化决策,调动公众参与热情;做好简政放权,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增强互动、密切合作;完善县域环境法规,有序推进乡村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乡村治理注重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作,民间组织参与环境治理是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表现形式之一。实地调研发现,民间组织参与环境治理存在法律地位不明确、资金匮乏和缺乏制度保障等问题。从法学的角度,对以上问题展开法律分析,并结合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提出实现民间组织参与环境治理的法治化路径:明确民间组织的法律地位,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健全环境信息公开机制与环境保护问责追责机制。  相似文献   

15.
青年农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农民政治参与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现阶段青年农民政治参与呈现政治参与和政治冷漠并存,参与意识强但参与能力低,制度参与和非制度参与并存,参与的政治取向和利益取向并存等一系列特点。影响青年农民政治参与的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提高青年农民政治参与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深化农村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参与机制;加强农村文化和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广大传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村民自治这一基层民主政治形式在我国农村的施行,临沂市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参政热情和参与意识已有普遍的提高。但调查中发现,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意识依然较低,参与基层民主的状况堪忧。要提高农村妇女参政水平,需要党和政府在实践中注意引导,创造出有利于农村妇女参政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农民参与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农民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体,但参与热情并不高涨的原因,提出了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的几点对策:加强环境伦理意识教育,普及环境科学和环保知识;明确农民的环境权和参与权,实现农民对环境参与的制度化、法律化;健全农民利益驱动机制,满足农民的利益需求;加大对农村环境的政府投入,注重建立农民需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8.
论环境保护中的社区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参与方式应用到环境保护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针对我国目前社区参与环境保护总体水平不高、参与成本偏高、活动形式单一的现状,提出了形成环保参与机制、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提供环保资金扶持、建设绿色社区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实际调查研究,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性低主要是由于公众环境意识普遍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同时也缺乏从制度上保证公众参与的权力、途径和方法。这两方面问题的深层原因则是公众环境道德的水准不高,因此,从社会道德层面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道德水准和确立维护公民环境权的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土地污染较为严重、农村乡镇企业污染显现、畜禽养殖业污染突出、农村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污染等问题,其原因在于农民和地方政府生态意识淡薄、乡镇企业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农村环境保护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农村环保的法律体系不健全。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强化参与主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完善农村生态法制体系、加大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提升农村生态治理水平、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