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国教育事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教育失衡的问题是影响中国教育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论加入WTO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是21世纪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经济、社会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十分深远。文章对入世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有关对策,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应对入世必须确立新的高等教育理念,创新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必须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变革;必须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完善高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期间技工教育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需要加快技工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研究,推动技工教育实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多元化应当成为我国发展优质教育的战略选择。教育的优质发展和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方式的重要原则。由于受教育程度与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为人提供接受教育的均等机会,更为人最终提供在社会发展中的均等机会。教育的发展既要体现优质,又要体现均衡,这就必然要把扩大教育规模与提高教育水平统一起来,必然要最大限度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当然,这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增加教育投入。而投入问题已成为中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瓶颈。政府增加教育投入,增加教育经费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毫无疑问是推动教育优质均衡…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教育类型,其起步时间、地位、规模、作用、认识观念、与其它教育类型的关系等都不尽相同。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应借鉴世界各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完善立法、破除传统观念、改革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的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6.
健康发展着的我国民办教育———访国家教委成教司副司长瞿延东本刊记者田波我国的民办教育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随着民办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类民办学校日益增多,改变了公办学校教育一统天下的格局,给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提出...  相似文献   

7.
以史为镜看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百年教育行政体制的演变,具有与当时的经济政治体制相联、民主趋势增强、政府始终掌有对教育的管理权、受外国教育行政体制影响等特点。我们应积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把握教育行政体制发展趋势,树立明确的教育理念,适应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尊重教育特殊性,吸取他国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  相似文献   

8.
借鉴国外职教先进经验拓展中国职教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之路,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这当中,既有轰轰烈烈的大发展时期,也越走越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期,但也蕴藏有一些不利的因素,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期,但也蕴藏有一些不利的因素,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 教育,正处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境地,在师资、课程、资金、评价等各个方面都是如此,如何使目前的这种不利的因素得以消除或缓解,使我们的职业技术教育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这是作为一个职业技术教育工作都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把握企业改革和发展对企业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企业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和任务——统筹教育资源,改革办学体制。随着企业教育综合改革的逐步深化,应要求企业逐步根据企业自身内部结构调整的需要,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实现教育统筹,使教育机构逐步向综合、高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质量以及人才结构都将有新的变化。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及时研究市场需求的新形势,做好高职教育工作,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促使高职教育在新的形势中赢得新的发展。一、加入WTO后对中国高职教育的影响1.直接影响由于中国加入WTO后教育服务方面的承诺,高职教育新形势主要表现在:(1)市场竞争加剧。我国允许国外职业教育资源在相当程度上进入我国,从而势必增加职教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这种冲击使部分市场被占领,在城市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高职教育和职业培训领域更是如此。(2)体制矛盾激化。…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如何直面WT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对高职业教育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发展与改革的历史机遇,国外的先进教育资源、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必将影响和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体制、教育观念和教学管理进行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教育改革路径选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着效益与公平的双重缺失,其原因在于教育投资方向和高等教育招生体制对城市的偏好。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对全球四种教育投资体制进行比较,不难看出中国教育偏离改革目标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投资体制的扭曲和高校办学体制的僵化,只有抓住这两大重点,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改革,中国教育改革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和教育改革逐步深入,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职业教育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冲击。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面临一系列的难点,怎样解决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成为教育界乃至社会关注的问题,更是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共同面临的课题。一、对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主体。建国50多年来,中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近千万名专门技术人才,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同时积累了可贵的办学经验,积聚了数百亿的国有资产,培养和造就了相当数量的师…  相似文献   

14.
大力发展地方性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特色,将是提高我国国民教育素质和社会人口的受高等教育程度、拉动经济建设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如何真正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特色,并使之能大规模地普及与推广呢?促使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动力机制何在?促使地方高等职业教育提高质量与特色的作用与反作用机制又在哪里?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构建既适应中国国情又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点的办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在于寻求高等职业教育与办学体制的有效结合点,而办学体制主要指办学的管理体制、所有制体…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加入WTO,学校教育将面临众多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如何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如何认识时代对教育的影响,如何应对挑战并提出我们的对策,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教育的发展趋势或发展方向体现为教育要适应社会需求的客观必然性,它反映了教育所受到的(社会)外在压力。审视、改革学校教育,首先应该把握大教育(包括社会的、家庭的、环境的、学前的、学校的、职后的)的发展趋势。1.全球化趋势:体现了教育空间的拓展。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教育的交流逐渐广泛与频繁,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相互交…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职教育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内经济增长模式和消费模式的调整与升级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目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理性分析和把握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灵活多变的办学机制、整合国际国内办学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我国高职教育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发展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1997年,党的十五大深刻阐明: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教育,首次成为领先于经济发展的“根本大计”。 2002年11月,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将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从1992年到2002年,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教育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始终处于中国教育改革前沿的上海,更以其锐意创新、不断改革,为教育发展史书写了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8.
鼓励并借助社会力量办学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贯彻“科技兴国”战略的需要,是发展高等教育的有效途径。从哈尔滨市发展高等教育地现状出发,需要加快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优化配置教育资源;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发展社会力量办学,构建多元办学体制,促进哈尔滨市高等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学东渐”带来的先进教育观念、新式办学体制和分科课程设置等全新的教育模式,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新式职业技术教育的萌生,也为20世纪乃至当今中国现代职教事业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主体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形成多种所有制、办学主体同时存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由单一的办学单位向实体化发展。中职学校也在通过调整、合并、联合等形成规模办学,提高办学效益,寻求进一步发展。另外,中职学校的学历教育与岗前培训应协调发展,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也应不断向高水平发展,才能使职业教育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