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专业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景刚 《当代传播》2004,(4):86-87
学界对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专业主义之间的关系有颇多讨论。李金铨教授将新闻专业主义放到了新闻实务和记者素质两个层面上加以考量。他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在理论上大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追求报道的客观公正,一是职业的伦理道德.这种职业的伦理道德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在发现和传播新闻信息时,要按照“新闻价值”的客观标准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2.
《准则》第四条是针对假新闻、失实新闻、片面新闻的。这一条从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报道的每件事、每个细节都必须真实、力求全面看问题、客观公正、避免失实五个方面对维护新闻真实性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是关于新近事实变动信息的记录,首要任务是帮助人们消除对世界的不确定性。因此,新闻必须真实地、客观地反映事实,真实性是新闻的核心。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环境、条件、结果等基本事实,乃至有关人士的年龄等微小的细节,都应准确无误。因此,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准确观察世界,向人们提供可靠的、可以查证的事实的能力。这就要求媒体工作注重科学精神,加强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用求知、求真、求是的“科学之眼”来观察世界。一个好的记和好的编辑应与科研工作一样老老实实地对新闻事实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真实的结论,而绝不能不顾事实,哗众取宠。  相似文献   

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记者报道的事件要具有真实性,绝对不能信口开河,道听途说,因此,记者必须要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坚决杜绝虚假新闻。严格各项监督机制,要让记者从心里不愿、不敢、不能写虚假新闻。近期发生的陈永洲事情严重损害了记者职业在社会公正形象,广大同仁一定要引以为戒。本文作者针对记者如何进行职业道德建设、怎样才能杜绝虚假新闻,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理论界,新闻歧视又称为新闻偏见,它是记者在新闻写作中有意或无意对报道客体给予的不公正、不真实的主观评价,而这种评价总是给报道客体或第三方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力丹 《传媒》2011,(12):73-74
我们常说的新闻理论的"理论",其实理论上颇为单薄。也就是新闻定义、新闻真实、新闻价值、客观公正、传媒职能、新闻政策、新闻法和职业道德等,或者从传播学那里  相似文献   

7.
李国英 《新闻前哨》2006,(11):11-12
新闻真实性问题是关于新闻本原的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它要求本着公正的立场、客观的态度报道与事实一致的新闻。新闻的真实来自事实的客观,违背事实客观的新闻就对它的真实提出挑战。客观事实最终编码成媒介产品即新闻本,首先要转化为记的经验事实。经验事实是对感官世界中事实的认识,是客观事实的主观化,经过记的选择和本化过程进入新闻之中,成为新闻事实。但新闻事实还不完全等同于新闻,它指新闻中的事实,而新闻还包括记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加工、整合,并赋予其一种表现形式,或是短讯、通讯,或是深度报道,从而揭示客观事实的意义。从客观事实、经验事实、新闻事实到新闻,记的主观认识和意志伴随始终。从哲学的角度说,客观事实是一种存在;新闻真实也是一种存在,但这种存在只存在于人们的脑海。新闻只有具体的真实,没有抽象的真实。所以,从客观上讲,新闻完全绝对的真实只是一个神话。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职责是让新闻无限地逼近真相,做到局部真实与整体真实的统一、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要素;真实,也是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但随着社会环境、媒体竞争环境的变化,新闻界虚假新闻,或者说是夸大其辞的报道,并未就此销声匿迹。那么,作为工作在新闻战线上的一名记者,就应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9.
新闻从业人员与社会各界有着最经常、最广泛的联系,新闻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如何,不仅关系到个人形象,而且会直接影响着其履行社会职责的效果,影响着新闻事业的声誉,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威信.如果新闻界忽视了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恐怕党和政府赋予的重任将难以完成,作为新闻生命的真实、客观、公正就难以保证.也无从发挥健康、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无数新闻工作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屡出现,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新闻传媒的信誉和新闻工作的形象因此受到严重损害。新闻为什么会失实?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其危害在哪里?如何从新闻职业道德的角度寻找防止新闻失实,杜绝虚假新闻的办法?这是本讲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谢彬 《新闻世界》2008,(7):24-25
灾难性新闻采访报道时,新闻工作者应注意遵守新闻的操守、职业道德,要尽可能的给予遇难者及家庭宽广的人文关怀,真实客观公正地将灾情反映给各级党委政府,告诉给广大的受众。  相似文献   

12.
自律与他律     
媒体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客观、真实、公正的信息,是公众的信任。但一段时间以来,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不断出现在一些媒体上,它不仅严重损害了媒体追求客观真实公正的形象,而且使媒体失去了社会的公信力,给国家、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危害。那么,如何保证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其实,媒体的产生、发展与壮大为我们提供了最生动的答案——自律与他律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13.
新旧年交替之际,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了“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题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新闻报道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的原则,坚守新闻真实的生命线,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与传播,教育引导新闻从业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升职业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社会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确保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4.
所谓新闻偏见,指的是对新闻所作的不公正的、不诚实的、自私的、不平衡的或误导性的歪曲。它违背了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如果误入新闻偏见的思维陷阱,就容易产生新闻失实和造假,严重的还会造成导向错误。  相似文献   

15.
林伟伟 《青年记者》2006,(14):48-48
对于“过去之事,眼前之事,将来之事”,新闻和文学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来表现。新闻追求客观、真实,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文学可以是虚构的。历史上,新闻学理论界就新闻报导方式一直在讨论。主流则是以公正、客观的手法去反映社会真实事件。但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新闻的  相似文献   

16.
新 闻工作者 ,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与责任 ,因此 ,崇高的社会声誉和良好的社会形象 ,是做好新闻工作必备的条件 ,也是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者的期望与要求。只有在切切实实的做好廉洁自律、敬业奉献、实事求是、严纪守法的前提下 ,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 ,在把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同准确、鲜明、生动相统一的过程中 ,强化社会责任 ,弘扬职业精神 ,恪守职业道德 ,遵守行为准则。新闻职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具体体现。其核心是忠于党和人民 ,坚持党性原则 ,坚持正确导向 ,坚持实事求是。我们弘扬职业精神 ,…  相似文献   

17.
王阳 《青年记者》2017,(30):35-36
真实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普适性伦理准则,新闻真实是新闻传播活动与新闻传播研究的核心和基础问题.在新闻活动中,真实意味着抓住事物或者事件的核心议题、事件或人物的本质以及潜藏问题,向真实的追究和探索意味着穿透事物的表象而抵达内在,进而解释事物、事件或人物的深层含义.新闻真实具有两个维度:事件真实与意义真实;新闻真实具有三个面向:客观真实、媒介真实(符号真实)与理解真实(受众真实).新闻真实的实现由真实报道和理解真实、相信真实共同构筑,即由客观真实到媒介真实再到理解真实不断推动的过程,其核心是由新闻传收活动中的双重主体(传播主体和收受主体)共同完成的.①一方面,新闻真实的实现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和再现;另一方面,新闻真实的实现是对客观事实的塑造与建构,这两方面均依赖于不同主体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访问、录影、编辑、写作及电视广播节目的制作与策划这些全部都是新闻采编人员的基本工作技能。新闻信息收集、确定、后期加工、制作的综合管理这些都是新闻采编人员的基本工作内容。在工作中一个,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作风和文风都和他的素质息息相关,能力的大小与否、素质的高低与否,这些都是关系到新闻的质量、真实性和说服力,同时也影响着新闻单位的形象以及党和政府的形象,他们必须客观、真实、公平公正对人民负责任的反映社会生活。由此,我们对现如今新闻采编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指新闻工作者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恪守职业道德,做到守土有责,是新世纪新阶段对新闻工作者的新要求,因为职业道德所凝练的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的良知。新闻报道必须切实做到真实、客观、公正、全面。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就包含了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四个方面。做好这四方面,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对国家、对社会、对受众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娱乐不是去新闻化,媒体应该秉承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在追求新闻效益的时候,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做负责任的媒体。文化娱乐新闻并不排斥绯闻,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