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家长作业"五花八门王女士的儿子在北京市东城区某小学上一年级,她每天都会准时接孩子放学,然后送孩子去兴趣班学习跆拳道。当陪孩子结束所有课程回到家后,她的"陪读"经历也才刚刚开始。"先是要检查孩子的作业本,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同时也要了解老师布置给自己的‘家长作业’。比如英语老师要求协助孩子听写单词,语文老师要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孩子能说了算的时候太少了。课堂上讲什么,老师说了算;晚上应该完成什么作业,老师说了算;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还要做点什么,家长说了算;课余应该上个什么特长班,家长说了算……掰着手指头算了一圈,也没有孩子们说了算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2007,(5)
紧急求救我现在上四年级,妈妈一直在讲,小学六年中四年级是重要的一个阶段,马虎不得啊。在学校里,我们紧张地学习!回到家,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还得完成家长布置的作业,每晚要到九点多钟才睡觉。早上六点钟不到,就得起床了。所以上课的时候,有的同学还在打瞌睡,老师见了  相似文献   

4.
开学初的这一天,我拿着孩子们假期的《家校联系手册》随手翻阅着,忽然,我被其中的一则“家长留言”给吸引住了,并随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学生的爸爸,我发现每学期都会有老师给我们家长布置一项特别的作业——给孩子的作业签字。你们的良苦用心我们明白,你们是希望我们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可是有时我们很忙,有时觉得这在无形中助长了孩子们依赖的心理。老师,你能否在这学期进行改革,给家长重新“布置”作业?一位家长×月×日是呀!让家长配合教师检查家庭作业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曾经是教师们相互传授的一个屡…  相似文献   

5.
"累了一天本想好好休息一下,但是不得不为孩子的家庭作业操心",家住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的刘文华告诉记者,她每天下班回到家就已经晚上6点多钟,累了一天很疲惫,但今年上初三的女儿的作业还必须得检查,有时候还要跟孩子一起熬到晚上11点多。  相似文献   

6.
带一年级新生时间不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便不断向我打小报告:项老师,我们家孩子放学一回家扔下书包就去玩。虽说一年级不布置写的作业,但是老师教的课文也应  相似文献   

7.
学校阶段性练习刚刚结束,就忙坏了孩子家长。不管孩子成绩怎样,都得在孩子练习卷上签个名。其实,这种让家长在孩子作业、练习和试卷上签名的现象随处可见。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家长得检查并签字;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家长得监督并签字;学习阶段性练习,家长得写意见并签名……签名就如学校、老师、家长的一件法宝,牢牢地把孩子套住。学校、老师认为,家长签名了,学生便再也无法偷懒了;家长们认为,学校这样的做法,孩子学习的自觉性高一点。于是,在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家长签名就这样一天一天开展下来。而笔者认为,如此方法有着一些不妥,应慎用。…  相似文献   

8.
这天下午。儿子放学回到家,一进门,就兴冲冲地告诉我。他的自然课老师又为他们布置了一项新作业。 两个星期之前。我还会因为儿子的这类作业而觉得特别烦恼,因为老师要求家长协助孩子解决。他的自然课老师布置这类作业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比如,他上次布置的是:“鸟儿更喜欢吃什么颜色的种子——红色的还是蓝色的?”这算是什么问题?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不是在教他们学知识,不是在教他们学自然,而是在让他们回答一些愚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学校的原因,也有家长的责任。有的家长由于“望子成龙”心切,除了让孩子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以外,还要做家长布置的家庭作业,做各种各样的练习。双休日,还要孩子参加各种课外培训班、辅导班、提高班,诸如绘画班、书法班、作文班、奥林匹克数学班等等,实行“超负荷运转”。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孩子们每天都处于忙于应付、疲于奔命、筋疲力尽的状态,没有喘息的机会,睡眠严重不足,生理和心理上都承受着难以承受的负担。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有不少朋友向我抱怨:现在的老师都跟约好了似的,常常布置家长给孩子听写生字词或课文背诵,这都是老师在学校应做的事呀! 我是一名老师,深知老师的苦衷。一个老师要负责全班四五十个孩子的学习,哪能个个都手把手地教。因此,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放学后让家长协助做一些工作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毕竟督促孩子学习是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完成的。当然,家长也有难处。每天忙完了工作,做完了家务,还要检查孩子作业,让孩子听写生字词,背诵课文等,也够忙的。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低,发音又不准,就更难办了。而如果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轻的挨孩子埋怨,重的则要被请到学校接受老师‘教育’。当家长不易啊! 怎么办?不妨试着让孩子自己完成听写。我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布置让听写一课生字,每个字读三遍,再组一个词。当时家里正有客人,没办法就让孩子对着录音机把要听写的生字词录下来,再听录音写生字词,孩子兴致很高。如听  相似文献   

11.
常听家长抱怨:现在做父母真难!自己忙了一天,回家还得陪孩子学习!今天听写这个,明天检查哪个,唉!孩子被弄得神经兮兮,大人更是没精神上班,老师到底是怎么教的?也曾听老师们抱怨:现在孩子真难教!昨天作业没写完,今天东西没带齐,家长是怎么管的?每当听到这些抱怨,我的内心就很纠结:现在的教育怎么了?大家为何如此焦躁,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暑假,是孩子们自由的天地。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来说,的确是这样。因为他们已经结束了小学生活,小学老师不会再布置暑假作业给他们,到中学去学习还未到时间,中学老师也无法布置暑假作业给他们。而五年级的孩子们可惨了,每年暑假他们都要完成不同学科的老师布置的“一点点”暑假作业。这“一点点”作业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再加上家长又要求孩子们参加一些“兴趣活动”。暑假里,孩子们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有的孩子就连晚上还要外出学习。难怪有的孩子会说:“为什么要有暑假呢?”这也许不是普遍现象,但值得引起老师、家长思考。大家都有过…  相似文献   

13.
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必须坚决减下来,这是对教育部门、特别是对中小学提出的刻不容缓的任务。在研究如何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时,有不少教师有这样的忧虑: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了,学生的负担就能轻吗?这种担忧是不无根据的。据我们对104名三年级学生的调查分析,目前学生的家庭教育和课余生活存在着以下几种值得重视的现象。 1.来自家庭的学习负担过重。由于家长对子女寄以厚望,除要求孩子做老师留的作业外,给孩子“加码”、“吃小灶”的颇多。家长经常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的占68%。家长为孩子出题,收集各种练习册、参考书、辅导材料,不管是否适用,统统布置给孩子做。家长让孩子参加社会办的语文、数学、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武汉晨报》上刊登消息:《"新潮爸妈"叫板老师:让孩子拒写不靠谱作业》。笔者真心地为这样的"叫板"叫好。这样的"叫板"无疑是促进学校教学改进的重要推力。长期以来,无论教师布置什么作业,布置多少作业,学生也好,家长也好,是决不可以说"不"的,甚至,家长始终站在教师的一边,不监督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决不罢休,否则,家长会自责对孩子不够负责,老师也会指责家长不配合教师的工作。诚然,对于学生来说,作业是一定要做的,这毋庸置  相似文献   

15.
孩子和老师发生矛盾后,面对孩子的诉说,有些家长这样哄孩子:"是啊,老师不对,我们去学校骂她!"这一来,当然会哄得孩子破涕为笑,但她今后很可能会认为,只要老师让自己不顺心,爸妈就会支持自己"抗命"。有的家长也这样做:一听这孩子竟敢批评老师,这还了得?  相似文献   

16.
讨论情景:升入中班了,有时候因为绘画比较难,会让孩子回家练习在幼儿园学习过的画,让他们第二天早上带给老师看一下。但第二天收到画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孩子的画,都是出自家长之手。我向家长询问,家长说:"他画得不好看,也不知道怎么画。"听了家长这样说,我知道家长是担心孩子画得不好看,老师会责备。我就向家长解释:"我们对待孩子交来的作品,哪怕是不好看,也会以鼓励为主。孩子有了自信,他对绘画就有了兴趣,  相似文献   

17.
李楠 《中小学电教》2011,(10):141-141
我们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布置了一道作文题,孩子回到家苦思冥想.好半天也无从下笔,做父母的或是跟着手足无措或是干脆充当起“枪手”。作文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究其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因为缺乏习作素材。小学生信息主要来源于身边的生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18.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份别出心裁的作业——和家长交换角色.我想,这次的作业真不错,不用写也不用背.我要好好地体验一下. 放学回到家,我把作业的内容告诉了妈妈.妈妈欣然同意.然后,我们互换了角色.  相似文献   

19.
注意减轻孩子的“课外负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使不少孩子减轻了课业负担,而家长给孩子的“课外负担”却加重了。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智商不低,便一相情愿地培养他们的“特长”。这些家长不顾孩子在学校忙碌一天的现实,不等孩子放学回到家把气儿喘匀和,也不管他们有无爱好或生理条件,就催促他们赶紧去上“特长班”,或学习书法、绘画,或练习踢球、体操,或学习舞蹈、电子琴。孩子好不容易盼来双休日,想放松放松头脑,可家长又花钱在语数外的“提高班”给他们报了名。他们只得强打精神,勉强去学。孩子们不仅要完成老师的“课内作业”,还要挤出时间完成家长的“课外作业”。双重重…  相似文献   

20.
丰梅 《家长》2014,(12):34-36
正反思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都极为关注,但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现代的家长却很少了解和关注。婷婷的爸妈工作特别繁忙,每天早出晚归的,基本上没时间照顾婷婷。婷婷也已经习惯了,白天自己照料自己吃喝,反正爸妈给她留了足够的钱,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晚上,爸妈一回家,就督促婷婷学习,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再做一部分课外练习题。好在婷婷是个懂事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不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